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陸游《示兒》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二、重難點: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陸游的《示兒》。

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陸游?

生:介紹

師:大家説的非常好,(出示課件)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1177年,陸游《關山月》一詩中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表達了對淪陷區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表達了詩人一心向往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情懷。

三、1193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寫道: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百姓的同情,對收復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候寫下了相當於遺囑的絕筆《示兒》。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示兒》

一)初讀詩文,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生:先自讀,再齊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給大家範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註釋,理解詩意。(課件出示相關釋義)。

課件出示:萬事空:什麼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阿日子。(多媒體出示,結合地圖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詩意。

師:指名解釋。詩裏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生:“悲”。

師:為什麼“悲”,用原詩回答?

生:齊答“不見九州同”。

師:介紹當時局面。出示課件:(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中原,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們苟且偷安,不思報國,這種狀況持續了95年。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

師:下面誰能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對祖國統一的牽掛。

生:指名讀。後齊讀。

二)再讀詩文,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出示“悲涼”的意思:悲哀,淒涼

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為收復失地而奮鬥終生,但臨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詩人死不瞑目,內心悲涼萬分。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説説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説,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為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為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為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為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温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説説“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為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説説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説説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説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 瞭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準備: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 温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瞭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説説是什麼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註釋和自己查閲的資料説一説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7、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是“萬事空”,為什麼臨死還要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佈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陸游《示兒》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瞭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交流蒐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蒐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説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註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説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説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藴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麼?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並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着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着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藴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麼?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幹什麼?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麼?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為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為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為收復失地而着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裏。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疾苦而憂,為國家破碎而悲,為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説。(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為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後同學可查閲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4rep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