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古詩詞《示兒》教學設計

古詩詞《示兒》教學設計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下面給大家分享《示兒》教學設計,歡迎借鑑!

古詩詞《示兒》教學設計

《示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温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説説“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為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説説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説説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説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示兒》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寫“祭、乃”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感受這首詩中詩人的愛國情感,激發愛國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陸游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寫過很多首愛國詩篇,其中《示兒》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書:陸游   示兒

2.作者簡介及背景

①(出示課件2)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後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出示課件3)瞭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為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示兒》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3.揭示詩題(出示課件4)

①“示兒”是什麼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出示課件5)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又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麼?什麼時候告訴的?為什麼告訴兒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註釋,試着説一説詩的大意。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麼?

三、弄懂詩意,理解內容(出示課件7)

1.朗讀古詩,並劃分節奏。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2.理解古詩的內容。

①默讀古詩,找出不懂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和同學交流。

②試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師總結: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為其間隱含着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板書: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四、把握重點

朗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詩,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兩句詩中,最讓你深刻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的是什麼?

②在這兩句詩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還能感受到詩人的什麼情感?

生思考,並回答

師總結: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即使死去,也會惦記收復失地。從“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句中,我們能看到詩人對於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無奈。

五、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認真朗讀這首詩,體會詩的意境,並試着想象,詩人在病榻上會想些什麼?會對兒子説些什麼?兒子是怎樣回答的?然後説一説。

六、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課下讀這幾首詩,感悟詩中的愛國情感。

1.(出示課件12)《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出示課件13)《病起抒懷》《訴衷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示兒》教學設計3

一、教材解讀及教學分析:

《示兒》為陸游的臨終遺囑,作於宋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詩人辭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驅逐胡虜、收復中原、統一國家,真摯而又強烈的愛國情懷感人至深,是古代愛國詩的典範之作。

小學生閲讀古詩,旨在對詩句含義的準確理解和詩人情感的真切體會。《示兒》直抒胸臆,明代胡應麟《詩藪》評述:“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每讀此未嘗不為滴淚也。”而這二十八字間的愛國情感何以如此感人?則是學生閲讀的難點所在,也是教學的重點。

欲體會愛國之情,先須知愛國之人。因此,“知人論世”是教給學生解讀《示兒》的一把鑰匙。結合陸游一生的報國壯志及曾經的西北從軍經歷,可以對詩句的含義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對詩人抵禦外族入侵的民族立場和“國家至上”的情感有更為完整的體認。由此,才能真正理解朱自清先生所説:“過去的詩人裏,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轉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思路:

1.教學目標:

(1)藉助註解和詩人的背景資料,準確理解詩人的遺願“北定中原”。

(2)藉助“矛盾”,還原詩人的臨終心境,體會愛國情懷,感情誦讀。

2.教學思路:

依從明暗兩條線索“知人論世”,由淺入深地解讀。明線:陸游臨終對兒子説了什麼?暗線:陸游詩中對我們説了什麼?前者理解詩句所言的意義,後者瞭解詩人未盡的情懷。

三、教學過程及教學意圖:

板塊一:讀詩題

1.識解“示”、“祭”。

出示“示”甲骨文字形圖片,理解“示”字本義:供放祭品的石桌,也即所謂的“靈石”。

出示“祭”字,理解“家祭”。

2.解讀題目。

出示“示兒”,理解“示”在詩題中的意思。

引讀:臨終前對兒子們説些什麼?

要求學生自己朗讀詩句,藉助註解理解詩句意思。

【由“示”到“祭”,再到理解題意,由此引入詩句閲讀,符合閲讀期待心理。】

板塊二:解詩句

1.指名朗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七言古詩的節奏。

2.藉助註解,一行一行地解讀:詩人臨終對兒子們説了些什麼?

適時點撥:理解“元、但、乃”的意思。

交流歸納:死後無牽無掛;掛念國家沒有統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時告慰統一的消息。

3.逐句縮減,理解遺願。

如果陸游只能對兒子們説三句話,留下哪三句?(2、3、4)

如果只能説兩句話,留下哪兩句?(3、4)

如果只能説一句話,留下哪一句?(4)

陸游的遺願是什麼?“告乃翁”,即在九泉之下也要知道“北定中原”的消息。

【藉助註解,自主解讀;逐句縮減,領會詩意。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和概括能力。】

板塊三:感詩情

1.還原語境,沿情四問:

(1)一個人臨終前,在自己的兒女面前,一般會留什麼樣的遺言?而陸游的遺言有何不同?

以此體會陸游“國”重於“家”的“國家至上”的偉大情懷,非常人所能做得到。

(2)一個人知道自己將要辭世,心情一般會萬分悲哀,而陸游的.“悲”有何不同?

以此體會陸游“悲”情背後的複雜情感:為“不見九州同”而“悲傷”;為“遺民淚盡胡塵裏”而“悲憤”;為“王師北定中原日”而“悲壯”;為“家祭告慰”而“悲歡”。

(3)既然説死後萬事皆空,為何獨獨要“悲”?

從這“空”與“悲”的矛盾衝突中,感受陸游超越個人生死、超越個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歡的偉大情懷。這個“悲”是民族之情,是國家之愛!猶如“靈魂”飛出了人的身體,照耀着山河,令人肅然起敬!

(4)既然人死後萬事都不可知,為何還要“告乃翁”?

從這一“不可知”與“告乃翁”的矛盾衝突中,感受陸游對收復中原、統一國家的志願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終成遺願的偉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動地、可泣鬼神!愛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

2.有感情地誦讀詩句。

【從生活經驗和矛盾衝突入手,提出四個觸及詩人深層情感的問題,猶如打開了一道道解讀之門,看到詩人未曾言説的內心世界和偉大情懷。這便是讀詩的路徑,也是思考的路徑。而還原的方式,則將學生帶入了詩人創作時的獨特心情與心境,體會尤為真切而深刻。】

板塊四:知詩人

1.愛國詩及愛國詩人燦若星辰,為何朱自清説陸游“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1)出示陸游的家世簡介,學生自由閲讀。

由此知曉陸游從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及忠君愛國的教育。

(2)出示陸游的一生經歷,學生自由閲讀。

由此知曉陸游畢生志向及西北從軍的經歷,感懷其屢遭罷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壯懷激烈的報國之情。

(3)出示陸游一生多個階段的愛國詩作,學生自由閲讀。

十 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人海,五千仍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從詩作中看到陸游愛國的一生。

2.課外主題閲讀。

將杜甫、辛棄疾、文天祥等愛國詩人的代表作集成“愛國組詩”,開展主題閲讀;參照閲讀名家對《示兒》等詩篇的解讀評論,以加深理解。

【從一首詩讀到一個人,進而從一組詩讀到一羣人,拓展了學生的閲讀視野,並將這首詩放在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中來重新認識其價值意義。這就引領學生進入了一種專業的閲讀課程。】

結語:一首詩,一個人,所見畢竟有限。重要的,不是學生讀懂了什麼,而是學生希望去讀些什麼,從中讀到些什麼。讓學生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學!

標籤: 古詩詞 教學 示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9dy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