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看見柴靜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

看見柴靜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看見柴靜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見柴靜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1

《看見》裏面有很多話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你總是太投入了,熱愛就會誇張,感情就會變形,就沒有辦法真實的認識事物了。這是陳虹對柴靜説的,彷彿也是對我説的。我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不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很冷漠,是一個經濟學上所講的理性人,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實,他們不瞭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藍,它喜歡陽光,喜歡温暖,熱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太冷漠的人我會遠離,因為內心承受不了冰冷的東西。

書中還有一句“人的一生,有的是將來,永遠有下一撥人,下一個地方,不一樣的生活”。我此刻還是很念舊,恐怕自己會一向這樣下去,捨不得的東西太多,那些青春年華,那些燦爛的回憶,儘管模模糊糊地在腦子裏遊蕩,但是就是存在,有人説,存在即合理,但它會影響我向前邁進的步伐,因為我會回頭張望,腳步沉沉地,邁不出去,但是,總有一天,我會忘記那些,勇敢地向前走,只是那個日子就應快了吧。

花了兩天時間把《看見》看完,正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她沒有刻意地選取標誌性事件,只是選取了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僅此而已。正式因為這樣,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記者,這位主持人,因為她的一份簡單。在《看見》中,我看見了柴靜,看見了我自己。她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別人看來或許會有些許孤傲,其實,我和她一樣,我們只是將獨立看得很很重要,不喜歡依靠,喜歡背起包就走的灑脱與豪邁。性格上的另外一些地方,説不清楚確切的點在哪裏,反正我是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説,《看見》這本書的開頭部分並沒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陳述讓我感到彆扭,也以前閃過一絲放下閲讀的念頭,但是慶幸的是我讀完了,感受頗豐。柴靜的主要工作是採訪,這就要求她務必去接觸一些具體的人物,具體而細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瑣碎,或熱門,或悲痛,請允許我用這個詞來形容汶川地震。柴靜的每一次採訪,每一個報道,即使她是簡單記錄,字裏行間我依舊能夠感受到她天生對細微事物有着深刻的體會,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2

這本書早就借來了,可是一直沒看。前幾天遴選進面試,可是領導不讓去,無果。心裏堵,不想做事,於是開始看書。今天看完了,渾身輕鬆,自己做完了一件小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有兩個理由,即直面分歧、面對感受。離奇事件的背後,可能是因為一次偶然,也可能是個笑話,通過柴靜的視角,我慢慢意識到,離奇事件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必然,也可能是一種情感。

真實的力量非常強大。一個敢於批評而又得到大家認可的官員説,因為我批評很準確,所以大家認可,因為官僚系統是一個複合(我自己用的是“複雜”這個詞,翻了筆記本才發現他用的“複合”)系統,只有一種人就玩不下去了。徵地拆遷之中,彷彿是充滿邪惡,又好像羣魔亂舞,現實最終在實實在在的細節中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複雜而又充滿疑惑。柴靜説不是批判什麼而是發現什麼,我覺得很有道理。一個人有錯有罪,早就夠了嗎?不夠。人的背後,是情感,是利益,道德和對錯可以評價一個人,卻很難影響一個趨勢。一件事有結果了,就夠了嗎?不夠。事件的背後,是一個個細節,結果可以傳播很遠,但只有細節才能夠讓事件迴歸,讓人們關注事件發展而不只是記住一個傳播出來的結果。

內心自有萬鈞力。這個力,可以嚴重傷害自己,可以很好的造就自己,可以泯滅自己的靈魂,可以吞噬你我的生命。人是有温度的,事件是有温度的,歷史也是有温度的。我們感受不到温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接觸的人、事件、歷史已被改的面目全非,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太麻木。我這幾天給母親和另外一個友人打電話複述自己一天的活動和感受,母親願意聽我講,好友卻不願意。互相講自己一天的經歷,是一個很不錯的成長方式,回顧自己一天的生活可以讓自己的感受更加敏感,説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才會不會積累情緒,有人説有人聽才能夠增加了解。若不能夠傾聽,便不是真正的感情。看到柴靜的報道,我經常在感慨,若是家人能夠多一點傾聽,家庭的悲劇就會少很多,人生的悲劇就會少很多。説出來靠勇氣,聽進去靠耐心,若是這一點勇氣和耐心都沒有,自己便失去了戰勝生活的最大的祕密武器。

我會繼續尋找願意傾聽和傾訴的人,因為我想拯救自己的靈魂,我也願意順帶拯救願意自救的靈魂。

接下來繼續看書吧,看書可以讓自己瞭解更多的人、感受和事情,自己的心會慢慢變化。其實自己內心一直有一些自卑,沒有出色的體育項目,沒有錢,沒有漂亮的外表,沒有出色的工作和學習。可是自己依然要追求快樂,並希望給更多人帶來快樂。這就是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完美也好殘缺也罷,走運可以事事不如意也罷,這就是我自己的命,我努力追求可是也接納命運的安排。

用隨心所欲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對自己好點,對別人好點。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3

書名如其人,書如其人。於前者,可以看見柴靜內心世界;於後者,從娓娓道來的故事或人生感悟中,透露出她對這個世界的關愛和對人性的剖析。於是,無論是關於人生的感悟還是對世界的覺悟,在《看見》裏,都可以看見。

起初拿到這本書時,本能地認為在這本書中應該會有可以選擇的標誌性事件,或者會有描繪歷史的雄心,然而,在大量的新聞報道里,柴靜只選擇了留給她強烈生命印象的人,這些人,讓我們本身存在的一些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最後發現這種搖晃是危險的,然而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一、生活中充滿悖論

柴靜的文字,有一種力量,一種有温度又有黏度的力量大多指向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夾雜着探索人性的熱情,關照着那些為憐憫所涵納的不安、恐懼與絕望。

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在不斷地向自己發問,不斷質疑,故而字裏行間帶有脆弱迷人的氣質,與此同時,又因這種發問與質疑的持續性,這些文字擁有一種韌勁,糅合着作者的執拗與激情。

但我猜,受過嚴格的邏輯訓練的人,會對這樣的文字產生些許不適,因為其中經常使用的,恰恰是“我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這種的悖論式表達,而其思考的探究,也常止於最易達成共識的界面上,諸如:過程是有價值的;人性是複雜的;認識自我是艱難的;內心要獨立等。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思考者那裏,你都能找到相類似的句子,以及更精緻的論證過程。

二、柴靜説,我的理想是不斷完善自我

心理學家榮格曾説過,人的一生是不斷實現自我意識的過程。當看見非典時期由於疫情的肆掠,運送病人的醫生沒有隔離服,只穿着普通的藍色外科手術服時,我們明白了,當一個人關心別人的時候,才會忘記自己;當看見偏遠的雙城中,出現了事件,我們明白了,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能不能打開它,可能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當看見十幾年遭受丈夫毆打都不曾還手,而在一天的晚上刺了他27刀的安華後,我們明白了厄運中的人多有一種對自己的憎恨,認為是自我的某種殘破才招致了某種命運。

直到書的末尾處,出現了這麼一句話:曼德拉説,如果因為怕別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覺得該做的事情,把它隱藏起來,那就等於説誰都不能做這個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來並讓別人看到,那就等於説誰都可以這樣做,然後很多人都會這樣去做。

三、不僅要埋頭苦幹,更要抬頭望天

梳理了思緒,能震撼人心的,往往存在於細節處。正如我們的教學,何嘗不是一個在悖論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面對既幼稚又成熟的學生,我們要懂得把握其兩面性;面對既活潑又安靜的學生,我們要懂得其差異性;面對既驕傲又謙虛的學生,我們要懂得因材施教。從實踐中獲取問題,到理論中尋找答案,並有機結合。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4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們出發。”

——題記

在《看見》中,我們沐浴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激盪。在現實的鞭策下,柴靜逐漸成長成熟,她從花裏胡哨的小年輕成長為成熟穩重出色的中央主持人。在瞬息萬變的鏡頭下,我們看見的是人物風景的變化,她卻讀懂了人世情懷,品悟了酸甜苦辣。我們常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在《看見》中,我們懂得了要用心去看用心去聽。

一路看見,讀懂人情。“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藴涵在每一個人體內,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人生而平等,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求認識與瞭解自我”虐貓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對踩貓女的批判上,充斥在人心中的只有痛恨。“採訪時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這期節目徹底改變了我對“死刑“的'認識與理解。採訪就是為了我們戳破那塊幕布,讓我們看透事實,瞭解實質。沒有人甘心成為遭受鄙夷的社會底層人物,現實就像一塊鏡子,有美就有醜,但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一路走來,品悟生活。《看見》是真實地述説,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動人的描述,沒有豪邁的吶喊,有的只是樸實的記錄,真情流露。柴靜沒有刻意選取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超多的新聞報道里,之選取了留給她強烈生命印象的人。這就是生活,真實即生活。看見的是視覺享受,品讀的是人生真諦。用心去感受,才能讀懂生活。

人生漫漫,生活五味雜陳。懷揣一顆真心,看人間百態,品人世情懷。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5

有時候在想,我為什麼要看書呢。是充實自我還是填補寂寞,是師長之命還是心甘情願,後來我才發現,看不同的書時心境與緣由皆是截然不同的。當我剛脱身於考題的苦海,偶有閒心的翻開這本《看見》之時,由非典到最後的盧安克,正如柴靜所言,真實的萬鈞之力撼動了我。而看書,是為了讓這些我狹窄的視線外的真實,驚醒我所習慣的生活。

關於驚醒這件事,也是柴靜在這本書裏所貫徹的。看過夜色温柔的人都知道,柴靜嘛,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動人又煽情的文藝腔,最是適合她不過了。從前找作文素材也覺得她寫的好,是舞文弄墨的好,如今也覺得她寫的好,是有厚度的好,接地氣的好。其實柴靜的文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細膩温婉,變化在於,她將主觀的情感作為了情懷揉進了真實的“看見”裏,看見並驚醒了過去一味濫情的自己。

書裏有句話我記得很清楚,是陳虻對柴靜説的,你有自己認識事物的座標系嗎?所有人面對着同一個世界,看見的世界確是不同的。《夜色温柔》看見的是蔚藍的天空,朵朵的白雲,都是新鮮生命的氣息,而《看見》看見的卻是實實在在一步步踏在土地上的人,有的狼狽不堪,有的成功得志,歸根結底,在踏踏實實地認識自己的同類,與生活打滾。

談完了書,最後便來談談自己。

我看見了些什麼呢?低落時恰巧落淚的天空,煩躁時彷彿也緊皺雙眉、面露愠色的一張張面孔,順心時格外動人的花草—與其説是看見的,倒不如説是心裏所見的。感性無疑是頑固的自帶濾鏡,眼裏所見都因感性染上了鮮明的色彩,卻也被加上了思想的鐐銬。“不讚美,不責難,甚至也不惋惜,但求瞭解與認識而已。”這句話讓我消化了很久,也讓我重新直視了我心中習以為常的“誠實”,將人自動分門別類的“誠實”。在讀柴靜喚起理性的歷程裏,也為自己的感性敲響了一聲鍾,在書裏也得到一些我不習慣的理性。

許多人都説看完這本書後涕淚交加,我倒是沒有落淚,可能也是因閲歷太淺的緣故,無所共鳴。但這本書給我的,也正像盧安克給柴靜的,也許不是那種會掉眼淚的感動,而是讓我呆坐在夜裏,想“我現在過的這是什麼生活”的撼動,這讓我有了清空腦子裏的所有,將空間再次完完全全的留給這本書的舉動。

看慣了雞湯,試試不一樣的撼動。

看見柴靜讀後感800字6

近來寫字不流暢,思想有點兒空,便主動與一位作家閒聊,想從他那兒找點靈感。而這位作家誠摯地向我推薦柴靜新出版的《看見》這本書!作家對我説:“看看吧,絕對是一本‘正能量’的書籍。”柴靜現在是名人,雖説我從來對名人的書並不太敏感,但因作家朋友那句“正能量的書籍”的話,我毅然將這本《看見》買家來。

當把這本帶着油墨香的《看見》捧在手心兒裏時,首先,書的封面讓我一看便親切得不能自己,作者那恬靜的笑容被一羣純樸的笑臉包圍着,一下子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作者開篇直言不諱地表明來自思想深處的觀點:“我試着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已。”而從整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的確是在用一個成熟記者的思想和平實的語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

“我天生沒有什麼機靈勁兒。”這是作者剛到央視工作時,面對男同事們的戲謔而對自己的評價,然後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類似的鏡頭對每個人來説都感到很真實,因為很多人都經歷過。但隨着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兒,還有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對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漸漸成熟起來,並且能冷靜地面對世間的一切“苦難”。就象作者在書裏説得: “象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矇昧裏掙脱,這才是活着。”這句話似乎給萎靡的人注射了雞血,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會自然而然地對人生進行觀察、思考、反思和評判。

有人説《看見》這本書的內容除了給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記錄得是自己的成長。這話我覺着挺在理兒。什麼是真實?最真實的文字莫過於作者對自己真切的成長記錄,而讓那些處在人生懵懂的人們從這成長的文字中體會和感受到真實的愛與痛,只有在這種愛與痛中激發出來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寫了一個去新疆地震採訪的鏡頭: “路已經破壞得很厲害,一顛簸,我和巨大的德國搜救犬一起滾倒在廂板上。它一聲不吭,從我的身子底下挪開,把大尾巴抽出來,廂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等我爬起來了,豎耳擰頭目視遠方。”沒有真實的經歷,你怎麼能編造得出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面!

而真正讓人驚心動魄得是關於作者記錄“探尋事實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負責人看看錄音杆: ‘這個毛茸茸的東西不能進’。”這是因為錄音杆不能消毒。面對這樣的危險,作者堅定地説: “那讓我進去,我可以消毒。”看到這裏時,做為一個讀者,我的心已經熱血沸騰!雖然沒有作者那種經歷與豪氣,但她無私無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對汶川地震的細節描述中,讓人產生更多對生命的珍重和親情的思索。要説誰不怕死亡,那真是睜眼説瞎話,但當每個人在面對死亡來臨時,亦或者説看到那些在災難中,還沒來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後,那種痛心疾首的體會似乎無處渲泄!而作者在書裏對人類中“人性”的解讀,特別是對生活在底層人的關注和敢於為老百姓説話的膽量,剎那間就將讀者的心疏導開來。

讀完這本書,突然對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有時候一個人的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千萬不能瞎編,要儘可能地讓“我筆寫我心”來還原事實真相。作者用記者敏鋭的眼睛觀察,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就這樣在平淡中用內斂而樸實的筆觸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8ex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