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夜》唐詩賞析

杜甫《夜》唐詩賞析

杜甫《夜》唐詩賞析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

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

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卧病,

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仗看牛鬥,

銀漢遙應接鳳城。

賞析

這首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 )的秋天。此時詩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閣。西閣面臨大江,揹負山崖,憑欄遠眺,夔州的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在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獨坐高樓,對着窗外空山的景色,聽着遠處傳來的砧杵之聲,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詩。

開頭兩句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境。

第一句點明季節、景物,第二句寫出時間、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悽清,氣氛的幽靜。夜色漸濃,露水在漸漸凝結、垂落,樓下的江水,在靜靜地不斷流淌。周圍的山峯,像巨人一樣屹立。

夜風輕拂,一切都是那樣柔和、安祥。然而這寂靜幽美的境界,卻觸撥了遊子的心絃,引動了他的萬千愁緒。

三、四兩句進一步描寫夜景:遠“處”長江水面上,零星地閃爍着幾點燈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漁舟,新月高懸,萬籟俱寂,這時從城中傳來一陣陣搗衣的砧杵之聲,迴盪在夜空之中。兩句寫景和上聯結合,增加了畫面的優美。在這幅畫面中,高天是深藍的,疏燈是飄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漁火、山峯,相互輝映,在這優美的畫面之外,又傳來斷斷續續的搗衣聲,這豈能不觸動詩人異鄉作客的無限愁腸呢?

五、六兩句由寫景轉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詩人從成都東下至今已近兩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從成都攜家東下的,但秋天到達雲安之後,因肺病、風痺等病復發,只得留下養病,次年夏初才抵達夔州。秋天,又從山腰客堂遷居西閣,因此説“南菊再逢”。此時詩人除了肺病和風濕痺症以外,還患有糖尿病,所以説“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病卧山城無限悲悽的處境和心情。因為時局動亂,戰爭不斷,詩人已經很久沒有接到故鄉親人的來信了。夔州在長安和洛陽的南面,所以稱故鄉的來信為“北書”。“北書不至”,自然是有具體原因的,這裏卻説是“雁無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無盡的藝術效果。

最後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的思念。

上句寫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寫由銀河想到長安,表明思念故鄉的心情。“步檐”與西閣照應,“倚杖”與“人卧病”照應。“牛鬥”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鬥宿”,二星都在銀河的旁邊。由“牛鬥”而到“銀漢”,由“銀漢”而到“鳳城”,一層一層地表現出了詩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國的過程。詩人對故國長安的無限思念就藴含在這佇立步檐倚杖遠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標籤: 杜甫 賞析 唐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g2gj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