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範文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範文

這是一首哲理詩,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通俗易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結合註釋和相關資料,上課之前詩句的大意都知道了,如果課上再講這些,學生既無興趣專心聽,也不能深入透徹地瞭解詩意。所以在理解句意和詩意方面,我沒打算花太多時間,而是把重點放在感悟詩歌創設的深遠意境、領悟詩歌藴含的深刻哲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上,力求讓學生想得深入一些。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範文

一、緊扣“無遺力”,放大詞境。

在理解“無遺力”就是“不遺餘力”的意思之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古人學習是十分刻苦的,歷史上記載古人學習勤奮的故事有許多,請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寫古人學習勤奮的成語?”學生聯繫舊知,很快就想到了學過的成語故事: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等,在簡要講述故事的同時,詩歌的形象立體起來,豐滿起來。這一環節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首先是“無遺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學問是這樣努力的”,將短短的七個字讀厚起來,隨之學生的體驗也就深刻起來。

二、恰當利用故事,遷移語境。

學生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於心了呢?我引導學生聯繫《紙上談兵》的故事,討論對趙括來説什麼叫“絕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聯繫各抒己見,理解可謂入木三分。此時引導再入情入境地引導學生誦讀:“趙括就站在你面前,你會對他怎麼吟誦古詩?”“趙括就站在你們大家面前,你們一起來吟誦古詩。”學生在朗讀中為趙括感到惋惜、對這一千古憾事感慨萬分,對“躬行”的印象會很深刻,對詩的主旨理解透徹。

三、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學詩歌不僅展示了寫作背景和陸游生平,在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詩意,明白詩理的時候,我又不失時機地將教學引向了新的語言鏈接與積累: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讀書、實踐的名言警句。本詩的教學由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自然而然地導入,又藉助學生已經形成的認知合理地拓展延伸,這讓我認識到:教者合理地開發與組織教學資源是教好一首詩的基本保障;課堂上,教者對資源的恰到好處的利用更是對教學資源價值的有效提升。

四、始終關注誦讀,讀中提升。

古詩誦讀應有層次:初始讀通,讀出節奏;繼而讀出情感;最高層次是讀出詩味,與詩人產生共鳴。感悟深刻,朗讀方能到位;指導得當,學生才能悟到方法。如在學生理解“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之後,我請一名同學朗讀,我聽出來她特意強調了“老”和“工夫”這兩個詞。這不是很好的教學契機嗎?我在讚美她讀得好的同時請她説説重讀這兩個詞的原因,學生對做學問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恆”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來的朗讀真是有滋有味。

結合肖老師的指導和課後感受談幾處遺憾:

一、對學生的激勵不夠。課堂上有的學生回答問題很精彩,理解談得很深刻,我的表揚力度卻不夠,否則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學生的熱情會更高漲。這充分説明評價的重要性。

二、對文本的理解應更深入。在對“無遺力”的理解中,學生聯繫了很多成語故事,我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工夫就是花時間,花精力。其實這裏的“工夫”

含義可更廣泛:“少壯工夫”強調從年輕時開始,真是“無遺力”;這“無遺力”裏包含了什麼具體內容?有“鑿壁借光”的苦讀,有“程門立雪”的求學態度,有“懸樑刺股”的堅韌不拔和默默守望,有“聞雞起舞”的勤奮和志向,有“韋編三絕”的刻苦和毅力等等。這樣的挖掘也可謂“全力以赴”,學生對詩句的理解不光入腦,應是銘記在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w4k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