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1

開學以後,幼兒園領導為了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推出了每天讀書40分鐘的活動;説實話當時真的沒有時間去讀書,但是下班後利用晚上的時間簡單的在網上欣賞了《一盞一盞的燈》之後,使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裏面都有一件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襯托出我們教師的平凡和偉大、辛苦而幸福、簡單而高尚,很好的表現了我們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和偉大的使命和責任。

作者用非常真實的事實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情感,講述了自己從教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每一節生動的課、每一個優秀案例、每一段感人的經歷。讀着這一個個故事,彷彿置身於其中,許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着。閲讀這些故事的過程,彷彿就看到一盞盞的燈在逐次點亮,温暖着我的心靈,讓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書,看似零散的一個個小故事,其實卻是渾然一體的。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真情的流露,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通過閲讀這本書,我又想到了:燈,要點在暗處,放在高處,光才能照射的又廣大又深遠。生命的燈也是這樣,你要時時留意,你的燈還有沒有油?有沒有接上電源?不要讓你的燈熄滅,不要讓你的燈成為一種裝飾品。想着點,不僅為自己也為別人亮一盞燈。人間總有許多燈為我們每個人亮着,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肯定會是最棒的!

做為幼兒教師,必須為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點亮這盞光榮而又神聖的燈。我們的燈亮了,孩子們才能走的遠;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強大光源,

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培育幼兒的創造性人格。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桿和教育的光輝,照耀孩子們人生的道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願為孩子點亮那盞最美最亮的燈。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2

吳非老師主編的《一盞一盞的燈》,收錄了十多個省市各學段教師的六十個故事,一個個感人肺腑,令人心情澎湃的事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由小到大,由淺入深,這些教師用自己的一節節課、一個個教學案例及一個個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魅力和智慧。讀着這一個個故事,彷彿置身於其中,許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着,讓我一次次哽咽,一次次感動。

書中《開在角落裏的花》,一個可愛的“星星的孩子”;《窗簾鈎成了精》,一個心靈手巧的小精靈;《老師,你很天真》,一位心靈純淨的好老師;《因為我當年的微笑》,老師的笑有永恆的力量;無一不讓我感動。特別是《不一樣的“阿慢”》和《我想聽你把話説完》使我受益匪淺。

故事中的《不一樣的“阿慢”》講的是一位凡事比別人慢一拍的“阿慢”,雖然慢一點,但總是能做到最好。運動會三千米比賽,“阿慢”獲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機,他的成功與張小兵老師“縱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關係。是啊,教育最像農業和林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要經歷必需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學校和教師不能違背教育教學的規律,拔苗助長;要尊重、保護、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並啟迪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樹立自信心。正是當年張小兵老師“縱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畢業和獲得四項專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這樣的結局。每個教師,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你亮一點,孩子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過於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

作為教師,應該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強大光源,堅持正確的教育觀,恪守教育常識,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學生的創造性人格。教師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桿和教育的光輝,照耀孩子們人生的道路。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3

上一週,去常老師辦公室送作業,向常老師報告完作業情況後,又報名參加了“學生論壇”和“師生賽讀”這兩項活動,報完名後,我無意間看到了,在常老師辦公桌上那一座“書山”,好想拿一本書看一看呀!我心想。到後來,我終於忍不住了,便問道:“老師,我可以從您這借一本書看一看嗎?我保證不損壞!”老師考慮了一會兒,説:“凡報名學生論壇的同學都可以借書,你報名了,那就借你一本吧!”我欣喜若狂的説:“謝謝老師!”。説完,我就興致勃勃的從常老師辦公桌的“書山”裏選書了,選完書,向老師道別後,我便風風火火的跑到教室,坐在座位上,開始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讀了起來,這時的我就像一頭餓狼,撲在鮮肉上撕咬一般。

在安靜的環境下,我慢慢走進了書的海洋,《一盞一盞的燈》的主編是吳非,吳非寫的這本書,一共分為三輯,第一輯是美麗的愛與微笑,第二輯是為了人,第三輯是先照亮自己。其中我最喜歡第一輯美麗的愛與微笑裏的第三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志的石榴”。小志的石榴中講了一位老師有一位學生叫:小志,當老師走進教室時,小志給了老師一個掰開很久、撕開的皮都打着卷,都繡黑了。老師委婉的拒絕了他。中午吃飯時,小志又跑過去,把石榴遞給老師,第二次老師看到那石榴比上次更黑了又委婉的拒絕了小志,下課了,老師剛要走時,小志又追了過去,又把那半個石榴遞給了老師,老師剛要説什麼,全班同學都紛紛説:“老師你要吧!”一個同學站起來説:“您就拿着吧!小志早上就帶來了,一直在手裏握着,上課還握着那!”又一個同學站起來説:“老師這個石榴,他連讓碰都不讓碰,哪個老師都不給,就給你的……老師愣住了,眼前的小志手裏的石榴,哪裏是石榴,分明就是他捧給自己的一顆鮮嫩纖弱的心!老師有些後悔,於是老師接過石榴,輕輕剝開,和小志一起吃完了這個石榴。

剛開始我認為《一盞一盞的燈》指的是路旁的路燈,後來我才漸漸明白,一盞一盞的燈指的根本不是什麼路旁的路燈,而是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為我們亮起一盞一盞的燈!

在許多時候老師對我們是嚴厲了一些,但我們應該學會體諒老師,在老師走入我們心靈的大門時為老師敞開一條捷徑!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4

讀完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一書,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將老師的作用比喻成“燈”,裏面有幾句話説的非常好。“燈光亮一些,學生就走的遠一些,燈光暗淡,學生就會徘徊。”所以,老師是學生的.成長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書裏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們傳遞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滌着我們的心靈,啟迪着我們的智慧。張小兵老師寫的《不一樣的“阿慢”》,黃雅芸老師寫的《我想聽你把話説完》,《開在角落裏的花》,《窗簾鈎成了精》……這些有愛心,有耐心的老師,用心呵護着每一個幼小孩子的心靈,成為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前進的道路。

我回想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有幾個老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的餘光依然時時影響着我,我的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小學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語老師,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語老師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學的一位老師,想想他們之所以給我留下這樣深的印象,是因為他們給了我深深的愛,他們對我的寬容,給我的温暖。雖然我也有錯的時候,可是他們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讓我一直懷念着他們。還有他們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學,也應該給予孩子愛和温暖,呵護他們的心靈,在他們的成長中用真誠和真心澆灌心靈的花朵。讓自己也能成為一盞燈,也能引領學生走一段路程。

書中有幾句話説的非常好:“一個人在接受基礎教育的12年裏,會有幾十位老師教過他。他會記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燈一樣在他的生命中長久地閃爍呢?他會記住的是魅力的愛與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時輕輕扶他站起來的,那些在他迷惘時給他指過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時託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絕望無助時投來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鮮明個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盞一盞的燈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畫面中,成為他青春歌謠中難忘的意象”抄錄至此,值得思考。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5

此次“智青春、慧夢想”沙龍推薦讀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初聞題目,讓我想起了冰心筆下那有着温暖、希望、光明、勝利的象徵意義的小桔燈,懷揣着一份希冀我打開了“這盞明燈”。

這是一本很平凡的書,書中記錄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豪言壯語,但温暖從一個個故事中流淌,思考從一個個案例中產生,智慧從一段段經歷中生成。

書中收集的六十個故事就是六十盞明亮的小燈,每一則故事都是真情流露,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煉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教育教學常識和教師職業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線教師的思考與智慧,他們用自己的真情,講述了自己從教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節課、一個案例、一段經歷。細品一個個平凡而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我的心靈也接受了一次洗禮。

班級中總會遇到一些思維慢,作業慢,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面對這些學生,如果我們能摒棄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觀,承認每個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激勵他,給他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優秀的成績,比賽的名次,那麼,你就能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這些孩子也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和學習的快樂。

書中的故事給我上了一課,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特殊學生,常一味的催促,想想真不應該,甚至我因為他的慢”而漠視他大掃除時積極的身影,大課間時他飛奔的身影.我不止一次抱怨因為他我很痛苦,卻不曾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也很痛苦。我應該多激勵他,多給他機會,對他多一些耐心,和他一起進步,為他點滴的進步喝彩,増強他的自信,接下來我要和他一起品嚐學習中的喜悦。“教育是慢的藝術”,所以對待這些孩子我們更要慢慢來。

“同一棵樹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面對形形色色充滿個性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要用愛心、耐心、恆心去教育。”

《不一樣的“阿慢”》,一個慢節奏的後進生:《開在角落裏的花》,一個可愛的“星星的孩子”;《窗簾鈎成了精》,一個心靈手巧的小精靈。這些不同的孩子需要我們用心呵護,耐心等待一個孩子的人生道路很漫長,每一階段或許都需要有盞“燈”,為他們指明方向,我們這是一小段路上的一盞燈,能力不能,光亮也不同,但無論多少都能為孩子照亮一點點路,為了不給孩子們指錯方向,我們也要不斷被照亮,不斷充實自己。

化用《石橋禪》中的“我願化作石橋,忍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曬,只求你從橋上走過。”我願化作明燈,忍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曬,只求你走向光明。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6

從網絡上找到了《一盞一盞的燈》,細細讀之,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讓我感到真實而親切,故事中的主人翁每一次都像站在我的面前一樣,給我歡樂又讓我反思,我一次又一次的沉浸在追憶中,回憶了我從教10年的點滴,回憶了這10年陪我成長的那些學生。

因為當年手術後在講台上的微笑,畢業了很多年的學生依舊心存感激,還特意回母校看望的那位老師,讓我體會到教師的責任和教育的價值。文中的老師儘量用真誠去感化一個人,小心從事,學生因此對他的評價是《老師,你很天真》;《我想聽你把話説完》中的那位老師,因為保護那名小學生的自信而拖堂,雖然沒有得到講課比賽的名次,卻一點都不後悔,內心反倒很平靜;為養成孩子們良好的習慣,劉老師明知故犯地做了符合科學教育的《“低效率”的事》;在《山間小道的驢車上》,老師生病,躺在驢車裏,一羣十三四歲的孩子圍着車跑……多麼動人的一幕,讀到這裏,我是多麼的羨慕啊;那個有情、有義、有愛,自信、自尊、自強,《希望所有人都幸福》的“羅海洋”,讓我佩服,給我堅守這神聖職業崗位的最大的鼓勵。

讀着60個小故事,我的學生、同事一個一個的在我面前閃現,被書中的故事感動,也在回憶裏感動。回憶裏那些美麗的微笑,那些善良的舉動,讓我為自己的職業驕傲,為自己的付出而欣慰。

對照書中的故事,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哪些收貨又有哪些不足。有時,我甚至想讓時光倒流,讓我重返那些記憶中的時間節點,讓我可以更好的和學生一起享受學習的快樂,更好的保護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儘自己的所能的給他們更多理解和關愛。

希望我學生的記憶中能對我有那麼一點印象,記得生命中有過一盞燈,陪伴過他,和他一起成長過。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7

我相信,老師們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或多或少一定發生過一些感人的故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記錄了許多和教育教學有關的,和學生有關的故事,這本書的題目叫《一盞一盞的燈》。看着題目,就會感到一陣陣温暖。燈,照亮夜行者的路。燈,温暖夜行者的心。這燈,就是老師,一盞一盞的燈,就是學生在求學路上遇到的一位又一位老師。

這本書裏,記錄了60個小故事。翻看這本書,你一定會產生共鳴,這個故事好像我也經歷過。讀着這些故事,你會覺得故事中這個調皮的學生,怎麼這麼像我們班上的那個小王啊!是的,這些故事發生在校園,在課堂,發生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每一個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盞燈下走過的人也是不同的。這些故事,有的是關於智慧的,有的是關於愛心的,有的是關於自信的,有的是關於公平的。

《小志的石榴》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小志的孩子,把半個石榴拿給老師,是怎樣的半個石榴呢?可能已經掰開很久了,撕開的皮打着卷,都鏽黑了;上面一層的石榴籽,要麼缺損,要麼乾癟,像被啃過、摔過似的,看起來髒兮兮的。一開始,老師不想要,就婉言謝絕了。可這個孩子非常的固執,早上給了一次,午飯後又給,傍晚還給,老師終於明白,孩子捧給他的不僅僅是半個石榴,而是一顆鮮嫩纖弱的心。原來,這石榴是前一天的晚上,媽媽給孩子的,孩子覺得很好吃,就留了半個悄悄地放在被窩裏,第二天送給他最親愛的老師。

我很慶幸,我是一名小學老師,“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是最純潔、最透明的。我們班也有這麼一個孩子,叫夏彤。有一天早上,她來到我辦公室門口,我問她有事嗎,她進來塞給我一個小芒果,我説你自己吃吧,她不肯,跑了,我只好把芒果放在辦公室桌子上。吃好中飯,她又跑到辦公室門口,頭往門裏張望,問我:“老師,芒果甜不甜?”我抱歉地笑笑,“哎呀,我忘吃了。”“老師,你一定要吃,很甜的。”説完又跑了。我小心地剝開芒果嚐了嚐,果然很甜的,比蜜還甜。下午,我到班裏上課,下課的時候經過夏彤的座位,我輕輕告訴她:“芒果非常非常甜。”她望着我開心地我笑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可能老師們也會有感觸。説的是一個骨幹老師借班上課,那個班有四十九個孩子,可這個老師只要四十個,因為人少好組織。這就為難了原班級的班主任:從四十九個孩子中去掉九個,怎麼去?她絞盡腦汁最後想了一個辦法:讓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挑九個孩子,説邀請他們去另一個班講故事做遊戲。當那九個孩子排成一隊,驕傲地跟班主任説再見的時候,這個班主任的眼淚都滴下來了。後來,那九個孩子也知道了別人去上公開課了,一些孩子覺得不公平,哭了;可有的孩子覺得他能被選中講故事,也是一種榮譽。但在這個班主任的心中,永遠都有對他們的愧疚。

捫心自問,我們有過不公平地對待孩子的地方嗎?我們有過不讓很調皮的人不去上公開課嗎?我們有過上公開課的時候,訓練孩子們怎麼舉手、怎麼回答問題嗎?我們有過打心底裏厭棄那些成績不好、衣着邋遢的孩子嗎?當然,老師不是聖人,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別忘了,你更是老師。一盞燈,首先得先照亮自己,才有能力去照亮別人。

書中的60個故事都很短,可能半天時間你就能把它看完。但每個故事都能觸動你心底的那根弦,我可以像故事裏的老師一樣去對待我的學生嗎?答案是肯定的。願每一位老師都成為一盞燈,一盞一盞的燈串聯起一條明亮的大道,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這些燈中有你,有我,希望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勤奮,用我們執着的信念,讓燈發出更明亮的光。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8

《一盞一盞的燈》中幾十個故事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地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線教師的人性與智慧。文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真情的流露,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書中列舉了許多細小的例子,有的是幫助自卑的孩子重獲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一個個故事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看起來那麼微不足道,不經意間就被我們忽視了,正是老師們處處留心,時時用心,用愛温暖了學生的心,照亮了學生的路,影響了他們一輩子。閲讀這些故事的過程,彷彿就看到一盞盞的燈在慢慢點亮,温暖着我的心靈,讓我感受着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

下面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四年級有個男孩子小H,在二年級我剛接班時,發現他的跳繩成績非常差,全班只有他一個人不及格,而且他的性格偏內向,當時我就想我要幫助他,於是我主動和他説話,鼓勵他,儘可能單獨輔導他,希望他能夠進步,不再被大家嘲笑。在一次次的鼓勵與期望下,學期末小H的成績變化不大,這讓我很失望,惱怒於他的不努力,也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了三年級,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心裏告訴自己單獨輔導他對其他同學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不再關注小H的表現,只是偶爾的詢問一下他的成績。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學期末,期末測驗,小H的成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成績合格了,雖然與其他同學相比還相差較遠,但我真的非常非常高興。當時就在全班面前表揚了小H,同時也告訴學生,只要態度認真,肯努力,你就是最棒的。

課後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年少的我太急躁,太急功近利,對學生付出一點點就期望得到等值的回報,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董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牽着蝸牛散步》的文章,作為老師,要走在學生的後面而不是拖着孩子奔跑。“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着急,細心呵護慢慢長大,陪他沐浴陽光風雨,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它是一顆參天大樹。”

《一盞一盞的燈》就像一盞燈,用它那身上的燈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也要像一盞燈,照耀着孩子們,使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l38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