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傾城之戀》讀後感

《傾城之戀》讀後感

她的作品在我看就好像一個腐爛的蘋果,雖然甜膩,卻畢竟是爛了根莖的。正如她自己所説:“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彷彿是一句讖,應照了這個奇女子一生的命途。然而,一個女人,再如何冷漠理智和高不可攀,她的生命還是會出現,哪怕只有一次的奇蹟。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閲讀

《傾城之戀》讀後感

《傾城之戀》讀後感一

張愛玲在寫《傾城之戀》時,正是和胡蘭成——那個名震四海的“陳世美”剪不斷,理還亂的非常時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殘忍。愛與恨,因為是,所以始終無法泯滅。不管張愛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須承認,這個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徹。基於現代人的眼光,她絕不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甚至,她對於自己筆下的角色過於殘忍,並且一直樂此不疲。《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從純情萌懂少女眼睜睜走向自甘墮落的結局;愫細的性潔癖毀了一個愛她至深,完全無辜的男人;《花凋》裏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後嫁個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傳慶恨他的父親,卻偏偏繼承了父親的一切。她筆下的人物太慘了,全無救贖的餘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犧牲都白搭。看後真真讓人湧上一股厭世之感————這無情的死氣沉沉的塵世!而它們的造物者,卻沒有絲毫憐憫。眼睜睜看着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掙扎翻滾,卻依舊冷靜中帶着冷笑。但是這一次,她卻選擇在《傾城之戀》中讓白流蘇修成正果,不僅如此,她得到範柳原也全靠運氣。

忽然,我們熟悉的張愛玲變了。愛使她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然後逐漸寬容。

愛情成全了張愛玲,於是張愛玲成全了白流蘇。也許胡蘭成那個負心漢並沒有想到,這樣一篇*名作,都源於他一次心血來潮的花心。再看《傾城之戀》,張愛玲不僅將慈悲給了它,更是將整顆心化了進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鑄成,那麼《傾城之戀》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繪的故事。它彷彿是從一幢蕭索荒涼,荊棘密佈的城堡中,活脱脱跳出一個鮮活靈動的血肉之軀,讓人驚豔不已。白流蘇與白公館中的人脣槍舌戰,永不低頭的決心叫人拍案稱快;與範柳原在愛情上爾虞我詐,相互交鋒,又是多麼酣暢淋漓!作為男人,也許你不會喜歡這樣一個精於算計,自私世故的女人;作為女人,也不會接受那樣一個左右逢源,油腔滑調的男人。然而,我們無法否認,他們是活的,並且閃着人性的光輝。試問我們心底,又有哪一個能説自己是真正的無私博愛?人類自私的劣根性,我們全都有,只是羞於承認吧。張愛玲,比我們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錢,也希望得到他的愛;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遠的自由————你我又何嘗不想?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藏着一個白流蘇和範柳原呢。

曾經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經精明決斷的女人,最終隨着一座城市的坍塌,給了彼此重新審視對方的機會。她想起初識他的時候,他不經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誰知道呢?也許她早已在那時便把真心悄無聲息的給了他。而多年後,他隨口介紹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滿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後半生呢?————胡琴依舊咿咿呀呀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不管故事如何傾國傾城,它終是一段戲文,只活在舞台上。

闔上一段傳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縷沉香繚繞。清醒過後,有一點落寞靜靜滴下來。

《傾城之戀》讀後感二

《傾城之戀》早被香港人拍成了電影,我沒有看過,這是值得慶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電影,看書時腦子裏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閲讀的興趣便減了大半。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較早期的一箇中篇,也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個二十八歲的離過婚的沒落大户人家的女兒白流蘇,回到孃家,慘遭哥嫂排擠,卻意外地將其七妹的相親對象範柳原奪了過來。流蘇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們在感情上錙銖必較,不肯輸對方半步,最後由於香港戰爭的爆發,戰世的混亂才使兩個相對無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蘇是相當渴望這場婚姻的,正象蘇青所説: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的更切,雖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相對於白流蘇,我本人更喜歡範柳原,他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了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難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給流蘇打了四次電話,前兩個電話是爭吵的,最後一個電話柳原這樣説:

流蘇,你的窗子裏看得見月亮嗎?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擋住了一半,也許是玫瑰,也許不是。

這在整篇小説裏,是難能可貴的浪漫。

小説的尾部很耐人尋味。

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離婚,眾人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

令人莞爾。

掩卷之餘,我更驚歎作者的成熟與事故。寫這部小説時,張愛玲只有二十三歲,難以置信!何以一個二十三歲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筆觸!難怪有人説,張愛玲是一個天才,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女作家。

不難看出,張愛玲的小説充滿着小資情調和危險意味,王安憶曾説:張愛玲是虛無的。我在讀張的小説時,更多的體會是現實的蒼涼和生命的疑問。

一個浪漫主義者讀張愛玲的小説,將會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折磨:因為要承受從夢想的巔峯跌落至現實底谷的打擊。

於是張愛玲説: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傾城之戀》讀後感三

有人説張愛玲的小説除卻《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尾巴。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各自為了捍衞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着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但究竟與愛情不大相干了。這時候各自面對的人兒都成了種類物,可以替換的。若是換了些時候,換了個光景,他對面興許是另一個女人,她對面也興許是另一個男人。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麼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裏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裏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裏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裏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這便是她為何一再矜持,不想經他的激將,“自動投到他的懷裏去”的原因。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乾脆説不結婚,不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麼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説‘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裏是早容不下她的。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藉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裏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牀,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她決不會就此放棄,因想:“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時柳原給了她房子和花費錢財,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離了白公館。物質上的滿足,讓她對婚姻的追逐暫時置後,且説“管它呢!”。到底她是不愛他的,她只承認“柳原是可愛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長久以來的疲於應付,也只是為了“取悦於柳原”。如今目的已經實現了大半,至少實現了曲線救國。

範柳原早猜準了白的心思。開始就問“你愛我麼?”流蘇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如果我們那個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對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愛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虛偽的東西來得並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這話聽起來再直接不過。如此犧牲了自由和金錢換來的婚姻代價太大,對他來説“那太不公平”。在他看來,結果只能有一種,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時候才能有分曉。然而流蘇並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説“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説,範柳原同白流蘇調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於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説法是立不住腳的。憑範柳原的經驗,玩弄女人於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並不滿足於這些,他在長久的遊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後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渴望實在的温暖。這是他的理想,儘管此時並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隻看到她“善於低頭”。但是,這遠遠不夠。

終於,那場戰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着,聽着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牆,一定還屹然站在那裏。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着銀鱗。她彷彿做夢似的,又來到牆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於遇見了柳原。”“在這動盪的世界裏,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裏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於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這種彼此妥協終究是短暫的,後面掩着的平淡、瑣碎、粗鄙的生活留給觀者的是一串省略號。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這裏只強調了“她”,範柳原依然堅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學,這一場轟炸不過是炸燬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煙花夢。生死契闊,在死亡邊緣存活下來的人,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沒有比一雙手更實在的東西了。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無奈的選擇。

“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是什麼因,什麼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想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了。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初讀《傾城之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標籤: 讀後感 之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7zv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