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陸游 >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3篇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3篇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篇1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千古絕唱。由於詩文內容的時跨度大,學生的閲讀體驗淺,學生很難同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去挖掘詩文的背後,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點嘗試教學,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

課堂需要感動。在本案中,我就打破時空的距離,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和描述<清明上河圖》、《金兵入侵圖》和《宋高宗等杭州玩樂圖》,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國破家亡的慘痛有了感性的認識,瞭解陸游的悲是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這樣的悲是凝聚了強大的力量,是能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

二、引導朗讀

課堂需要感動。在本堂課中,我設計讓學生既讀詩文,也讀詩人。通過有感染力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也能隨着陸游的悲而備、能隨着陸游的盼而盼,那麼詩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感才能真正融入學生心中,這份因語言文字而帶來的感動才能最終沉入學生的生命記憶。

有感情的朗讀,需要教師能很好的引導。上課開始,我很動情的做了範讀,為學生的朗讀定下了感情基調,營造了氣氛;陸游對兒子的最後遺囑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引導學生對大兒子、小兒子的千叮萬囑,一邊又一遍的反覆吟誦。

因為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一,陸游遺憾啊。

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

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

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得到昇華。

有感情朗讀,我還藉助一定的朗讀設計。在本案中,我適當的改變了詩句的原有句式,採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這樣的朗讀,不但加深了本文,甚至還增強了學生朗讀時的氣勢。學生的心靈不受到震撼才怪呢?

三、展開想象

古詩的.內容雖然短小,但是情感卻不亞於抒情散文,這就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古詩的教學,忌諱的是過多的教師語言,死板的用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教學中,一開始我就用照片為學生展示一幅陸游晚年蒼老、病躺在牀上的肖像,為整堂課定好了基調:悲。

特別是學生對比觀察《清明上河圖》和《金兵入侵圖》之後,我引導學生:你想到了什麼或看到了什麼,學生即興想象那一幅幅悽慘的畫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聽到哭泣、呼喊着宋朝的名字、我彷彿看到了胡人騎着馬從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過去,這些百姓在喊叫着,權貴們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都讓我們的學生與愛國詩人陸游一樣,為百姓的苦難生活感到悲痛,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憤。如此一來,豐富的想象,喚起了學生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詩句中的悲盼就豐滿起來,學生的感悟也豐富起來。

一課下來,讓我收穫頗多,也感動不已。我覺得:一首古詩就是一個故事,一首古詩就是一種情懷。感悟古詩,不要只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思,最重要的是入境、入情去感受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

課堂需要感動。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篇2

【整體設計意圖】:

1、以讀代講,追求潤物無聲。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緊緊抓住“悲”和“盼”,採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齊讀,教師引讀,熟讀成誦等形式,體會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情感,促使學生的愛國之情得到昇華。

2、加強誦讀指導,追求多元共振。

對《示兒》這樣的詩,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會有不同的誦讀,所以在誦讀指導上我將盡量追求多元化,反覆引讀加強記憶;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感悟又會有其共同的基礎和共同的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們追求這樣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昇華。

古詩以凝練的語言敍事、寫景、抒情、構境,因其凝練而形成了許多極富美學張力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是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補、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的。這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為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鑑於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儘量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而着力於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直接的對話。

評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堪稱是愛國詩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夠準確把握詩的愛國情感,整個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情”為主線,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的淋漓盡致。

首先,開課的導入,以猜測一個生命將息的老人臨終的遺囑內容為線索,使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臨終前心中沒有家事唯有國事的情懷,為體會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

接着,緊扣“悲”字,讓學生去體會詩人臨終前無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結。這既是對詩句理解的過程,對語言魅力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學生在學詩,在學語言,也是在領悟情感。同時教者設計的幾處感情引讀,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通過反覆吟詠,來體會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情感。對於詩人的情感學生不是聽來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環節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泉眼無聲惜細流般的明澈汩汩湧流。

最後,教者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為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實為教者的聰明之舉,使愛國的情感得到昇華,此時“情”已不僅僅侷限於《示兒》這一首詩,“情”滿於課堂,“情”滿於語文,“情”滿於悠悠歷史……

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篇3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閲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着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澱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積澱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流程:

一、《示兒》一詩引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語精煉美。

1、利用手頭資料,採用釋(註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詞語)、調(適當調換語序)的方法,用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作者的遺憾是()。

作者的遺恨是()。

作者的遺願是()。

作者的遺囑是()。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二、拓展閲讀,體會詩語意藴美。

(一)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閲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裏説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户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為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卧:躺着不活動。

②輪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為仞。嶽,高大的山。

(二)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後開展詩歌朗讀比賽。

(三)簡介:

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後50年、65年、66年、67年寫的,從這些具體數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三、延伸課外,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陸游生平簡介:(詳見資料)

四、世人評價陸游,紀念陸游。

1、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説到胡塵意不平。

2、陸游遺址(圖片與文字結合,詳見資料)

3、學生編集電腦小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uyou/jnmm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