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採菊東籬下”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怎麼教育子孫

“採菊東籬下”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怎麼教育子孫

世人皆知陶淵明灑脱豁達,以“隱逸詩人”、“田園詩派創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和詩歌“篇篇有酒”等揚名。事實上,陶淵明還是一個特別注重家教的詩人,留下不少經典的教子詩詞和訓子箴言。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採菊東籬下”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怎麼教育子孫,更多熱點雜文閲讀歡迎您繼續訪問()。

“採菊東籬下”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怎麼教育子孫

陶淵明特別注重繼承祖先的優良傳統。他曾經寫過一篇《命子》詩,在這首詩中,陶淵明追憶了陶氏家族的功德和傳統,歌頌了漢高祖時的右司馬愍侯陶舍,説他“撫劍風邁,顯茲武功”,佩帶長劍,豪氣干雲,出生入死,平定戰亂,建功立業。

又歌頌了祖父陶茂,説他“直方二台,惠和千里”,也即為官一方,能夠以仁義之德造福蒼生。在《命子》詩中,陶淵明尤其表現了對曾祖父陶侃的敬佩之情,説:“桓桓長沙,伊勛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忒。孰謂斯心,而近可得。”陶侃英姿威武,功勛卓著,道德崇高,以致天子賜爵,將領軍隊平定戰亂。

功成之日,毫無居功自傲之心。如此高尚之心,在東晉能有幾人?在歷述陶氏先祖功德之後,陶淵明表達了對兒子的希望:“卜雲嘉日,佔亦良時。名汝曰儼,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茲在茲。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希望兒子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有抱負的人,温和恭敬,效法先賢。

陶淵明在為官的'生涯之中,將功德和名利分得一清二楚,他想做的是“大濟於蒼生”的好官,而不是貪圖榮華富貴之輩。但一旦缺乏建功立業的條件,就不如毅然歸田,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歸田之後,他不願意跟江州刺史王弘來往,拒絕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體現了他高尚的人格。

陶淵明特別注重教育兒子讀書。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榮木》詩序説他“總角聞道”,也即少年時就已經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飲酒》詩説:“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特別是在《與子儼等疏》中,他説自己:“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為此就有《責子》詩,責備兒子不喜歡讀書,“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一一指出兒子們存在的問題,勉勵他們好學奮進,成為良才。

陶淵明特別注重教育兒子善待他人、兄弟和睦。陶淵明當年到彭澤當縣令時,家裏只有小孩,勞動力奇缺。為此他從彭澤派來一名勞力,幫助兒子料理砍柴挑水之類的雜務,同時給兒子寫了一封簡短的家書:“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意思是説,每天的生活開銷,靠你一個人很難應付。現在我派一名勞力回家,讓他幫你做些砍柴挑水的力氣活。但他也是別人父母養大的孩子,你要好好對待人家啊。這封信,充分體現了陶淵明對待普通百姓的仁愛之心。

陶淵明的教子之心,更集中體現在《與子儼等疏》這篇家書之中。他説:“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説你們兄弟幾人,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應當牢記“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為此陶淵明舉了幾個故事:

“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穎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濟北汜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

一個是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的故事。鮑叔牙和管仲兩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他們兩人曾經合夥做過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説:“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裏太窮了。”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説管仲沒有才幹。

鮑叔牙又替管仲説話了:“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幹,只是他沒有遇到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後來,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跟隨齊桓公之後,他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一個是春秋時期伍舉和聲子的故事。楚國大夫伍舉,與蔡國大夫聲子是好朋友,兩家又是世交。伍舉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污衊説是伍舉私下裏放跑了他的岳父。伍舉聽到這些傳言,很是害怕,因此躲到鄭國去,又準備從鄭國逃到晉國,半路上遇見了途經鄭國的好友聲子。

兩人相遇,分外高興,伍舉便把黃荊樹條鋪在地上當坐墊,一邊吃東西,一邊談論如何回到楚國。後世遂以 “班荊道故”形容朋友相遇,暢敍舊情。聲子很同情朋友的遭遇,便趕赴楚都,向楚令尹申述伍舉的不白之冤。令尹聽説之後,便馬上令伍舉歸楚,並官復原職。

一個是漢末名士韓元長的故事,他是潁川(今河南省禹縣)人,身居卿佐之位,享年八十歲,兄弟們一直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

一個是濟北(今山東省長清縣)範稚春的故事,他是晉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其家七代沒有分家,共同擁有財產,但全家人都很滿意。

陶淵明用這幾個故事教導兒子,希望他們和睦相處,兄友弟恭。

陶淵明的家教就是這樣,款款而談,語重心長,既飽含真摯的感情,又體現了他鮮明的人生志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nver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