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的野老詩的鑑賞

杜甫的野老詩的鑑賞

野老 杜甫

杜甫的野老詩的鑑賞

野老籬邊江岸回,

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

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師未報收東郡,

城闕秋生畫角哀。

杜甫詩鑑賞

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這時杜甫剛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寄居下來。經過長年顛沛流離之後,總算得到了一個棲居之處,這使他聊感欣慰。但國家殘破、民生凋散的現實,卻使他無法寧靜。這首詩就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

詩的前四句寫草堂之景,筆觸悠閒疏淡,給人信手拈來之感。開頭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稱。江岸回曲,竹籬茅舍,此時詩人正在草堂前的江邊漫步遊賞。柴門一句妙在寫得毫不費力。這個柴門似乎是隨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這裏拐了個彎,就迎江安個門吧,方位不正也無關緊要,一切任其自然。而那邊澄碧的百花潭中,漁民們正在歡快地下網捕魚呢。

本詩前四句詩人心境淡泊閒靜,完全陶醉於優美的江邊晚景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詩的後四句轉入抒情後,仍未脱離寫景,但這時詩中的景物,無論是雲彩還是城闕,是秋色還是角音,都融注了詩人哀傷的`感情色彩。兩種境界,相互映襯,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當詩的上半部展現出那幅江村圖時,人們以為詩人是忘情於自然了,讀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他的閒適放曠,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脱。這種無奈的超脱,反過來加強了痛苦心情的表達,在平靜水面下奔湧着的痛苦的潛流,是一種更為深沉的哀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ex3y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