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野老》唐詩鑑賞

杜甫《野老》唐詩鑑賞

野老

杜甫《野老》唐詩鑑賞

杜甫

野老籬邊江岸回,

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

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師未報收東郡,

城闕秋生畫角哀。

杜甫詩鑑賞

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這時杜甫剛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寄居下來。經過長年顛沛流離之後,總算得到了一個棲居之處,這使他聊感欣慰。但國家殘破、民生凋散的現實,卻使他無法寧靜。這首詩就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

詩的前四句寫草堂之景,筆觸悠閒疏淡,給人信手拈來之感。開頭“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稱。江岸回曲,竹籬茅舍,此時詩人正在草堂前的江邊漫步遊賞。“柴門”一句妙在寫得毫不費力。這個柴門似乎是隨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這裏拐了個彎,就迎江安個門吧,方位不正也無關緊要,一切任其自然。而那邊澄碧的百花潭中,漁民們正在歡快地下網捕魚呢。

“澄潭”指百花潭,在草堂南面。因為江流回曲,適於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紛紛在此靠岸了。

這四句,是詩人野望所見,出語那麼純真自然,為我們勾勒了一幅素淡恬靜的江村閒居圖,整個畫面充滿了村野之趣,表現出此時此刻詩人的閒適心情。然而詩人並不是一個超然物外的隱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來了。

“長路”承上“賈客船”而來,接得極自然。正是這些“遠道而來的客船,擾亂了他平靜的心境,令人想起那漫漫長途。這“長路”首先把他的.思緒引向大江南北,那裏有他日夜思念的手足,他常想順江東下或北上長安,東下洛陽,重返故里。然而劍門失守,不僅歸路斷絕,而且整個局勢是那樣緊張危急,使他更加牽掛身處異地的親人。在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頭見到白雲,不由地發出一聲痴問:“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個名勝,相傳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地方,這裏代指成都。“片雲”用以自説,意思是:自己浮雲般的飄泊之身,為何滯留蜀中呢?這一句借雲抒懷,深婉含蓄。雲傍琴台,本是自然現象,詩人卻藉此抒發了流寓劍外、報國無門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亂心情。

尾聯二句,表達了詩人哀愁傷感的心情。詩人感歎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後,至今尚未光復,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逼近。蜀中也隱伏着戰亂的危機,蕭瑟秋風中從成都城頭傳來的畫角聲,多麼悽切悲涼!全詩以此作結,餘味無窮。

本詩前四句詩人心境淡泊閒靜,完全陶醉於優美的江邊晚景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詩的後四句轉入抒情後,仍未脱離寫景,但這時詩中的景物,無論是雲彩還是城闕,是秋色還是角音,都融注了詩人哀傷的感情色彩。兩種境界,相互映襯,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當詩的上半部展現出那幅江村圖時,人們以為詩人是忘情於自然了,讀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他的閒適放曠,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脱。這種無奈的超脱,反過來加強了痛苦心情的表達,在平靜水面下奔湧着的痛苦的潛流,是一種更為深沉的哀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9nm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