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仁政、仁道的思想《孟子》讀後感

仁政、仁道的思想《孟子》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仁政、仁道的思想《孟子》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仁政、仁道的思想《孟子》讀後感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是《孟子》中《滕文公(下)》篇裏的一句話。是孟子同滕文公對話講仁道時所論述的一個觀點。孟子認為:“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為仁不富矣’。”百姓的基本情況是,有固定職業的人才能安分守己,沒有固定職業的人就不能安分守己。如果不能安分守己,就放蕩不羈,胡作非為,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等到他們犯了罪,再去懲罰他們,這是陷害百姓,哪裏有仁君在位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情呢?所以仁愛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謹慎從事,節省開支,尊重百姓,對社會取之有度,不能貪財。陽虎説過:‘要財富就不能仁愛,要仁愛就發不了財’。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針對百姓,二是針對君王及統治階層。針對百姓是講要有自己的事業,有固定的.收入,愛崗敬業,生財有道。如果沒有固定的職業與收入,則形同市井遊民,無業盲流的無道德、無操守、無底線之人,邪惡異端之事往往發生在這類人身上,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統治者的無能。僅僅懲罰而不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不是賢明的君王所為,也不是有道的王國;針對君王及統治階層而言,是告誡他們要體諒民生,體察民情,鼓勵有恆產者置業生產,服務社會,引導無恆產者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不要好逸惡勞,要勤勞致富,安居樂業。同時統治者不要對民眾索取無度,要多聽取老百姓意見,傾聽民間疾苦,做一個廉潔清明的人。魯國大夫陽虎曾説過:‘想發財就不能有仁愛,想仁愛就不要想發財’。類似今天我們説的當幹部別想發財,想發財別來當幹部。這體現了孟子的仁政、仁道的思想,於我們當下很有借鑑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v7v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