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1

《一盞一盞的燈》中幾十個故事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地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線教師的人性與智慧。文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真情的流露,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書中列舉了許多細小的例子,有的是幫助自卑的孩子重獲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一個個故事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看起來那麼微不足道,不經意間就被我們忽視了,正是老師們處處留心,時時用心,用愛温暖了學生的心,照亮了學生的路,影響了他們一輩子。閲讀這些故事的過程,彷彿就看到一盞盞的燈在慢慢點亮,温暖着我的心靈,讓我感受着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

下面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四年級有個男孩子小H,在二年級我剛接班時,發現他的跳繩成績非常差,全班只有他一個人不及格,而且他的性格偏內向,當時我就想我要幫助他,於是我主動和他説話,鼓勵他,儘可能單獨輔導他,希望他能夠進步,不再被大家嘲笑。在一次次的鼓勵與期望下,學期末小H的成績變化不大,這讓我很失望,惱怒於他的不努力,也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了三年級,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心裏告訴自己單獨輔導他對其他同學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不再關注小H的表現,只是偶爾的詢問一下他的成績。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學期末,期末測驗,小H的成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成績合格了,雖然與其他同學相比還相差較遠,但我真的非常非常高興。當時就在全班面前表揚了小H,同時也告訴學生,只要態度認真,肯努力,你就是最棒的。

課後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年少的我太急躁,太急功近利,對學生付出一點點就期望得到等值的回報,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董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牽着蝸牛散步》的文章,作為老師,要走在學生的後面而不是拖着孩子奔跑。“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着急,細心呵護慢慢長大,陪他沐浴陽光風雨,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它是一顆參天大樹。”

《一盞一盞的燈》就像一盞燈,用它那身上的燈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也要像一盞燈,照耀着孩子們,使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2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學校推薦的由吳非老師主編的《一盞一盞的燈》一書,細細品味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潮澎湃,感受頗深。

《一盞一盞的燈》共分“美麗的愛與微笑”、“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個部分,六十個故事就像似曾相識的一盞一盞的燈,一閃一閃,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地提煉着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教育教學常識和教師職業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線教師的思考與智慧,值得深思與學習。閲讀這些故事的過程,彷彿就看到一盞盞的燈在逐次點亮,温暖着我的心靈,讓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書,看似零散的一個個小故事,其實卻是渾然一體的。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真情的流露,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六十個故事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開在角落的花》和《因為我當年的微笑》。我們用愛,可以點亮一盞盞熄滅的心燈;我們用愛,可以喚醒一個個沉睡的心靈;我們用愛,可以指引一個個迷路的孩子;我們用愛,可以驅散一縷縷內心的嚴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要善待、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人,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多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真正做到“感受心靈,走進心靈,培育心靈,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用真情贏得真情,用真情去點燃自信的火花”。《開在角落的花》中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能看到角落裏被人們忽視的小花,在她寂寞的世界裏,同樣有美和愛。教育的價值在於對生命的尊重,教師的眼睛,要能看到每個角落,不管孩子們是否需要你的關注,你的愛都應當無所不在。

對教師而言,面對學生微笑,也許不過是職業本能,也許僅僅是一份善意,然而學生不僅心存感激,而且長久地以之為精神動力。學生對教育的記憶,往往正是這樣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細枝末節。《因為我當年的微笑》中的“我”手術後在講台上職業性的微笑,讓畢業了多年的學生依舊心存感激,還特意回母校看望“我”,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責任,教育的價值。作為教師,我們的微笑擁有着無窮的教育魅力。你親切的微笑,你信任的目光,你所做的一點一滴,對兒童來説,都是人間給他的温暖和愛,成為他的世界。這些瑣細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所傳達的慈愛是無私的,永恆的。對兒童來説,我們的每個笑容都在培育他們的真誠和善良。

一盞燈,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滋養;一盞燈,讓我們的智慧豁然開朗;一盞燈,讓我們的教育多份反思;一盞燈,讓我們在紛繁中不再迷惑……這,就是《一盞一盞燈》的魅力!我願做一盞普通的燈,點燃自己閃亮的心靈,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3

讀完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一書,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將老師的作用比喻成“燈”,裏面有幾句話説的非常好。“燈光亮一些,學生就走的遠一些,燈光暗淡,學生就會徘徊。”所以,老師是學生的成長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書裏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們傳遞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滌着我們的心靈,啟迪着我們的智慧。

張小兵老師寫的《不一樣的“阿慢”》,黃雅芸老師寫的《我想聽你把話説完》,《開在角落裏的花》,《窗簾鈎成了精》……這些有愛心,有耐心的老師,用心呵護着每一個幼小孩子的心靈,成為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前進的道路。

我回想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有幾個老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的餘光依然時時影響着我,我的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小學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語老師,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語老師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學的一位老師,想想他們之所以給我留下這樣深的印象,是因為他們給了我深深的愛,他們對我的寬容,給我的温暖。雖然我也有錯的時候,可是他們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讓我一直懷念着他們。還有他們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學,也應該給予孩子愛和温暖,呵護他們的心靈,在他們的成長中用真誠和真心澆灌心靈的花朵。讓自己也能成為一盞燈,也能引領學生走一段路程。

書中有幾句話説的非常好:“一個人在接受基礎教育的12年裏,會有幾十位老師教過他。他會記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燈一樣在他的生命中長久地閃爍呢?他會記住的是魅力的愛與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時輕輕扶他站起來的,那些在他迷惘時給他指過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時託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絕望無助時投來信任的目光的……

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鮮明個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盞一盞的燈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畫面中,成為他青春歌謠中難忘的意象”抄錄至此,值得思考。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4

假期我讀了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六十多個樸實感人的教育教學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煉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教育教學常識和教師職業道理,展現一線教師的思考與智慧。每個故事以敍述為主,還原現場或情境,讓讀者從中感受到教育的美、愛、責任。

六十多位老師從自身實際出發,演繹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繹了一位位老師的風采。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所擔任的不單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是他們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個孩子的成功與否可以説和我們有很大的關係。黃雅芸老師寫的《我想聽你把話説完》,黃老師遇到的這個問題——是否拖堂?不拖堂我們平時認為應是教師的好習慣,但當一個孩子正在努力組織語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的時候,下課的鈴聲響了,教師該怎麼辦?是立刻打斷孩子的發言,結束這節課的內容,還是堅持讓孩子將要説的話説完?在一次明確規定拖堂就扣分的大獎賽的課堂上,黃老師堅定地選擇了後者,繼續給這個孩子一分鐘的時間,鼓勵他把話説完整。她堅信,只有今天讓孩子慢慢地把話説完整,將來他的發言才會準確簡練、既精彩又睿智。是否獲獎已變的不再重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信心成為我們的應該去面對的事情。

親其師,而信其道是我國幾千年以來的一句話,一個孩子喜歡上一個老師了,相信這個孩子這門學科成績不可能會差,甚至是這個學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師,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你亮一點,他就能走得遠一點;當然,我們並非是為了照亮別人而生存的,教師先得照亮自己,審視自己走過的路,讓我們自己的心中充滿光明。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5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寒假裏應學校要求終於捧起了這本書。掀開了這本書的扉頁,“願您成為學生心中那盞最亮的燈!”雋永秀麗的題字赫然映入我的眼簾,這是校長的寄語,也是鼓勵老師們讀書學習的初衷吧!

《一盞一盞的燈》共分“美麗的愛與微笑”、“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個部分。書中收錄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六十個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煉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線教師的思考與智慧。閲讀着這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種熟悉的感覺,感覺它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邊。許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書中道出,碰撞中得以昇華。是啊!教師是一盞燈,人的能力也許有差異,但我們多多少少能照亮一個學生一點點路。一個學生在基礎階段可能會遇到很多個老師,你就是其中的一盞燈;你亮一點,他就走得遠一點。

我是懷着崇敬的心來閲讀每一個小故事的,因為書中每一位老師對待學生都像呵護嬌嫩的花蕾般的精心用心,他們崇高的育人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學習。讀完一個故事我會想這種事情我遇到過沒有?要是發生在我這裏,我會怎麼做?就這樣看着想着,反思着……其中有幾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例如《我想聽你把話説完》中的老師在做公開課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寧肯因延時扣分也讓學生把話講完,她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是一名優秀的好老師,這不是以公開課“得分”來計量的。她的“分數”永遠的記在了孩子的心中。再如《穿透烏雲的那束光》中,類似“小舒”這樣的孩子我也遇到過,而我也曾與文中的老師相似,自以為是不聽解釋,到頭來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後悔不已。但我要為文中的教師拍手稱讚,因為她的臨時改變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燦爛明媚的陽光穿透了頭頂上聚集已久的烏雲。這些短小而令人感動的故事充滿了暖暖的温情,故事中的老師們都做到了任何時候都以學生為主,理解信任孩子,用愛心和耐心默默耕耕耘,無私奉獻。

掩卷深思,我陷入了回憶,一盞燈能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能為他們的寒冬帶來一絲温暖。是啊,也許賀元的進步就是我不經意間為他點亮了這盞燈的緣故吧。賀元是個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善言談,不愛笑,也不愛與同學和老師交流,顯得有些“木訥”。由於是家裏的小兒子,父母寵愛,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也在後面。雖然為了幫助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前面,但他的默默無語是他漸漸淡出了我的視線,自然我也不在關注他。直到有一次,他的書寫作業完成的不錯,字的大小一致,書面整潔,我同着全班同學表揚了他,當時害羞內向的他也僅僅是不知所措地嘴角微動,沒有感覺到他有多麼興奮。

轉天的作業他又完成得很好,他的媽媽再簽字處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字,大致意思是表示感謝老師對他的表揚,孩子回去後很受鼓舞,並表示以後天天好好寫這樣的作業,老師就能經常表揚他了。我的很簡單的一個教育行為能帶給一個孩子這麼大的改變是我沒有想到的。從那以後,我發現賀元——這個內向的孩子在漸漸改變着,進步着。除了書寫工整,他聽講的時候眼神亮了,還能勇敢地舉手發言,他的單元檢測成績一次比一次有提高。為了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我除了表揚他還給她安排了晨讀小組長的工作。他做得可認真了,後來他媽媽跟我交流説,孩子變了,感謝老師的幫助,孩子説當好組長,自己先做好。看到孩子的成長進步和家長滿意的笑容我真切的體會到育人的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一句稱讚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對我們來説都是舉手之勞,我們何必吝嗇呢?要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的行為會照亮孩子的一片天空。

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學生要求過於嚴格,對待學生不夠包容。其實學生還是孩子,他們的不足正是需要我們幫助點撥的地方,正是我們該為他們點亮一盞燈的時候。為學生點亮一盞燈,首先讓自己的內心先亮起來。只有自己的心態積極陽光才能為學生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一個知識淵博、上課生動有趣的教師會得到學生的喜歡,學生有了興趣之後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一個善於思考、善於學習的教師,必定能讓他的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看得更廣。為了這神聖的使命,為了把學生成長之路照得更遠,我還需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用愛和智慧去啟迪他們,靜待花開的日子。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6

寒假期間閲讀了吳非老師主編的《一盞一盞的燈》,這本書講述了六十多個樸實感人的教育教學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以小見大,深入淺出,讓我從中感受到教育的美、愛、責任。

高爾基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吳非老師的書就像是在和一個睿智的人交談心事,敞開心扉,暢談未來。正如吳非老師所説,一個人在接受基礎教育的12年裏,會有幾十位老師教過他。他會記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燈一樣在他的生命中長久地閃爍呢?他會記住的是美麗的愛與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時輕輕扶他站起來的,那些在他迷惘時給他指過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時託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絕望無助時投來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鮮明個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盞一盞的燈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畫面中,成為他青春歌謠中難忘的意象。

教育是一項偉大崇高而智慧的事業,更是一項瑣碎辛勞而平凡的工作。作為老師,社會賦予了我們更多的責任,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我們每天都要跟成長中的孩子打交道,在他們的生命中,我們扮演了引路人,或者是“推一把”的角色。教師這盞燈的光雖很渺小,但能照亮他們求知的心靈,啟開了他們探索的慾望。讓他們在黑暗中不會摔倒,享受了在思考和領悟中得到的快樂。正如吳非老師説,“你(教師)亮一點,他(學生)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過於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我們並非為了照亮別人而生存的,教師先得照亮自己,審視自己走過的路,讓心中充滿光明。吳老師的文章沒有能夠在閃爍的鎂光燈下熠熠生輝的文字,沒有吸引眼球的字詞,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豪邁,只是平平淡淡踏雪無痕,“閒不住的是筆停不下的是思緒汩汩流淌的是情感”這就是教育,優質的教育,迴歸到一個公民情懷視野的教育,無所謂素質教育或應試教育,標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些什麼,至於做得意義如何當接受學生的評説。

教育就是從呵護一個生命成長曆程開始,到呵護好一個生命成長結束,平心靜氣,一派從容,不能沒有氣度,更不能沒有學識。培養全面發展的個性的過程中一個非常細緻的、也可以説非常微妙的過程。培養全面發展的個性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教師確實善於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為他打開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裏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我們在不斷追問教育的本色,卻未曾像吳老這般將“本色”二字鋪染得如此淋漓盡致。

每天看着孩子們一天一天地成長,一天一天地進步,真的很欣慰。我想:有燭有燈有亮的照護,孩子們會走得更穩、更準,有燈有亮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温暖,有希望。讓我們把握光亮,綻放人生絢麗的篇章。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7

暑假裏閒暇之時,偶爾翻讀了《一盞一盞的燈》,細品課本中的一個一個平凡而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觸及我的心靈。書中收集的六十個故事就是六十盞明亮的小燈,每一則故事都是真情流露。許多故事好像就在我身邊發生:例如老師的一個小小的等第,往往是孩子一輩子的記憶,在這本書裏有這樣一篇文章——《多年前的那個“中”》。想到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評判,是多麼的殘忍,我們評價學生品德究竟有沒有合理的依據?老師能不能因為學生的一些表現就輕易的給他們的品德打等第,貼標籤?你可曾想到一位四十多歲的壯年男子還在為幾十年前這樣的等第傷心痛哭┄┄因此我認為,老師如果把學生的性格問題誤作為品格問題,勢必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極大地的傷害,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與方式,應當以人為本,不能過於草率;還有一篇《小志的石榴》這篇文章,也讓我觸景生情,使我想起我班的祝振棟同學,小小年紀,整天勤勤懇懇地學習,就是成績不好,但他為了討好老師,經常喜歡送一些好吃的東西給我,可是每次都被我拒絕,現在想來我在處理這件事情是多麼的簡單,直接,多麼的傷一個孩子的心,在當時孩子是多麼的失望啊,他無趣的縮回了他那稚嫩的小手。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更清楚地認識到:面對孩子用雙手捧過來的東西,我們絕不能漠然視之,因為那上面有人間最純真的愛┄┄

每個老師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如果你這盞燈亮一點,孩子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這盞燈過於暗淡,孩子就可能過於徘徊;教師要用真誠的心,點亮一盞明亮的燈,但願我就是這樣的一盞燈,一盞能指引孩子走向光明的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oq8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