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

暑假裏,我一邊看老師説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一邊摘錄書中的好詞語、好句子。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很受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講的是一個正因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小豆豆到了一所全新學校——“巴學園”後發生的故事。“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學校:它的教室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它的校長在第一次見小豆豆時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説了四個小時的話,而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巴學園”的教育方法是自己從喜愛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户外會是能夠讓學生自己選定的,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的稀奇古怪的項目。在“巴學園”,如果上午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還要組織大家羣眾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

因此,“巴學園”裏的學習資料是豐富多彩的,新鮮動人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小豆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好學生,也是正因校長能堅持不懈地對小豆豆真摯的關愛,使小豆豆最終決定選取做一個好學生……

總之,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後,很期望我們的學校也能像“巴學園”一樣,學習的資料是豐富多彩的,學習的環境是簡單的,學校裏的老師像校長一樣能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2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電影員及兒童文學作家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是她享譽國際的代表作品。文章以清新筆調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兒童教育。

看完了這本書,我對文中的“巴學園”無限嚮往,“巴學園”的門十分獨特。其他學校的門大多是菱形的鐵門,它的門卻完全不同。説是“門”,其實就是兩棵還掛着葉兒的小樹。別的學校不少是在門口放一塊大大的石頭,在石頭上刻學校的名字作為招牌的。它卻不一樣,它的招牌只是在“門”上掛一塊牌子,也許是被風吹歪的,斜斜的牌子上寫了小小的“巴學園”幾個字。在“巴學園”不算大的校園裏,停着幾輛不會動的電車。你一定想不到這些電車是幹什麼用的吧?這就是“巴學園”的教室。走進電車,天花板還是原先電車上的,窗子和網兜也一樣。透過電車的裏的窗子,能看見一排矮矮的小樹,這就是學校的圍牆。想到這一切的就是校長小林宗作先生,他頭髮稀稀的,牙齒也鬆動了不少,人卻顯得十分和藹。在這麼有趣的校園裏,和這麼平易近人的校長一起,淘氣可愛的小豆豆高興極了,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現在正值冬日,我常常捧着《窗邊的小豆豆》倚在窗邊,沐浴着温暖的陽光,慢慢讀,慢慢品,仔細的思考。有時常捧腹大笑;她喜歡爬樹,她希望好朋友泰明能跟她一起爬上樹,在她幫助泰明爬樹的時候,我們又是那麼感動。我也想去巴學園上學,在那兒沒有歧視,人人平等,大家都過得無拘無束。

《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心懷一顆童心,寫出了有“童味兒”的書,對於小豆豆心理和表情的描寫是那麼真切,讓我想:如果我是小豆豆,我也是這樣的。 小豆豆真的很有意思,是言語無法表達的。有空的話,你一定要親自看看哦。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3

這是作者黑柳徹子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主人公小豆豆,就是她。大家應該都不會想到,當初被退學的、簡直無可救藥的學生,長大後居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什麼使她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是巴學園的那個小林校長,那些老師,和那些與他一起玩的同學們吧。退學的小豆豆,被媽媽瞞着送進了另一所學校——巴學園——那是一所不同的學校。小林校長對學生們的教育與眾不同,這種與眾不同的教育卻被與眾不同的小豆豆接受了。

讀了這本書,大家也許跟我的想法差不多,好想有一位像小林校長那樣的老師!面對無可救藥的小豆豆,校長耐心地開導她,還讓小豆豆把想説的話都講給他聽。我想,應該大部分的老師面對小豆豆,都是大喊大叫,對她一頓臭罵,這種教育方式一定是小豆豆接受不了的。兩個不同的老師,面對同一個學生,也許會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我覺得小林校長才是真正的老師,他是真正的在愛着他的學生,這一點我十分感動,他能為學生着想,能換位思考,他知道什麼是學生不喜歡的,什麼是學生喜歡的。其實每個人都能成才,關鍵是如何去培養他了。我相信沒有一個學生會去討厭小林校長,他對學生們十分公平,就像書中的高橋君,他長得很矮,但他總能在校長精心設計的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校長知

道,要是開展一般的運動會,高橋君一定會很自卑。

小林校長是教師的典範,他的學生是快樂的,幸福的,只有學生快樂了,教育才會成功,才是好的老師。我很喜歡書中的小豆豆,很喜歡那所與眾不同的學校巴學園,更很喜歡小林校長。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4

孩子天生貪玩,沒有任何人能改變的了這個特點。即使上了初中,但還是有這個天性。即使成了大人,但這個天性還在心靈中永留。

書中的小豆豆她天性貪玩,性格外向,是個活潑的小女孩。當初,她不僅下課貪玩,連上課也不得安靜一會兒,就好像得了多動症。小豆豆先把桌面上所有的東西收下去,再拿上來,又放下去。然後在聽寫的時候,先打開桌蓋,拿出筆記本,關上,又打開,拿出筆,關上,寫了個“a”字,寫得不好;再打開,拿出橡皮,關上;擦掉,打開桌蓋,放入橡皮,關上……足足開了幾百次!老師再也受不了了,於是小豆豆只好轉學,來到巴學園。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小豆豆依然貪玩。真是世界上的永久貪玩者。

我們在上小學時,正需要貪玩的天性和天真,它們有時給人帶來幸福和開心,有時給人帶來厄運,還有時給人帶來巧合和好運……

我當初認為貪玩只是暫時的,並沒有留到一世。或許有些人天生純屬於淑靜,永遠不貪玩。可事實證明我錯了,因為自從我翻開那古色古香的《窗邊的小豆豆》,就改變了主意,認為貪玩是每個人的天性,永遠改變不了。這時,我的想法正確了。有些人,天生淑靜,但在背後,也同樣是貪玩的。

現在有些爸爸媽媽,非逼孩子:“孩兒啊,你要文雅點呀,不要做貪玩的孩子呀!”現在明是孩子的正值時期,不要去逼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他們一致認為自己能改變孩子的天性,其實不能。

請翻開這本書吧!從那裏面,你會知道無窮的知識,領悟無窮的道理,還能發現一些人具有的特點。從那之中,就會明白沒有人可以改變孩子貪玩的天性。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5

剛聽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窗邊的小豆豆只是長在窗邊的一種植物呢!看了書才知道,我的想法大錯特錯,原來小豆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

主人公小豆豆是個十分懂禮貌的小朋友,可他以前是個人見人厭的壞孩子。在媽媽的關愛下,他來到巴學園,遇到了小林校長。這位校長及其地平易近人,他沒搞高高在上的架勢,對學生和藹可親,像爸爸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他利用樹的綠葉做校門, 用廢棄的電車做教師,他的創意和突發奇想使孩子們一進學校就很感興趣。上課時座位和學習科目可以自由選擇,這一切都那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令我們這些在學校接受中規中矩的教育的孩子羨慕不已。小林校長用他的環境,師者的言行,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學到有用的知識。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校長,遇到這樣開明又有思想的好校長,真是學生的一大幸事。我也深深體會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自從開展了親子閲讀,每當晚飯過後,我都會要求爸爸和我一起來看這本書。晚飯後看書,成為了我和爸爸的必修課。看完一小段,我都會和爸爸對書中的情節進行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經過這一次的親子閲讀,我和爸爸的感情更深了,我們有説不完的話題,家中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下一次的親子閲讀我也一定會好好參與,讓濃濃的書香在我的家裏永遠飄蕩!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

這幾天,我讀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中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

書中的小豆豆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調皮的孩子,她對身邊的事物都感到新奇。由於頑皮淘氣,一年級的時候被退學,之後來到巴學園。在這個特別的學校裏,在慈愛的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在一般人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被人們喜歡。她開始喜歡上學,開始懂得禮貌,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讀完這本書後,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巴學園獨特的教育方式和風格。

孩子們在電車教室裏上課,每個孩子一天的課程都是自己定的,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甚至連他們的座位也可以按自己當天的心情來定。

巴學園的特別還可以從他們每天的盒飯看出。其他的學校會對孩子們説,盒飯要葷素搭配,要營養均衡,而巴學園卻要求孩子們帶來“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同樣的意思,同樣的盒飯,換了一種説法,結果就大不一樣了。每天的午飯時間成了大家最開心的時刻,也成了學習的好時機。大家明白了什麼東西是山裏的,什麼是海里的。

在獨特的巴學園裏成長的孩子們是那麼自由,那麼富有活力,讓人羨慕。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教育制度改革,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一些經驗,讓學校變得更加美麗,充滿自由想象的空間,成為孩子們快樂的天堂。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7

暑假裏,我一邊看老師介紹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一邊摘錄書中的好詞語、好句子。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很受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講的是一個因為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小豆豆到了一所全新學校——“巴學園”後發生的故事。“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它的教室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它的校長在第一次見小豆豆時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説了四個小時的話,而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巴學園”的教育方法是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是能夠讓學生自己選定的,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的稀奇古怪的項目。在“巴學園”,如果上午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還要組織大家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因此,“巴學園”裏的學習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新鮮動人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小豆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好學生,也是因為校長能堅持不懈地對小豆豆真摯的關愛,使小豆豆最終決定選擇做一個好學生……

總之,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後,很希望我們的學校也能像“巴學園”一樣,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學習的環境是輕鬆的,學校裏的老師像校長一樣能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8

童年,是一條河。在河的盡頭,有無數的貝殼。有灰暗的,勾起一段傷心的往事;有燦爛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憶的海岸,尋覓着最美麗的貝殼。啊,找到了——《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寫的,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而被退學,她慈祥的母親帶她來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巴學園。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是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老師,他極其注重對孩子自身個性的培養,並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他常常對小豆豆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在巴學園裏,小豆豆有了一個與眾不同而又幸福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使小豆豆獲得了真正的來自於心靈的感動。

這所特殊的學校,全校只有五十幾個人,老師的教育方式更是別出心裁:每天上課的科目由同學們自己選擇;他們可以常常去散步,到野外郊遊;吃的飯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一邊吃一邊唱“好好嚼啊!”……我深深地被這所學校吸引了,我多想自己也來到這樣的學校學習啊!

合上書本,巴學園的快樂生活依然浮現在我的眼前,讓我感覺到童年是快樂的、是美好的!你們也一起來感受小豆豆的童年趣事吧!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9

《窗邊的小豆豆》我讀過好多遍,卻愛不釋手。它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寫的。她也是本書的主人公。

這本書寫了作者在上小學一段真實故事。作者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在巴學園有很多新奇的事情。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它們是學園的午餐。小林校長是想讓孩子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山的味道是陸地上的東西,海的味道是水裏的東西。學校的運動會更是奇特,它用走路的階梯當接力賽的跑道。有鑽鯉魚比賽,鯉魚是用很長的布做成的,還有找媽媽比賽,這個活動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膽量……除了比賽的項目奇怪,而且發的獎品也十分獨特——全是蔬菜。最讓我羨慕的是他們上課是選自己喜歡的課來上,而且上午完成了老師佈置的科目,那下午就可以出去九品佛散步,學校還組織露營、野炊、裝妖怪試同學膽量等很多活動。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相信只要是孩子都會喜歡,我多想如果在中國每所學校都像巴學園一樣,那該多好呀!我們這些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玩耍中輕鬆的學習,也不會再有同學因為學習壓力大,產生不良的心理以及做出讓家人傷心的事。如果在巴學園,我也可以參加運動會,甚至有獎品——蔬菜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要是有個像小林宗作那樣的校長,我們就沒有優生和差生的區別,個個都是一樣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我們就會有信心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理想和願望。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小豆豆執着,善良的個性。我希望長大後辦一所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我將要像小林校長一樣用一顆童心去愛,去鼓勵每個孩子。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0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主人公小豆豆真名叫黑徹柳子,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因為淘氣被退學,她來到了一個叫巴學園的小學繼續上學。在校長小林宗作的幫助下,小豆豆從一個古怪的小女孩逐漸變成了一個能被人接受的小女孩。

巴學園的教學方式很特殊。課堂中,老師會把一天要學的內容全部列在黑板上,學生可以選自己比較喜歡的課先自習。只要把科目全部學完了,下午就可以去大自然散步,觀察花花草草。小林校長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他認為,在散步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天文地理的知識。

巴學園裏的飲食很有趣。小林校長要求學生帶的飯菜裏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如果有一位同學沒帶齊,小林校長會親自下廚給那位同學做一道菜。這樣,每位同學都能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在吃飯之前,大家還要齊唱《吃飯歌》。

巴學園的教學設施很奇妙。所有的教室和圖書館都是由一輛輛電車改裝而成的。雖然是改裝而成,但整體看起來還是保存着普通電車的外觀。巴學園的每個學生都有一棵自己的小樹,在培育自己那棵小樹時,他們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感受到小樹的成長是多麼不容易,不應該濫砍亂伐。

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片斷等待你去發現,快捧起這本書吧!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1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孩,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小林宗作先生對教育有着獨到的見解。他連續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不打哈欠;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等等。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循規蹈矩地教書的教師眼裏,似乎是那麼不可思議,可是,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教育方式很適合孩的成長,瞭解孩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發點。

其實,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特點: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基本上具備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豆豆”,只是沒遇到像小林宗作先生這樣善解人意的好校長。

小林宗作先生是一個很瞭解孩子的校長,那裏的一切都遵從孩子頑皮的天性。小林宗作先生用自我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們感受到愛、平等、自由與秩序。比如:經過韻律操,讓孩子們“在心靈和身體兩方面都得到和諧的發展”;經過散步讓孩子們感受世界,學習知識;讓孩子們在晚上扮妖怪,行夜路,來練膽量。他設置了適合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奪冠的運動會。他總能讓孩子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學到知識。

我們此刻的教育現狀雖然還沒有到達書中所描述的那種境界,可幸運的是我們正在改變着長久以來,呆板,公式般的教學,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趨勢發展。作為家長我們應當像小林先生那樣走進兒童的內心深處,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去探索、觀察、創造,並且還應像小林先生那樣尊重兒童。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2

我從小就喜愛讀書,每一本書都像一粒種子,在我的心裏發芽生根,它的果實使我的腦瓜漸漸地充實起來。最近讀過一本《窗邊的小豆豆》,使我陷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

《窗邊的小豆豆》講的是一個叫做小豆豆的小女孩,因為調皮搗蛋,影響課堂秩序,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就被老師開除了。後來,她被轉到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的學校裏,在經過了和校長先生四小時的聊天后(準確的説是校長先生聆聽了小豆豆四小時的話),小豆豆成為了一名巴學園的學生,後來,在巴學園裏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小豆豆也漸漸地改掉了身上的壞毛病,為她今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的確,巴學園十分獨特———教室就是一輛輛廢舊電車做成的;學校的大門是用兩棵筆直的樹做成的;每天上課的順序自己安排,如果上午就完成了作業,下午便由老師帶着大家去散步,一邊走一邊學習很多生活中的知識……

從表面上看,這本書的主角是小豆豆;而實際上,如果你仔細琢磨一番,才會明白,真正的主角,莫過於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先生,他那一套看似無法令人接受的教育方式,卻孕育了一個個成功的人!

我欽佩校長先生,尤其是在巴學園被炸燬後,校長先生説的那句那句話:“下次我一定在建一個這樣的學校!”那句話中帶着校長先生的鎮定,這是常人很難做到的。

校長先生的精神猶如一棵屹立在山頂的一棵挺拔的樹,我們需要仰視才能看見他的身影!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3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上學時很淘氣,上課的時候,她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足有上百次;隨便和窗外的宣傳藝人、小鳥打招呼。她在原來學校老師的眼裏就是一個怪人。她被退學後,她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宗作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中“怪怪” 的小豆豆慢慢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看完這本書,要是我們的學校是巴學園該多好呀!我覺得要是我們的校長是小林宗作校長該多好呀!是小林宗作校長改變了小豆豆的一生,難怪作者黑柳徹子把《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獻給他。小林宗作校長倡導的兩件事使我感觸很深,也很喜歡。

其一,是巴學園裏面同學們吃的盒飯裏的菜餚。一般來説,學校對學生們的盒飯有所要求時,會對家長説,“請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或者“請注意營養的全面和均衡”之類的。可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卻只是這樣説:“請讓孩子帶些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指的是蔬菜啦、肉類啦!“海的味道”指的是魚類啦,紅燒海味什麼的!而且,孩子們在午飯時間裏,小林校長都會來看孩子們的飯盒,親切地問:“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都有了嗎?”多麼和藹可親的校長呀!

其二,是巴學園裏舉行的形式多樣的運動會。運動會有很多項目,有“鑽鯉魚比賽”、“找媽媽比賽”、拔河比賽、接力跑比賽等,而且小林校長還參與其中。不過我最喜歡的不是運動會的比賽項目,而是運動會有校長特色的獎品。一等獎是“一根蘿蔔”,二等獎是“兩根牛蒡”,三等獎是“一束菠菜”之類的。哈哈!以至於小豆豆長大以後,還以為“無論什麼地方都是用蔬菜”作為運動會的獎品。

啊!我多想我就是小豆豆呀!多麼想在巴學園生活學習呀!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4

相信很多人沒有看過《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黒柳徹子寫的,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

這本書講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上學,小豆豆和同學們學習、和校長聊天、和老師一起散步的故事。但是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這篇文章。講的是午飯時間到了,同學們在禮堂裏吃飯,校長每天都會看同學們的飯盒,同學們的家長給同學的飯裝飾的很漂亮,特別是小豆豆的飯,黃色的雞蛋、茶色的魚鬆漂亮的像花園,非常美麗。這時,校長問:“魚鬆是海里的還是山上的?”同學們想了想,有的説是山上的,有的説是海里的聲音靜下來了。校長説:“魚鬆是海里的。”“為什麼?”同學問。校長説:“魚鬆是從魚身上取下來的,所以是海里的。”“我可以去看看小豆豆的魚鬆嗎?”同學説,“可以。”小豆豆説。校長覺得吃飯的時候是寶貴的學習時間,學什麼呢?可以學習分類食物,也可以學習食物哪些是從山上來的,哪些是從海里來的。吃飯的時間可以學習嗎?看來可以。

我覺得主人公小豆豆是在學習上和生活上一個快樂的女孩。小豆豆很喜歡校長和小朋友們,因為小朋友能跟小豆豆玩,校長能聽小豆豆説話,我也希望能在巴學園裏上學。

巴學園最後被B-29飛機的炸彈給炸了,為什麼被炸呢?因為現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所以巴學園才會被炸呢。巴學園被炸,同學們去哪裏了呢?原來同學們現在在擁擠的列車上離開了自由之丘。

我希望小豆豆長大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三年級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

這個暑假,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一翻開,我就被小豆豆這個天真、有趣、可愛、充滿童趣、童心的孩子和那善解人意、教學獨特的校長吸引了。

這本書講的是小豆豆因為每次再很安靜的課堂上,忽然站起來到窗邊和燕子打招呼,讓全班大笑,不好讓老師講課,有時候還會向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讓他們來表演一段,這樣使全班同學都趴到窗户邊上看他們表演,表演結束了,一節課也結束了,小豆豆還經常把課桌的抽屜不停地開會,發出很大的聲響,影響了老師和同學,連隔壁老師都不能忍。

小豆豆就這樣因為淘氣、調皮而退學,來到了一個改變她的地方——巴學園。

在這裏每個孩子都沒有挑食的毛病,因為校長讓他們帶了“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是山土的青菜,肉,害得味道是海中的菜。

最特別的還是小林校長,他十分尊重學生,小豆豆在他面前講了四個小時的話,中間他一直在聽,沒打一個哈欠,沒打斷他説話。

校長教學方法也和別的學校不同,他是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學科,選好後,就第一節課讓他們上自己喜歡的課。

有一次小豆豆的包掉進糞池,她竟然把糞掏出來,找小包,小林先生因為巴學園,所以才會讓小豆豆變成讓人能接受的好孩子,見了不但也沒罵她,而是讓她找完後,要將這些糞便搞回去。

小豆豆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這些事都是發生過的,作者幸好遇到一個教學獨特,善解人意,不批評人的好校長,不然作者會一輩子和一開始那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llyk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