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白楊禮讚》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白楊禮讚》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禮讚》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楊禮讚》讀後感1

經過老師的推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激情。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極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智、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三月的白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軍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他沒有美麗的外表,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扎枝,但是他卻有一種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雖然只有碗來粗細,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者西北風。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覓活。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長知識!

只有暴風雨過後才能有彩虹,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事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而我們正應該去學習白楊樹的這種精神,用行動去證明中華民族的遠大前途!

《白楊禮讚》讀後感2

今天,我閲讀了中國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茅盾是誰?他的原名是沈德鴻,筆名有矛盾、郎損、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説《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的這篇《白楊禮讚》創作於1941年,主要內容是:一輛汽車在高原上奔馳,望着無邊無垠的連峯,剎那間,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筆直地像哨兵一樣的白楊樹。它們有筆直的乾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過一樣。白楊它沒有婆娑的姿態,也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嶇不平的山峯上,就連戈壁灘上也可以堅強的活下來。它質樸,還有力求上進的精神。文章最後高度讚美白楊樹。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我深深的認識到:白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是因為中國軍隊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才獲得瞭解放,才有了新中國。

如果把人民的領導者比作高貴貴的花草樹木,那麼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楊樹。如果沒有白楊,就沒有東西可以為花草遮擋風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楊樹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類一樣,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類的領導者。

在這裏,我還要讚美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3

背誦着茅盾的《白楊禮讚》,我突然生髮出了疑問:究竟什麼是美?

世間萬物,芸芸眾生間不乏美的事物。有人贊白楊的雄姿;有人詠梅花的傲骨;有人欣賞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讚賞鬆的筆直挺拔;有人陶醉楊柳的婆娑婀娜……在欣賞者的眼中,他不僅見到物的表象,他還看到物的本質。於是有了菊之清高、竹之虛心、蘭之幽雅、鬆之剛毅、水之清明、雪之純淨。

然而由於人們生活環境的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各自修養不同,人們的審美觀也就不盡相同。同是面對楊柳,有人贊其多姿,有人貶其輕浮;同是看見牡丹,有人賞其雍容,有人責其妖冶。於是同是生活於大千世界中,有人厭惡世俗,甘願隱居山林或削髮為僧;有人面對困境,積極樂觀,努力創造,努力改變;有人衣食無憂,卻覺得活得沒意思;有人“但願長醉不復醒”;有人“真想再活五百年”……人哪,真是不同!

但我奉勸人們還是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睜大我們的雙眼去發現美,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美,更何況萬物確都有其美的一面:有人從臭椿樹上看出其實用的特點;有人從鋪路石身上讀出其默默奉獻的品質;有人從綠葉身上看到了高貴的靈魂;甚至有人從兇殘者身上發現有時他還有一絲的良善;有人從狹隘者身上有時也能感受到他寬容的一面。螞蟻雖微小,但它身上卻也藴藏着偉大的力量。

上帝給了我們一顆會思想的頭腦,並賜給了我們一雙明亮的眼睛。上帝將我們看做天使,我們就要用天使的眼睛去發現、尋找真善美,用智慧的頭腦接受這一切的美好。

人間自有真善美,思辨發現是關鍵。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潭映曉月、梨花帶雨。紅杏枝頭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要你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有海納百川的雅量,自然就有醜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大肚青蛙變成英俊王子、灰姑娘變成高貴皇后的故事

美的真諦在於包容,在於接納。善於思辨、發現是本文構思的亮點。小作者從生命的思辨出發得出:“七色中缺了哪一樣,都構不成彩虹,五味中少了哪一種,都烹不出佳餚。

用透明的眼光看世界,萬物仍舊純潔;用博愛的心靈品社會,人間依然美好。”

《白楊禮讚》讀後感4

茅盾作為我國著名作家,在他手下的美文不計其數,就像《白楊禮讚》、《風景談》等,讓我得到了極大的啟發,《白楊禮讚》這篇文章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白楊樹,在西北最常見的樹,他很普通,但絕不平凡。這是力爭上游的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緊緊靠攏成一束。這是偉岸的樹,它堅強不屈與挺拔,更別提它的正直、樸質與嚴肅,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在平坦的路上見到一排白楊樹,它象徵着北方樸素的農民,象徵着北方嚴肅的戰士,保護着這片土地。

在我的認知中,樹枝是樹,但對於矛盾來説,這白楊樹雖然是棵普通的樹,但它絕不平凡。它倔強,力爭上游;幹、枝緊緊靠攏成一束直直向上生長,一直長成參天大樹,對抗着強烈的西北風。

它可能沒有婆娑的姿態,不算樹中的好女子,但它偉岸、正直,也不缺乏温和,更別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白楊樹象徵着北方樸實無華的農民,也象徵着北方嚴肅勇敢的戰士,更象徵着今天華北地區用血寫下中國歷史的精神與意志,

茅盾的《白楊禮讚》讓我重新認識了白楊樹,讓我對白楊樹肅然起敬。

《白楊禮讚》讀後感5

今天早上,我讀茅盾先生的寫的文章之一的《白揚禮讚》。

文中寫到了:白楊是力爭向上的一種樹,筆直的樹幹,筆直的樹枝。它的樹幹呢,通常是丈把高的,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成為一束絕無旁枝而且緊緊的向內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斜出:它那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的,幾乎沒有斜着生長的,更不用説它不會倒垂了;它的樹皮,非常的光滑有銀色的景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我讀到了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抬頭向窗外看去,只見對街上只有高高的大樓,那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卻不見了蹤影!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經來到了另一個家,我不在那個家。也就沒法看到那個“老朋友”了。

我的那個“老朋友”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樹丫也是像茅盾先生描寫的那樣一律向上,且緊緊得向內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大大的葉子都是向上,每一片葉子都是向上的,幾乎沒有一片葉子是斜着生長的。

春天的時候,“老朋友”身上長滿了嫩綠、美麗的小葉子,“老朋友”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我,春天已經來到了;夏天的來的時候,它會揮動滿身綠油油的大葉子,給我帶來一絲絲的涼爽;秋天來的時候,“老朋友”樹枝上的葉子全部都變黃了,一陣風吹過,“老朋友”的葉子就會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來的時候,這個“老朋友”就只剩下了樹枝和樹杆了,卻讓温暖的陽光進入了我的房間。

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不是不平凡的,因為它就象徵着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往直前、不屈不撓、異常團結。

《白楊禮讚》讀後感6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不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文中提到,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它象徵着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呀,在解放戰爭時期有多少戰士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光榮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中國人民志願軍黃繼光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向敵機槍射孔撲去,最後戰友們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着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着敵人的槍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脱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董存瑞在危急關頭,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炸燬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白楊樹也象徵着北方的農民,在嚴寒酷暑的天氣下,仍然頑強的生活着,與風雪作鬥爭。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只有不怕艱難困苦,力求上進,堅強不屈,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尋活。特別是一些性格上脆弱的女人,真的就像“水”,在困難面前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而是採取“一哭二潑三上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知!

英國作家説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對你笑!”只有暴雨過方能有彩虹!

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世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白楊禮讚》讀後感7

讀完白楊禮讚,覺得第二段寫得特別好!描寫高原景象,述説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着眼於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豔,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撲”與“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後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這裏,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説,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國·民·黨的“陪都”裏。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國·民·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白楊禮讚》讀後感8

當我第一次讀《白楊禮讚》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多讀幾遍之後,我似乎也能能夠體會到矛盾對白楊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讚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後,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着想象着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説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後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並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徵的手法,把白楊象徵為北方的農民,也象徵為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鬥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茅盾的文章《白楊禮讚》。

初看這個題目,我便有一種震撼的感覺,禮讚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懷着敬意地讚揚”。僅僅是題目,便可看出作者的文學功底,如果換做是我,我可能會寫《白楊的讚美》,與茅盾老先生比起來真的是相形見絀了!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椏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文章在第一段便點了題,説“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文章開篇點題,點明瞭描寫的中心,吸引了讀者。同時,文章多次強調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多次點了題。

第二段描寫高原景象,述説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了高原特色,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

最後一段的呼籲,寫出了作者的內心想法,很激勵鼓舞人。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中華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白楊樹的樣貌雖然不美麗,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枝丫,但是它卻有着美麗的內心,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在西北那個險峻的環境中,靠着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和信念,紮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許不受人們的重視,但是它不在乎這些,它依舊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態,磨折不了,壓迫不倒。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常常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是我們不應該退縮,應該像白楊樹一樣堅強不屈地直面困難,愈挫愈勇,在不斷的困難與挫折中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n8n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