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牧 >

杜牧《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

杜牧《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整理了《阿房宮賦》默寫題及答案嗎,一起來看看吧 !

杜牧《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

《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

1、《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佔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 , 。

2、《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粧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為強烈得語句是: , 。

4、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5、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説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 , ; , 。

6、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並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揭露和控訴了秦的自私無道的語句是 , ?

7、杜牧在本文中最後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於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 , ; , 。

8、杜牧在文中告誡後人光是感歎是沒有用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如果不能夠吸取教訓終將重蹈覆轍的語句是: , ; , 。

答案

1、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2、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3、 明星熒熒,開粧鏡也

4、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簡析:

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築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描寫阿房宮的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餘里”,言其佔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再以長橋如龍、複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樓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築之外觀。接着,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築內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寫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裏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敍述中時有前後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敍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卧波;複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敍述中也間有動態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丰姿盛態就顯現於讀者眼前。

寫作背景

《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説:“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善於擊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遊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劃。後因平盧.成德節度使藉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鑑,不能哀而不鑑,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享樂,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治者更改。兩年後,王死,半個世紀後,黃巢起義後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於滅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mu/4nwn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