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陶淵明的代表作品有多少

陶淵明的代表作品有多少

陶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那麼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淵明的代表作品有多少,歡迎閲讀與收藏。

陶淵明的代表作品有多少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字符亮,一説名潛,字淵明,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於沒落的仕宦家庭,29歲時雙親相繼過世,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但由於忍受不了俗吏事務,不久便自動辭歸,躬耕自給。以後又屢官屢辭。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出仕彭澤令,僅80餘日,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去職。從此遠離官場,長歸田園,至死未仕。陶淵明工詩能文,尤以詩著。有《陶淵明集》傳世。

《陶淵明集》收錄詩文辭賦等作品共l42篇,以詩歌為主。陶詩以五言詩為佳,可大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承漢魏傳統的詠懷詩;一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其詠懷詩內容豐富,有中年遊宦在外的行旅詩,有晚年歸田以後寫的《雜詩》、《飲酒》、《詠貧士》等抒情言志之作。其田園詩包括中年出仕時期的《懷古田舍》、《勸農》,以及晚年歸田時期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詩並記》等。

陶詩藝術成就很高,繼承了漢魏以來五言古詩的藝術傳統,以質樸、精煉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形成淡遠淳厚的意境,具有平淡自然、韻味雋永的獨特風格。陶詩開我國田園詩的先河,對唐以後的詩歌創作影響極大。

陶淵明的散文、辭賦也很出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閒情賦》、《五柳先生傳》等,文約意豐,飄逸出塵,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ài)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虛里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以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其三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hè)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陶淵明的代表作品大全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卷之一 詩四言

《停雲並序》   《時運並序》   《榮木並序》   《贈長沙公族祖並序》   《酬丁柴桑》 《答龐參軍並序》   《勸農》   《命子》   《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 《形贈影》  《影答形》  《神釋》  《九日閒居並序》  《歸園田居五首》 《遊斜川》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乞食》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答龐參軍並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連雨獨飲》 《移居二首》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於王撫軍座送客》 《與殷晉安別並序》   《贈羊長史並序》   《歲暮和張常侍》 勸農圖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口》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還舊居》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己酉歲九月九日》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飲酒二十首並序   《止酒》   《述酒》  《責子》   《有會而作》   《蠟日》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   《雜詩十二首》   《詠貧士七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讀《山海經》十三首   擬輓歌辭三首   聯句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   《閒情賦》   《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被選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   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五柳先生傳(被選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   扇上畫贊  讀史述九章並序(夷齊、箕子、管鮑、程杵、七十二弟子、屈賈、韓非、魯二儒、張長公)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從弟敬遠文   自祭文

拓展:詩人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高超、閒靜、淡遠,是晉宋間第一流人物。説到飢餓,他是飯瓢常空,家無存糧。説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還穿着夏天的葛衣,沒有替換的衣服。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難以遮蔽寒風和太陽。窮困之狀可以説是到了極點。讀他的《與子儼等疏》説:“我常恨家中沒有楚國老萊子之妻那樣的賢內助來開導我,只有自己懷抱這樣的一片苦心了。你們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也應該思索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意義,齊國的管仲、鮑叔二人是朋友,在經商贏利分財時,多少並無猜疑之意,外人尚可以如此,何況你們是同父的兄弟呢!”這樣看來,陶淵明還是妾生的兒子。他的《責子》

説“雍、端兩人年齡都是十三”,看來這兩個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淵明在彭澤縣作縣令時,下令公田全都種成高粱,説:“這樣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滿意足了。”但妻子和兒子堅決請求種粳稻,他就下令讓二頃五十畝種高粱來釀酒,五十畝種粳稻供食用。他在《歸去來兮辭》中自敍也説:“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他本希望種的莊稼熟了,一年後離任。然而從仲秋到冬天,他在官僅八十幾天,就自動免官離職。所謂的高粱粳稻,都沒有能吃到一顆一粒,可悲啊!

參考資料:

陶淵明高簡閒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飢則簞瓢屢空,缾無儲粟;其寒則裋褐穿結,絺綌冬陳;其居則環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讀其《與子儼等疏》雲:“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管仲、鮑叔,分財無猜,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然則猶有庶子也。《責子》詩云:“雍、端年十三。”此兩人必異母爾。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其自敍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猶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粳,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

陶淵明的詩簡介

陶淵明(365~427)又名陶潛,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衝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着勞動者的喜悦,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築一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並記》是他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複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jnnxv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