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論語讀後感1

聽着風的聲音獨自徘徊在幽靜的小路上,手裏拿着本《論語》,邊走邊看,隨着孔老先生,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課堂,多麼希望我的面前出現孔子,出現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

也許,我的願望被願望女神實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白鬍子留到胸口的年過花甲的來正披着長衫頭戴高帽坐在草地上誦讀,寬寬的額頭充滿智慧,炯炯的眼神那樣尖鋭,我有點不相信了,上前問道:“您是孔丘先生嗎?”孔丘先生滿臉微笑回答道:“敞人乃孔丘也!”他悠悠的扇着羽毛扇,我聽他那麼一説,嘴巴變成了O型,他摸摸鬍子,又有點詫異:“小姑娘,又什麼事嗎?”“我能和你聊聊嗎?孔老先生。”我恭恭敬敬的問。孔老先生放下書,拍了拍長衫,“我們去湖邊走走,我好散散心。”

我們並排走到湖邊,我望孔老先生,久久凝望他。“您的論語為什麼能感動他人?”“是生活,身活的影響啊。”

孔子和我在一處駐足了,前面一棵柳樹。孔子摸摸柳樹,説“你能從這棵樹上找到什麼亮點嗎。”我望望樹,這棵樹一無所有,沒有粗壯的樹幹,我搖了搖頭,“看他馬上就要死了還那麼頑強。”我忽然想想,生命原來那麼強大。孔子説:“寫作也是這樣,領悟了美,發現了美,就能寫出真遞。”天以暗下,一切歸於寧靜,其實美就在身邊,就在心裏,只是人們把它拋棄了。

論語讀後感2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在這眾多的千古名句中,我最欣賞的一句是:“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句話意思是告訴人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當這樣做時還有餘力時,才可以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它以“孝悌”為根本,“謹”“信”“愛”為行為規範,以“仁”為核心,以“仁”為奮鬥目標。學習應是廣義的,不僅僅限於學習書本知識,首先是學做人,其次才是“學文”。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無法報答盡得。“百善孝為先”。可當今社會卻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孝,忘記了應該盡孝。

孝可謂做人之根本原則,芸芸眾生,皆可以此為做人之根本原則。此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做人之思想之根本,然而今天的很多人已經失掉了此思想,更多崇拜的是一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拜權主義。如果在罪犯犯罪前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會怎樣,就不會繼續去犯罪了。如果每個人都為了父母做好考慮,世界上便會多一絲光明,少一絲邪惡。

然而,孝在中國根深蒂固,只要我們重新挖掘,一定會還原其最亮麗的風采。

論語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了《論語》,覺得這句話不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對品德高尚的人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沒讀過書,別人也會認 為他讀過書。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講禮貌,這樣的話,別人才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論語》要這麼説的原因吧。

我們每天走進校園時,都要向在大門口值勤的老師問聲好,以表達謝意;老師也微笑着點着頭表示讚許。不管在校園內外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的心理便會有絲 絲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陽光照過一樣。

我認為同學之間也要講禮貌,有一次,一個同學撞倒了我,卻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大家都認為他沒教養。還有一次,在餐廳排隊吃飯時,一個同學突然插了 隊,別的同學讓他按秩序排隊,他竟然還動手打人;這時,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為一個學生,不光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處處有文明,處處講禮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個文明人吧。

論語讀後感4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幾句話,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古代鉅著,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經典,孔子的'治國觀點以及他評價古代聖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養準則。

《為政》篇裏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日:“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説的是季康子向孔子問道:“要使百姓恭敬忠誠而且相互勉勵,應該怎麼做呢?”孔子回答説:“以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恭敬你了;你孝順父母,愛護幼小,老百姓就會對你忠誠了;薦舉有德行的人來教育弱者,他們就會互相勉勵而上進了。”在生活中家長怎樣做,孩子就會跟着怎樣做;老師怎麼做,學生就會跟着怎樣做;領導怎麼做,下屬就會跟着怎樣做。所以家長、老師、領導應該做好示範帶頭作用,只有這樣孩子、學生、下屬才會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

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一個好的作用。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典,對話聖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論語讀後感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這兩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説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36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讀後感6

古語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靠的是什麼?是論語中的大智慧!如果我們能在聖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者能對事業有所幫助,小而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論語》被稱為“東方之聖經”,而孔子也被譽為儒家聖人。《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師傅孔子的一言一行積累而成。班固的《漢書藝文志》道:“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言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

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語》警示後人:遇到困難的事情,要果斷採用恰當的處事方法,使事情成功解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正是儒家聖人“孔子的三千弟子”在一幅緩緩展開的、巨大的畫卷上,引吭高歌:“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正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啊!這些精彩的表演,場面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氣派!使全世界多少外國友人歎為觀止。“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温故而知新。”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每天讀一點《論語》,琅琅上口,我們從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體悟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日積月累,不僅具備了更為拓展的知識結構,也將善於把他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ylz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