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論語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論語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論語初中讀後感1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為這裏不但有大家明白並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説: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牆頭草,然後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着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説明了我們應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説的:做事情不能着急,如果太着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紮穩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着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我們要温習所學的內容,複習了之後,才可以穩紮穩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温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温習,就像猴子搬包穀一樣,走着丟着。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後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麼,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複習。

這就是我總結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論語初中讀後感2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他的言行不僅僅影響了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不小的影響力。在聯合國評選的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位列榜首。而《論語》則是孔子儒學思想的精髓之一,讀了這本書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融入我的身體,慢慢地就領悟到了生活的酸甜。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將他的言行經歷,編撰成冊,以智慧面對生活,讓後人受益匪淺。現在的社會越發浮躁,高速信息更新時代每個人都是步履匆匆,儒家,道家,墨家等當初在百家爭鳴之時鼎盛又流傳至今的思想都開始漸漸被淡忘了,但孔子思想在今仍是智者之見,古代這些流傳千古的思想,毋庸置疑都是我們“黃沙吹盡始見金”的寶藏。

讀了《論語》,我越發的欣賞孔子思想,喜歡他的闊達,喜歡他的謙遜,喜歡他的見仁見智,喜歡他的治學觀念。

其中我對他的一句話格外印象深刻“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去。這是孔子對河水流逝的感悟,也是對白駒過隙的時光,人生苦短世人碌碌無為的感慨。孔子以流逝的河水比喻時光飛逝,給人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生命的價值正在與不斷的努力和奮鬥中,讓自己更加優秀,讓生活更加精彩,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時光不會因任何事物而停下他的腳步,他永遠都是步履匆匆,永遠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現在的拼搏是為了日後的無悔。不論何時的努力都來得及是沒錯,但是再不努力就晚了也是真的。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學習上的,為人處世上的,讓我的靈魂彷彿得到昇華,學會這些,會讓我們的生活漸漸有了變化,讓我們活的更加闊達。

平時想多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淨化自己的心靈,洗刷內心的.浮躁,用外界的力量獲得意志力,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讓自己成為一個沒夠泰然自若面對一切的強者,成為一個無愧於世界的君子。

論語初中讀後感3

如果是讓我現在説論語,我能説的不多,但再來翻看論語的內容,卻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論語是無時不在的。

這是我讀到第三句時,突然想着要寫讀後感的,好在以後可以翻看提升對它的理解吧。

現在的我,我是説此時此刻的我,對儒家道家還所知不多。相對來説,“子曰”的句子知道的更多些,道家我只是知道“道可道,非常道”。見笑,卻是膚淺。

在我聽到的看到的之中,我整理的信息是:儒家相對於人性,道家相對於更大的世界,有人説兩者不同,其實現世研究所得,儒家是道家的一部分。貌似在現在,西方或者東方更承認道家學説,儒家好像只有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是非常提倡的,在我讀書這麼多年,好像是不曾記得有哪篇課文是摘自道德經的(現在的教育課本不詳)。這更加增加了我對道家的興趣。

在看論語的時候,中間跑去看了陶淵明的一首詩——《停雲》。是在《論語今讀》裏提及的,於是特地去搜了下,大概的做了自己的理解。這裏要説的是,我對論語做的整理和解釋都是根據字典註釋和個人思想而寫的,並非抄襲或引用。一來我希望增加印象,二來我覺得照本宣讀太枯燥,如果以後要去讀更多的古文,那麼從現在開始要積累古文的瞭解,好在以後可以使用。因此,翻譯和註釋的可能不太正確,或者是加入了個人的感情和字句在內,如果有地方誤導了他人,見諒見諒。

論語初中讀後感4

在暑假裏,我一口氣讀了論語這本書,我覺得它裏面所包含的道理實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讀就懂,要你細細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閲讀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孔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我經常在飯後就拍拍屁股就走了,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經常在父母叫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推推拉拉,不肯去買,從來沒想過父母會傷心;我經常在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從來沒考慮過父母掙錢很辛苦……

自從讀了論語後,我開始理解父母為了我們,去打工掙錢供我們上學,我們是否應該去好好學習,以此來報答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呢?我們現在還小,爸爸媽媽不是要我們去養他們,只要我們聽話,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初中讀後感5

在十則裏,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孔子説過的:“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意思是,教給你知與不知的學習態度!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聰明智慧的。我喜歡這一則的原因是他既強調了我們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也告訴我們思想品德的修養。

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與孔子説的這一句話一致,在學習中,我們學過的知識,知道我們就是學會去運用它,而沒學懂,不知道,我們就不能裝懂,要去認真學。有的人,老師交給他的知識並沒有學懂,因為怕老師或同學笑話而去裝懂。其實在生活中老師也多次提醒我們,沒有學懂的知識,我們不能裝懂,我們必須大膽提出來,學會,弄明白,這樣我們才是聰明的,如果你去裝懂我們既沒有弄明白也害了自己,老師也不知道我們學習的情況,所以要成為一個智慧的人,不知道,沒學懂,一定要問,不要怕別人笑話。

在十則中,不僅僅是這一條,每一條都值得我們去學,去讀,還值得我們去發揚,讓更多的人知道。

論語初中讀後感6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國學經典名著,名叫《論語》。這本書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各個名人名家的經典故事,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它指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雖然這本書裏的很多文字及意思我還不是很懂,但是通過爸爸媽媽的講解,我也學會了很多道理。

這本書裏面的温、良、恭、儉、讓,讓我學到了做人要温和、善良、恭敬、節儉、禮讓,這樣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進而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裏面的孔融,他少年時為了幫助被壞人誣陷的一位好官張儉,他們一家人被朝廷抓了起來,他們把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希望自己的家人能被釋放,不要受到處罰,最後是哥哥頂罪,母親和弟弟被釋放了,通過母子三人爭死的情景,讓我感受到了孔融一家人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pmq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