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勃 >

王勃擬腹稿的文言文翻譯翻譯

王勃擬腹稿的文言文翻譯翻譯

王勃擬腹稿,源自明代李贄所編輯《初譚集》中單篇文言文。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王勃擬腹稿的文言文翻譯翻譯,歡迎閲讀查看。

王勃擬腹稿的文言文翻譯翻譯

  王勃擬腹稿

王勃所至,請託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舌耕。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筆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

註釋

1、所至:所到的地方

2、請託:請求委託

3、帛:綢緞

4、碑頌:刻在墓碑上頌揚死者的文辭

5、初不竄點:從不更改

譯文

王勃所到之處,都有人請他寫文章,作為潤筆的.錢物綢緞積累了很多。別人説他是用心來編織,用舌來耕種。每當他寫碑文或讚頌辭時,就先磨好數升墨,拿被子蓋住臉躺着,一旦靈感來了,他突然起來,一揮而就,從不更改。當時人們説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王勃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詩歌方面的成就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美靜謐、隱約迷濛,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濛,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並不着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淒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峯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濛,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鍊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遊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鬱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藴深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bo/zy08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