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1

轉眼間,我已經在教師崗位上渡過了半年,感觸頗深,但是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假期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從年輕教師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怎樣發展自己、怎樣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做科研等方面給青年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

愛是教育的根本。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愛學生則是老師的品德。教師是一種很特殊的職業,面對的是人,是弱小、稚嫩、正在發展的人。這個工作的最根本的性質,是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意愛學生,平等去愛每一名學生,有些東西需要老師去講,可是有些則是需要教師去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而言。

烏申斯基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教師的人格絕不是為了教育誰而刻意表現出來的。教師的人格融進了自己的血液,鑄進了自己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生有時的學習是在不經意間的。

書中90頁提到良性的師生互動是課堂管理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的精力應當放在思考學生、有效地指導學生上面,基本原則是“為了不教而教,讓學生自己成長”。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計劃、教學進度。書中還提到了“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書中對怎樣提高備課質量也做出了總結,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三個方面。書中還提到了根據兩大教學大綱備課,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 第二套是指課外閲讀和其他資料。總之,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運用。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2

讀書筆記是大家平時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內容鑑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或者讀後感記下來,也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精美語句,語段,詞語。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小學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啟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閲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為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説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餘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作為我們的教育對象,孩子們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的。一個暫時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讓他像有的孩子一樣提20桶,那麼他會累倒,設若能夠讓他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一些份量,就會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試着提6桶,長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標也不是很難達到。同樣如此,孩子們的智力勞動也有着類似的規律性: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初中階段,還是進入了高中,在我們的班級裏總會存在着這樣比同齡人“慢半拍”的學生;其他學生只需要花30分鐘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他們一般是要花費兩倍甚至數倍的時間,有時候效果還不一定好。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會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笨啊,看着也在學啊,為什麼就是學不會?記得有人説過,我們對待牙牙學語的孩子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説話的發音,即便他們錯了,我們也不會生氣,仍然耐心地再次糾正。不知道為什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知識了,我們倒失去了這樣的耐心和寬容了?顯然,孩子在學習上的先後快慢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們在腦力勞動上所需要花費的力量各有不同。這樣的客觀事實,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豈可視而不見?

作為教師,我們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説的一句話:“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

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4

越來越感到知識含量的不足文化底藴的蒼白。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讀書是迫切的希望!但由於平時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一直沒有去讀。這個暑假我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早就聽説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閲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印象最深的就是書中提出了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的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藥的學生。這個問題在蘇霍姆林斯基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在現在也一點也沒減少。在上學期我所教的班級中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就相差了40多分。

説起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總是歸結為學生不用功腦子笨而沒有積極從自身上找原因。那麼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蘇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這是因為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學校一直提倡的"即備教材又備學生"。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須對"材"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讀完之後,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呢,在不同的班級對不同的學生提着相同的問題,留着相同的作業考的是相同的試卷做錯之後,也不能及時個別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現實。學生不會聽不懂老師講的課程就會違反紀律,最終導致惡性循環,教師每天被學生折騰的心浮氣躁筋疲力盡。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00字5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我讀了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閲讀的過程中,令我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只要智力正常,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要毫不猶豫地愛自己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就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每個人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班裏最近開展讀書分享,樑華同學是一個平時不愛發言,成績又不好的後進生。但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她站在講台上一口氣分享了3分鐘讀《西遊記》讀後感,讓我感到非常吃驚,那一刻我感受到天下沒有笨學生,只要多鼓勵多培養孩子自信心加上認真準備,每一個孩子都能把自己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讀完《西遊記》,學生們開始自創《西遊記》後續。孩子們寫得是生動有趣,形象逼真,想象豐富,充分體現了孩子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想獲得學生尊重和愛戴,教師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讀書。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隨着時代的進步,小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再也不“安分守紀”,課堂上與教師唱反調的學生大有人在,教師説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卻爭論不休,仔細想想,學生也是有理有據。如果教師能退一步,放下面子,在和學生一起探討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學到許多。課堂上,當教師在傳授知識出現錯誤時,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説,一點也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讀書,不斷成長,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jno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