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商隱 >

曠世才子李商隱

曠世才子李商隱

在羣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李商隱的曠世才情使其獨樹一幟。

唐代詩壇人才輩出,羣星璀璨,晚唐才子李商隱以其獨特鮮明的風格和曠世超凡的才情將唐詩又一次推向了高峯,被認為是重要性僅次於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的優秀詩人。他的詩歌從不同角度抒寫自己的性靈。不論是詠史詩、政治詩,還是詠物詩,李商隱都寫得典雅工麗,曲折深婉。他的詩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異彩紛呈,精美絕倫,呈現出悽清婉麗、靜謐深幽的獨特意境,散發出動人的藝術魅力。以詩讀人,李商隱獨特鮮明的個性特點躍然紙上。

一、敏感多情的文人性格

李商隱是一個多愁善感而又一往情深的人,他的情感不似李白之高亢激昂,不似杜甫之沉鬱頓挫,不論是詠史詩、政治詩還是詠物詩,抑或是李商隱最擅長的愛情詩,李商隱的情感表達都是深情綿邈,深婉曲折的。他敏鋭纖細、多情善感的文人性格使他的詩內涵豐富,含義雋永。

《七絕・花下醉》“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出於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詩人懷着濃濃的興味追尋春天的足跡,不知不覺便已全然陶醉,不由得倚靠着一棵樹沉沉睡去。酒醒客散之後,深夜寂靜之時,一般人應該是不會再由賞花的雅興了,陶醉於春色之中的李商隱者卻仍舊流連忘返,“更持紅燭賞殘花”,想來那夜深人靜之時,紅燭映照之下的殘花必有一番別樣的美麗。而這深夜持燭賞花的雅人情懷則非多情如李商隱者不能有之。

《五律・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賞春之遊人競相離去,面對着園中紛亂飛舞的殘花,詩人只覺肝腸寸斷,不忍掃去落紅。望眼欲穿把春天盼來了,它卻又要匆匆歸去。那一心向春,為春而生的春花,卻只落得零落沾衣的結局。這首詠花之詩,充滿了濃濃的傷感,瀰漫着傷春惜花之情,如痴如醉,深婉動人。那隨風而舞的落花之歎難道不也是詩人自身的哀歎,壯志難酬,青春流逝,身世飄零,人世的諸多意緒豈不是像這落花一樣淒涼。

《七絕・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那春天裏隨風起舞的婀娜多姿的綠柳是何等的繁盛優美,而這只是更加反襯出清秋之日,斜陽映照之下的秋柳蕭條疏落的境況。敏鋭纖細的李商隱在秋柳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年輕時的躊躇滿志豈不正像生機勃勃的春柳,而由於黨爭傾軋,二十年寄人籬下的日子又豈止秋柳般悲涼憔悴?

李商隱的敏感多情和他所處的時代、個人的身世以及政治上、愛情上的失意密不可分,他敏感多情的文人性格在其幾乎所有的詩歌中都能夠窺見。

二、惆悵落寞的傷感情懷

晚唐士人的傷感情緒在李商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一生政治生涯和愛情生活的不幸更使李商隱的許多詩歌都流露出幽怨悽惻、惆悵落寞的傷感情懷。

《七絕・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牀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二十年京城幕府生涯,二十年遠離家鄉和親人,客居他鄉的李商隱孤寂悽惻的心境,又豈是清冷的秋天可以承載得了的?那冷寂淒寒的秋天景物徒增惆悵,對詩人而言是不堪承受的重壓。胸懷無限愁緒的詩人在無數個風雨之夕、月明之夜,輾轉不眠,孤寂寒涼之感讓人讀之不禁隨之惆悵滿懷。

《七絕・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秋雨之夜的思念,遙遙無期的相聚,那漲滿秋池的豈止是巴山夜雨,更是詩人滿腔的愁緒。何時能和思念的人一起共剪西窗之燭?共訴衷腸?此詩深情綿邈,意藴深遠,悽清孤寂之感撲面而來,李商隱落寞傷感的情懷又一次復現出來。

《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心情不佳之時驅車登古原,看到斜陽光輝之下燦爛輝煌的壯觀景象,只怕誰都要為之驚歎,為之陶醉!只可惜這光輝燦爛的景象馬上就要消失。人世間所有的一切不都是和這夕陽一樣,轉瞬即逝嗎?善感多愁的李商隱在極目遠望之時,會不會牽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歎,身世之感,人間之情,一切的不如意似乎全部湧上心頭。難怪他的詩作中總會有無盡的惆悵,總讓人感到有一種揮之不去感傷、遺憾與殘缺之美。

友人崔珏在悼念李商隱的詩文《哭李商隱》中的“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可以説是對李商隱的一生極為沉痛而準確的評價。無所依傍的家庭背景,備受排擠的仕途生涯,無望不得的愛情渴望,李商隱的一生的確是充滿缺憾的一生,讓李商隱的詩歌充滿了濃厚的感傷情緒,他卻在缺憾和殘缺中營造出了悽婉迷離的藝術境界,其獨特的詩歌美麗,給了他不朽的藝術生命。

三、才情四溢的曠世才子

李商隱的詩歌構思奇特,意境深幽,耐人咀嚼,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他的詩歌意象在唐詩中獨樹一幟,意象選擇十分巧妙,運用獨特。呈現出變幻多姿和悽迷傷感的審美特質。吳橋《圍爐詩話》認為:“於李、杜甫、韓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義山一人。”李商隱詩歌題材十分豐富,政治詩在晚唐詩壇獨佔鰲頭,詠史詩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但代表李商隱詩歌風格與成就的卻不是這類作品,而是那些寄寓個人身世之感的詩作。這類作品大多以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景物為題材賦予其深刻的意象,令人回味無窮。屈復《玉溪生詩意》“即景見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的這首七律是歷來為人傳頌的.佳作,在悲傷、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寄託着深厚執著的渴望和追求,深情悽婉,讓人動容。“相見時難”表達“愛而不見”的痛苦,較為常見,而“別亦難”因重複更給人印象深刻,深入體會才感覺到那難以割捨、不忍離別的痛苦更讓人難以禁受。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凋零,美好的時光轉瞬即逝,讓人心中湧起無限的悵惘與惋惜!而用“蠟炬成灰淚始幹”和 “春蠶到死絲方盡”比喻深摯的情感,李商隱確實是胸中有錦繡,下筆如有神!雖然因愛而痛,無盡無休,但是這深切的眷戀,他至死不渝。李商隱傳神地抒寫了交織着痛苦、失望和纏綿、執着的感情,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颯颯東風,細雨如愁,芙蓉塘外的雷聲,李商隱用“輕”字形容,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既流露出萌動的春意,又帶有一絲憂愁悽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更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深鎖春光的惆悵。頸聯出句“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表達了女子對愛情的深切渴望,而末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明星。他的多愁善感,他的曠世才華,他豐美而深遠的精神世界,讓他的詩歌華彩斐然,獨樹一幟。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

標籤: 李商隱 才子 曠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shangyin/opnj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