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白楊禮讚讀後感400字(通用11篇)

白楊禮讚讀後感400字(通用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禮讚讀後感400字(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楊禮讚讀後感400字(通用11篇)

白楊禮讚讀後感1

當我第一次讀《白楊禮讚》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多讀幾遍之後,我似乎也能能夠體會到矛盾對白楊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讚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後,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着想象着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説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後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並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徵的手法,把白楊象徵為北方的農民,也象徵為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鬥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白楊》這篇課文,讓我很有啟發。課文是説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向自己的孩子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借樹表達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生根、發芽、成長。

讀完這篇課文,我感到這位邊疆建設者有着博大的胸懷,非常偉大。那些邊疆建設者們也同這位父親一樣,有着遠大的志向,相信通過自己的子子孫孫開發邊疆,可以讓新疆變成美麗的地方,自己默默的奉獻着,我們也要學這些邊疆建設者們。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也是個默默奉獻的人,她不僅很關心我,也很關心自己的學生。有一次媽媽在家兩眼瞪着電視,但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問:“媽媽,什麼事情。”媽媽説:“我在想我的那些學生的英語成績為什麼提高不上去呢?”她又説:“你幫我問一問你的英語老師吧!”“我才不問,要問你自己去問。”我説。接着,隨着一聲“吃飯了”,我們的談話結束了。由此可見,媽媽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的,希望天下的學生們能夠體諒老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白楊禮讚讀後感3

前幾天,我讀了《白楊禮讚》這篇文章,我被白楊樹那種精神打動了。

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坐着汽車回家。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單調。這時,看到遠處有幾棵白楊樹。望着這挺拔的白楊樹,想到了那些在邊境的軍人。

是的,在我們眼裏,那僅僅只是幾棵白楊樹,幾棵普普通通的白楊樹。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他那緊湊的葉,那挺拔的杆,在仔細品味一下,你會發現,白楊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它那緊挨的葉,如同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筆直的杆,如同我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團結,堅強,這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讀者這篇文章,想着白楊樹身上的精神,讓我想到了那一個個的軍人。是的,一位軍人和白楊樹一樣普通,也和白楊樹一樣有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精神。軍人們默默奉獻,卻不要一點回報。如同白楊樹一樣。

望着窗外的白楊樹,我思緒萬千……

白楊禮讚讀後感4

今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這裏,我不禁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為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這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5

讀完白楊禮讚,覺得第二段寫得特別好!描寫高原景象,述説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着眼於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豔,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撲”與“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後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這裏,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説,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的“陪都”裏。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白楊禮讚讀後感6

白楊樹,一種力爭上游,堅強不屈的樹,一種參天聳立,倔強挺立的樹,一種傲然挺立,不折不撓的樹,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樹。在讀完《白楊》這篇課文之後,我感觸頗深,對白楊又有了新的認識,白楊樹高大挺拔的外貌下,有着令人驚歎不已的美好品質。

這篇課文采用了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借白楊在環境惡劣、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生長,而且長得高大挺秀、鬱鬱葱葱,是保衞戈壁的“戈壁衞士”,比喻建設者們在條件艱苦,經濟、文化落後的西部,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是保衞邊疆的“邊疆戰士”。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白楊”品質的人。在我們班,有許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回來看看他們,不像我,有父母陪伴在身邊,關心我、疼愛我。他們不僅能夠自理生活,而且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且是成績也是班上的佼佼者,有時看他們學習時的那股認真勁兒,連我都不禁對他們肅然起敬,這些都是我們班上正在茁壯成長的“小白楊”,他們是我學習和生活中的好榜樣。另外,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像勤勞、質樸的“城市美容師”,像奮不顧身的消防隊員,還有風雨無阻、維護秩序的交通警察……

白楊樹雖然在西北地區極為普通,但是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絕不是平凡的樹,就像一個個守衞、建設邊疆的建設者,他們是邊疆的衞士、英雄,我長大後也要成為紮根邊疆的那一棵棵白楊……

白楊禮讚讀後感7

白楊,在我的心裏只不過是一種紮根在高原的一種平平常常的樹,與桂樹和桃樹等比起來又顯得極其平凡。然而這種在我眼裏很普通的大樹,卻在他的手下寫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他就是茅盾,下面我們來説説茅盾這個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從小茅盾就很出色,尤其是茅盾的作文特別出色,再加上茅盾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很小年齡就心懷天下。在有一次他的作文中,他寫到:“大丈夫當以天為己任”。可見他的多智啊!

我們在説這《白楊禮讚》,儘管從古至今有許多作家都寫過白楊這種樹,可我卻總認為,唯有茅盾寫的這白楊才是真真的傲骨、嚴肅。我尤喜歡其中的一句話: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幹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罷。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可能這一段話一出來你就知道這題目為什麼叫“禮讚”了吧?!

有人説茅盾“贊”的是白楊,這一種頑強的、樸質的,隨平凡可有不甘平凡的樹;也有人説茅盾“贊”的是廣大的北方羣眾人民,他們就是這樣,身處逆境卻仍堅強;還有人説,茅盾明寫人民暗寫敵人,他諷刺了當時的敵軍,也表明了他對戰爭的憎惡。

也許也是因為茅盾的戰爭的如此憎恨,和他對“白楊”的如此欣賞,才有了《子夜》中的那句話吧:子夜是最黑暗的時刻,也是黎明到來的前兆。

白楊禮讚讀後感8

今天,我閲讀了中國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茅盾是誰?他的原名是沈德鴻,筆名有矛盾、郎損、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説《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的這篇《白楊禮讚》創作於1941年,主要內容是:一輛汽車在高原上奔馳,望着無邊無垠的連峯,剎那間,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筆直地像哨兵一樣的白楊樹。它們有筆直的乾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過一樣。白楊它沒有婆娑的姿態,也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嶇不平的山峯上,就連戈壁灘上也可以堅強的活下來。它質樸,還有力求上進的精神。文章最後高度讚美白楊樹。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我深深的認識到:白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是因為中國軍隊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才獲得瞭解放,才有了新中國。

如果把人民的領導者比作高貴貴的花草樹木,那麼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楊樹。如果沒有白楊,就沒有東西可以為花草遮擋風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楊樹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類一樣,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類的領導者。

在這裏,我還要讚美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9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的相持階段,我們能生在一個安居樂業的世界裏又是何等的幸運呢?

古人用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讓後人銘記着和平安定的可貴,中國人民如同白楊樹般默默地守衞這得來不易的和平,中國人攢足了一口氣,用無數前輩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趕超,他們是立在戈壁上靜靜守衞的白楊樹!

不論是戰亂還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質被人們讚揚着,也總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堅持着。他們如同這白楊樹一般,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即使是困難,不能摧毀他們這如寶石般可貴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矗立在蒼茫的戈壁灘上那一排排筆直挺立的白楊樹,讓我想到那些為了祖國無私奉獻自己的人。

這世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堅韌不屈,偉岸正直,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即使環境艱難,旁人冷眼,亦無法動搖他們心中的堅持。他們是電視裏有着感人事蹟的英雄,也是默默無聞在我們身邊的凡人。

正是有了這些善良樸實的人們,我們的祖國才能如此安定,和平和安定不僅僅是依靠邊疆的戰士去維護,我們也可以!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質樸的中國人就是偉大中華人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一代代血脈相傳的最珍貴的財富。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白楊禮讚讀後感10

這周,我們學習了《白楊》這一課,對我來説是那麼耐人尋味,值得思考,告訴了我很多的人生道理,歌頌了在邊疆的建設者遠大的志向和奉獻精神。

課文含義深刻,講述了一個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將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而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向孩子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來表述自己紮根邊疆的遠大理想。同時呢,他也盼着自己的孩子們,可以成為自己的繼承者,像白楊樹一樣,不論遇到風沙還是暴雨,無論遇到乾旱還是洪水,白楊總是那麼挺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經受鍛鍊,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材。

學習了《白楊》這篇課文後,我深深的感到了白楊樹的那種默默無聞、奉獻的偉大精神。同時,也由此讚揚了邊疆建設者們為了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從而使我想到了為人民無私奉獻的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看似嚴厲,,可心底是那般温柔。記得有篇報道,一個孩子掉到了河中,警察叔叔奮不顧身跳進河中,救起了孩子。

當今社會上有許多品德高尚,意志堅強,力爭上游的建設者,只需要多一些留心,多一份觀察,就可以發現,人間處處充滿愛。我也要像白楊那樣,做一個堅強不屈,學習上知難而進的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好好學習,像白楊一樣,打下紮實的基礎,生根發芽。

白楊禮讚讀後感11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説:一位畫家曾告訴我,沒有人能畫好一棵樹,除非他先變成一棵樹。可見畫樹之難。我不會畫畫,然而我還是要寫寫老家的那棵白楊樹。在我看來,它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命運。

白楊樹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樹。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年春天,鄰居家的大白楊樹走走到我家後屋,冷不丁的從地上冒出來一顆小白楊樹來。他是那麼矮小,嬌弱,惹人愛憐。我家屋後不見陽光,但他還是在頑強的生長。

我怕它死去被生畜弄死,我就用磚快把它周圍圍起來。一年之後,我再來看它,它並沒有什麼大變化,只是新添了幾樹葉罷了到了冬天卻又是一個光禿禿的樹杆。

我現在上了初中,再去看它的時候,它已不再是一棵小樹苗了,已經是一棵高大的白楊樹了,屋頂被它頂出一個大洞來,它從這個洞裏露出頭來,終於能夠得到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茁壯成長。

現在,當年的那棵小白楊樹已經不在是一棵渺小的小樹苗了,已經長成一棵能夠抵抗風雪的大白楊樹了,

它蓬蓬勃勃,是一棵大白楊樹了。夏天,風一過,葉片隨風飄動,若雨瀟瀟,頗為有趣。當此時,我便繞樹三圈,仰觀半日,心裏對它充滿了敬意。

我們也要像白楊樹那樣,茁壯成長。為我們的家園做出自己的一片供獻。同時我們的心裏也要充滿着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yx8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