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論文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於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7~9年級要能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然而文言文由於和時代相隔甚遠,晦澀難懂,加上需要學生識記的知識點比較多,初中學生又剛剛接觸文言文,因而他們學習文言文有很大的困難,時間一長,興趣就更索然了。很多教師對文言文教學感到很吃力,他們常常發現學生在文言文課堂上的參與率較低。要改變這種教得吃力、學得被動的狀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論文

那麼,小組合作學習在文言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何實施呢?我根據自己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小組合作學習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課前預習階段,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上下工夫

在課前的預習中,我常常在學生自主預習、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四人小組內的學生互相聽讀。假設組內有四個學生,A,B,C,D,可讓其中一位先讀,讀的時候,其他成員按誦讀要求認真聽他是否讀準字音,是否讀清句讀,是否讀好重音,是否讀出語氣、語調。還可以讓A讀給B聽,B讀給C聽,C讀給D聽,然後叫D讀給A聽,即:A—B—C—D—A。這樣循環讀,佔用學生的時間不多,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讀的參與度,從而讓學生能讀通讀順課文,為下一步的學習掃清障礙。

二、疏通文意階段,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聽邊記

課前預習時,學生已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到課堂學習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小組內成員結合書下注釋相互交流,疏通課文字詞句的大意。一人講一句,其他同學聽,注意隨時校正和補充。聽的時候,學生要隨時提出自己的理解,並能説明其依據,所有同學要記下組內的討論成果。遇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時,可以大家討論出最終的結果,實在解決不了時,可以舉手向老師求援,也可以記下來,等小組交流結束、全班交流時,提出來。

組內交流結束後,全班交流彙報組內的討論成果,先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所有學生都認真聽,瞭解別的小組學習時遇到的困難是否跟自己小組一致,看看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對其他小組的學習是否有幫助。在此基礎上,交流組內學習的成果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播,引導學生特別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重點文言現象;對複雜的語句的翻譯進行強調。這樣引導學生認真聽和記,可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爭論。學生由於主體性得到了體現,就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

三、探究文本內容階段,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

課堂上探究文本內容時,可在自我學習和組內交流的基礎上再以小組為單位,提出自己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其他小組的同學予以解答。在此階段,教師也要拋出自己預設的有一定梯度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課文,獲得體驗;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有自己的創意,不能是那種教輔資料上一翻就能找到答案的。例如,我在教學《黔之驢》一文時,就提出了“虎是怎樣吃掉驢的?”,鼓勵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虎與驢之間的力量對比與變化,學生再讀課文後以小組為單位很快找出從開始的'“虎懼驢”,到“虎疑驢”,到“虎探驢”,再到“虎吃驢”。這樣很順利地完成了課文重點和難點的教學。

四、拓展提高階段,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

教材中的文言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如在教授《黔之驢》時,我就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聯繫課文內容,從虎和驢的不同角度總結寓意。經過小組討論後,學生歸納了兩種觀點:從“虎”的角度總結,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夠戰勝之;從“驢”的角度看一定要有真實的本領,沒有真實的本領時,千萬不要貿然出手自招禍患,要讓敵人摸不透自己。觀點亮出後,兩組的爭論十分激烈。教師在此只須作必要的引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觀點要持之有據。課後學生便自動分工去搜集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在拓展訓練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認識和發現,補充和完善自己的見解,再分工合作蒐集材料,證明自己的觀點。同時開闊了視野,養成合作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文言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而且學生討論中的頓悟有助於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與自學能力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jok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