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flash技術下皮影動畫的發展論文

flash技術下皮影動畫的發展論文

中國民間藝術種類十分繁多,在不同的民間藝術形式中藴含着對世間萬物的警示和寓意,充滿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追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美術形式,如皮影、剪紙、木偶等,也被廣泛運用於動畫之中,顯示了傳統民間美術頑強的生命力。

flash技術下皮影動畫的發展論文

一、皮影藝術

皮影是廣泛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一種古老而獨具特色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融合了平面雕刻、美術、音樂、戲曲、舞蹈等內容,以多角度來傳遞視聽信息。皮影藝術在造型上借鑑了壁畫、雕塑、畫像石的藝術特點,刀法上融合了刻、鏤、鞣、鏃等技術。作為道具,皮影是靜止的,是“戲”的滲入使靜止的皮影有了生命力,使皮影藝術有了外延的生命。皮影戲是以獸皮或紙板鏤刻成人物、動物等形象,並藉助於燈光照射來完成的,將平面藝術與戲劇表演融為一體,展現了中國民間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

二、傳統皮影動畫

中國剪紙動畫借鑑了剪紙藝術與皮影藝術的某些元素和藝術特點,運用皮影藝術的製作手段,將這兩種民間美術形式綜合運用,創作出具有濃郁中國地方特色的動畫片。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是《豬八戒吃西瓜》,這部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陝西拼色剪紙的風格,風格淳樸莊重、簡練生動,使觀眾耳目一新。其後《漁童》《張飛審瓜》《猴子撈月》《濟公斗蟋蟀》《狐狸打獵人》《金色的海螺》《紅軍橋》《除夕的故事》《南郭先生》以及《老鼠嫁女》等作品,在製作時都汲取了皮影造型及動作技巧,表現出濃郁的民族氣息,深受人們喜愛。這些剪紙動畫片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不但借鑑了剪紙藝術,還借鑑了皮影藝術,吸收了剪紙藝術和皮影藝術的風格,運用了皮影藝術中對角色關節的處理方式,將皮影藝術與動畫藝術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使皮影這項古老的'傳統藝術在聲光效果的映襯下變得更加鮮活。同時,樸實大氣、具有強烈裝飾性的皮影藝術,也為中國動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全新的藝術感受,使中國動畫更加豐富細膩。這種動畫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為動畫藝術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三、新技術下皮影動畫的發展

近年來,隨着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原來動畫的基本概念,為皮影動畫帶來了新鮮的血液。網絡化、個性化和大眾流行文化的普及,造成了動畫藝術新的發展方向。低成本、易於掌握的FLASH動畫打破了傳統動畫的專業製作界限,使動畫的製作和欣賞走向了大眾化和互動性的發展道路,並湧現出了很多藝術團體和個人,他們通過互聯網發表作品。這一時期的FLASH動畫呈現出以藝術原創性和技術探索性交織的局面,原創藝術性動畫開始主導網絡動畫的發展。這些動畫中依然不乏帶有獨特而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傳統文化印記的、能夠反映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比如2006年中央電視台在《快樂驛站》節目中推出了“剪影中國”系列動畫短片,將FLASH動畫與皮影以及剪紙元素相結合,製作了一系列具有感染力的動畫短片。如FLASH動畫《武松打虎》是將侯寶林經典相聲的全新演繹,不僅表現了濃郁的本土特色,而且使整個畫面更具歷史文化感,風趣幽默,老少咸宜;FLASH動畫《招財童子》將皮影藝術與中國人崇尚的紅色調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古色古香、極富中國特色的鮮明形象。

陳曦、安旭於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片《西湖醋魚》的形象設定來自皮影和年畫,不論是場景、道具還是服裝,都帶有強烈的民族化風格。片子用FLASH製作完成,動畫主要由組件和平面運動構成,部分使用逐幀動畫,這一點和以往的剪紙、皮影動畫類似。以皇帝、劉墉和和珅之間的故事,來表現人性的慾望和貪婪。全片沒有一句對白,通過簡潔的動作、簡單有趣的情節,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語言上的隔閡。該片贏得了眾多國際獎項,並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這是對中國獨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又比如2006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七屆TBS國際數字動畫作品大賽上,獲得最優秀作品獎的中國皮影動畫《桃花源記》,就融合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和陝西皮影戲的表現手法。導演陳明巧妙運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皮影戲、剪紙、大寫意等多種藝術元素,將數字技術、中國山水畫的寫意場景以及皮影藝術的造型表現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傳統的藝術符號在動畫中得到新的視覺體現,創造出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審美風格。將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的古老傳説題材在數字技術平台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為觀眾營造出一個超然純淨的理想世界,表達了對安逸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該片在國際上廣受讚譽,並頻頻獲獎。

結語

FLASH動畫在畫面風格的處理上,更多的取決於藝術家的審美和個人喜好,每部優秀的作品都帶有創作者獨特個性的烙印。這些作品不僅造型與動作處理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音樂效果、色彩運用和場景處理等方面也洋溢着濃郁的民族風格。藉助FLASH軟件,皮影動畫可以打破傳統表現形式上的諸多限制,實現了高產、低成本、少人力的完全數字化的生產方式,實現了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並更容易被當下的觀眾所接受,為皮影動畫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常虹,徐育忠,薛燕平。中國藝術動畫三十年[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xk7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