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飲酒陶淵明介紹

飲酒陶淵明介紹

陶淵明的《飲酒》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閒自得的心境。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古詩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飲酒陶淵明介紹

飲 酒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卻沒有聽到世俗交往的紛擾。

問我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自己的思想遠離塵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變得安靜了。

在東邊的籬笆下采摘菊花,抬頭無意之中看見了南山。

傍晚山氣朦朧,夕陽西落,鳥兒相伴飛回山林。

這裏邊有隱居生活的真正樂趣,想要辨識卻不知怎麼表達。

註釋

1. [結廬]:構築房舍。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 在這裏意為“居住”。

2. [人境]人世間

3.「問君」二句:設為問答之辭,意謂思想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淵明自謂。

4. [何能爾]為什麼能夠這樣。爾,如此、這樣。

5.「山氣」二句:意謂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

6.「此中」二句:意思是:這裏面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明,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此中,此時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隱逸生活。

7.[見]通常讀作xiàn,但有時也被人讀作jiàn。(學術界仍無確切定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xiàn更好,彷彿南山出現在眼前。如:風吹草低見牛羊。)

8.[悠然]自得的樣子。

9.[南山]泛指山峯。一説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廬山。

10.[日夕]傍晚。

11.[相與還]相伴而歸。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13.[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鬧聲。指沒有世俗的交往。

14.[心遠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遠,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15.[佳]美好。

16.[山氣]指山中景象、氣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

18.[言]名詞作動詞,用言語表達。

賞析

第一篇

1.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 “得意忘象”之説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 “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 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説:“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 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2.這首詩是非常好的一首詩,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開頭説“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築在人世間,可是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那麼“在人境”一定會有“車馬喧”,為什麼沒有“車馬喧”呢?他自己自問,説“問君何能爾”,就是我問你是什麼原因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啟發,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常現代化的、非常喧鬧的這樣一個社會當中,我們已經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裏面去。正所謂小隱隱於野,而大隱隱於市。我們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實當中,只要我們每個人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質的追求、遠離了一些世俗的官場,那麼我們住的地方也會變得偏僻起來,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起來。我們也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這樣使自己變得非常的寧靜,這個對於我們自己人生的修養,對於我們社會的安寧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是陶淵明非常有名的詠菊的詩歌,“採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採菊東籬下”這不經意之間抬起頭來看南山,那秀麗的南山就是廬山,他家鄉的廬山,一下就撲進了他的眼簾。詩人—面賞菊一面採菊,這已夠味了,但無意中又看見青翠高聳的南山,更是—飽眼福。這些美景,在官場哪能見到!詩人既以欣慰、寧靜的心情描寫自然景色,又以這些美麗的景色反映悠閒自得的心境,從而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所以這個“見”字用得非常好,蘇東坡曾經説:如果把這個“見”南山改成“望”南山,則一片神氣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説“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就是説山裏面自然的景觀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時分飛鳥呼朋喚侶結伴而歸,大自然是在這個很自然的氣氛中飛鳥就回到鳥巢中去了。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總結:作者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但這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無需用言語表達的啊!然後從這樣一種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淵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種境地。但是這樣一種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欲辨已忘言”了。

3.這首詩正刻 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象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 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説:“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無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説出,親切感人。 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鳥倦飛而知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 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彷彿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標籤: 陶淵明 飲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ndyd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