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

《傾城之戀》裏面的愛情是以羅曼蒂克的曖昧開始的,卻以最平靜的婚姻結束的,然而結局還是好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歡迎閲讀!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1

有人説張愛玲的小説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杯具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杯具更像杯具。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於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感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感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期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生。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於是兩人各自為了扞衞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最後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藉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裏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牀,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説"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個女生,心裏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範柳原。我一向很喜愛這段話:"在日常世界裏,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愛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是什麼因,什麼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生,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一個女生,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了。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2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説,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説,我喜歡跟着筆者去經歷主任給的那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裏,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初二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説,那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麼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後隨着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後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説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傾城之戀小説讀後感3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不過是兩個有心理障礙的可憐人罷了。不敢再剖開心胸去愛,即便是愛了,還得步步為營,玩心理戰術,玩文字遊戲,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壓制得不失去了組織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賴性,也就失去了責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蘇是在家庭之中給觀眾演他們是如何對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對家庭產生厭惡感。厭家實際上是厭世,對那樣的社會厭倦到底。

人生是舞台,個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着,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説,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裏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説,亦或是審美,比如,她注重介紹的是女性的角色。介紹了帶有“原罪意識”的女性們是如何因襲了生理、心理的歷史陳跡,一代又一代在“原罪意識”中掙扎,墮落,沾沾自喜和陳陳相襲。她是在現代的屏幕上活現了—羣nv奴的羣像。於是張爰玲便遠遠有別於同時代的眾多女作家,她是—個不進入角色而在台下做解説的觀眾。固然,觀眾也是一個角色,這是我們將要從她的“傳奇”生涯裏辨認的,但當時的張愛玲女士,以這種生態觀彼時的眾生,無疑將是清醒而又冷靜,因而也能真實富有歷史感地為我們解讀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

標籤: 之戀 小説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p2k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