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陸游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圖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圖

引導語:陸游寫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內容是什麼?寫給誰的呢?下面是相關的資訊,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圖

《冬夜讀書示子聿》

朝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言絕句】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註釋】

示:教導、告誡;

子聿(yù ):陸游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

始:才.

紙:書本.

終:到底,畢竟.

覺:極,最.

淺:少.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躬行:親自實踐.

【詩意】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説,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不夠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自去實踐.

這首詩的意思是説,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解説】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裏,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夫,

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裏”,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作家背景】

陸游(1125-1210),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麗詩篇,有着愛國的赤子之心.這些詩篇不僅飽含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當屬被世人津津樂道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一首哲理詩,寫於寧宗慶元五年(1199).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且意境深遠,餘味無窮.

子聿是陸游的兒子.陸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後,靜寂的夜裏,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8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這是流傳千古的第3首.

詩的前兩句,作者講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只有少年時加倍努力,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他從古人做學問入手,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問應當持之以恆的道理,同時也強調“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詩的後兩句,作者談從書本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着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這是學者的一種“躬行”,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

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於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昇華.他的獨到見解,不僅在古代,對做學問、求知識之人是寶貴的經驗之談,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絕句:《示兒》.

【賞析】

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學習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讚揚.“遺”,即保留.“無遺力”,毫無保留,竭盡全力以赴.次句是説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紮實基礎,並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後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後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藴.“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眼見為實.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一個既有書本知識,不要死讀書,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古人做學問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就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瞭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陸游生平與成就及特色

生平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詩人。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他誕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同時也受到了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薰陶,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十餘歲就熟讀了陶潛、王維、岑參和李白的詩篇,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12歲便能詩文,有“小李白”之稱。17歲便有詩名。25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幾學詩,確定了他愛國詩歌的基調。二十九歲那年,趕赴臨安應試,因名居秦檜孫子秦壎之前,觸怒秦檜,遭到黜落,秦檜死後三年才被啟用。

他始終堅持抗金,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鑑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成就及特色

陸游一生創作詩歌很多,吐露出萬丈光芒,使他成為傑出詩人,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 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示兒》、《遊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冬夜讀書示子聿》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很真摯動人。還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訴衷情》等。[2]他的代表作有《訴衷情》、《夜遊宮》、《鷓鴣天》以及詠梅的《卜算子》等。

陸游的作品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陸游詩詞創作的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又富有浪漫色彩。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中年入蜀之後,形成豪情奔放的風格,晚年詩風趨於恬淡,有時幽憤。總體看來,藝術特點是宏偉豪放,熱情洋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uyou/g22wr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