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環保主題研究論文

環保主題研究論文

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的應盡義務,要想可持續發展,就要做好環保。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環保主題研究論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環保主題研究論文

篇一:論國外環境教育對我國低碳生活教育的啟示

摘要

在環境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點話題。低碳生活意識教育是低碳視角下的環境教育。西方發達國家在環境教育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完善的環境教育保障制度、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社區相結合的環境教育模式等。在借鑑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生活意識教育模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政策制度保障;轉變學校教育理念,加強社會實踐;構建學校—社區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

國外環境教育; 低碳生活意識;教育理念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國外環境教育應運而生。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召開,使低碳社會、低碳生活等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各種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愈演愈烈,低碳生活意識教育勢在必行。因此,深入研究並借鑑國外環境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國低碳生活意識教育的發展有着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國外環境教育的主要經驗

(一)完善的環境教育保障制度

環境教育的正常開展離不開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的環境教育保障制度將會有力推動環境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一,政策法律保障。美國立法和嚴格執法規範環境教育是美國的成功經驗。1990年頒佈實施了《美國國家環境教育法》,全面規範了美國公眾環境教育的機構隊伍建設、經費投入與獎勵,對提高美國公民環境道德水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雖未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很重視推動低碳模式的法規建設,如《能源政策法》、《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德國環保方面的法制體系完備,為了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德國相繼推出了2000多項法律,不僅加快了經濟的和諧發展,而且強化了人們的環境法律意識。

如《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節省能源法案》等,建立了比較系統的法律體系。早在1970年,德國就立法限制車輛的尾氣排放,要求使用高質量清潔燃油,而對那些油耗低、有害物排放少的車輛,政府在税收上給予優惠。日本政府非常重視低碳環保,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一是經濟產業省每年撥給款項380億日元(約3億美元),用於補助家庭使用購置能源管理系統和高效熱水器等,對居民使用列入目錄的111種節能設備實行税收減免優惠。二是推行設備節能標識制度,即按能耗級別在產品上加貼標識,以給消費者提供能源消耗信息。

三是垃圾收費原則。日本有40%的社區實行垃圾收費服務。實行垃圾收費,可促使人們自覺拒絕購買包裝過度的產品。上述發達國家出台的政策法律為環境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資金保障。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教育資源來源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政府撥給款項,如《美國環境教育法》規定環境保護署可以與一些高等教育機構和非贏利性機構以撥給款項資助的方式開展合作。第二類是社會捐款,如大學生社團可以直接向非政府組織(NGO)提出申請,或向社會上支持環境保護的人士、企業或組織募集資金。第三類是環境教育獎金。

如美國能源節省聯盟(Alliance to Save Energy)設置了“地球蘋果獎”(Earth Apple Award)來獎勵成績突出的綠色學校。“羅斯福獎金”(Theodore Roosevelt Awards)是頒給在環境教育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士。 瑞典政府出台的《綠色學校獎法令》中規定對那些在環境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學校將被授予綠色學校獎,有助於提高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教育的突出特色就是非常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澳大利亞的環境教育起源於户外學習,一直把“環境本身就是生活”作為指導澳大利亞環境教育的理念。澳大利亞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是環境教育中心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

環境教育中心有一系列廣泛的實踐設備,如顯微鏡、放大鏡、氣象站、太陽能裝置等,其目的是讓公民獲得對自然和人類環境的理解和認識,從而能夠分析並深刻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其二是環境組織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如“OZ GREEN”組織的環境教育活動。OZ GREEN是一個非贏利的組織,組織通過倡導以行動為基礎的環境教育項目促進社區積極參與地球水的保護並培養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其三是學校與社區合作的環境實踐活動。學校與社區的合作伙伴關係對於學校與社區的環境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温室行動計劃(The Greenhouse Action Program 簡稱GAP)這是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氣候變化項目。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教育使學校和社區積極參與到減少温室氣體的活動中,增強人們對温室效應這一環境問題的認識。德國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國家之一,十分重視環境教育實踐活動。

(三)學校—社區相結合的環境教育模式

在西方,除了學校開展校內的環境教育外,社區在環境教育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為學校環境教育提供各種環境教育中心和活動基地,在實施環境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這可以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保護和尊重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環境素養。如日本不僅注重學校、企業的環境教育,為了提高不同年齡層次公民的環境意識,更是通過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社會環境教育。

如許多社區都設有形式各種各樣的環保教育中心,免費向居民開放,發環保宣傳單,在宣傳欄上刊登環保內容等,用多種形式宣傳環保理念,促使國民採取環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行動。在澳大利亞的環境教育中社區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社區擁有豐富的環境資源,對於環境保護有更多的方法。

因此教師和學生可以跟社區學習到很多方法,並把這些方法帶到課堂和日常的生活中,學生也會更加愛護動物、植物資源。如煙霧管理者項目(Smogbusters)該項目的關鍵在於與社區積極合作,通過鼓勵運用更加環保的交通工具如步行、自行車、公共汽車、火車等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澳大利亞的環境教育並不限於學校內部,善於利用學校周邊環境作為環境教育資源,注重與社區的積極合作,並試圖通過學校環境教育帶動社區環境教育的發展,並改善社區環境。英國綠色學校計劃的成功,就在於它能夠使學校與社區、政府、媒體和企業展開合作,以在社區範圍內實現環境目標,如減少生活垃圾,減少資源浪費等,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學校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從而再影響整個學校和更大範圍內的社區,進而對社會產生影響。

二、對我國低碳生活意識教育的啟示

綜觀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教育的特點,可以看到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對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視及學校-社區-社會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等是推動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低碳生活意識教育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既要吸收借鑑國外環境教育的有益做法,又要結合我國國情。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政策制度保障

首先,制定環境教育法。環境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環境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障。當今環境日益惡化、資源能源日漸短缺等問題已成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所需要着力解決的問題。而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必由之路。從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角度來看,環境教育立法具有強烈的社會需求。只有把環境教育寫入法律,才能使環境教育擺脱純粹政策呼籲的現象,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公眾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使人們的行為符合環境教育法的規定。因此,我國政府應當儘快制定環境教育法來提升環境教育的法律地位,讓環境教育有法可循。

其次,建立健全低碳生活的政策制度體系。一方面通過税收、行政處罰等手段,抑制消費者的高碳生活方式。如對污染重,油耗不達標的汽車進行取締、罰款或進行交通限制。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規鼓勵公民低碳消費,如制訂獎勵政策,通過減免税費、提供財政補助等措施引導消費者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生活。

如加拿大自2007年起對環保汽車購買者提供1000-2000 加元的用户補助,鼓勵本國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減少CO2排放。英國的貝丁頓生態村(BedZED),是世界上第一個生態環保村。為了降低交通的碳排放量,生態實行了一項“綠色交通計劃”,旨在提倡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交通,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德國推出了綠色照明競賽計劃,以競賽方式推動城市照明的綠色進程。

最後,建立民間環保組織的准入制度,提高民間環保組織的參與度。民間環保組織是現代社會多元治理結構中的重要主體,在推動我國環保事業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應建立民間環保組織的准入制度,將民間環保組織的發展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整體目標和利益範圍,努力構建一種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資源激勵、合作互補的公共服務運作機制,並通過政府採購、建立環保基金、加強與企業及媒體合作、加大公眾環保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為民間環保組織募集公共資金,使民間環保組織成為推進低碳社會建設的積極力量。

(二)轉變學校教育理念,加強社會實踐

首先,應由注重傳授環境知識向提高環境素質轉變。一直以來,我國在實施環境教育時占主導地位的是“關於環境的教育”,而忽略或很少進行“為了環境的教育”,導致我國環境教育對於傳授環境知識極端重視,而忽視了環境素質的'培養。德國環境教育學者賴納.多拉瑟(Rainer Dollase)就曾指出,環境教育應“情感基礎第一,不是認知第一”,因為“對大自然的美是具有環境意識行為的先導”,而要實現這一情感目的,則應由老師精心策劃,帶領學生到森林田野去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和探究大自然,同樣,這種形式的教學也是學生從認知上探討學科所提供的內容極其複雜關係的準備。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教育觀念應從“知識本位”轉變為“人的全面發展”。因此,低碳生活意識教育不僅僅侷限於掌握低碳生活知識技能,更要培養低碳生活價值觀與態度,通過“在環境中的教育”來實現“為了環境的教育”的目的即形成低碳生活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環境素質。

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完善配套設施。實踐性是低碳生活意識教育的本質特徵。低碳生活意識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深切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形成較強的低碳生活意識,以便自覺從全局利益出發,去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但是這種意識不是憑空而來的,它產生的基礎是人們去環境問題的深切感愛。對環境的深刻感受來源於社會實踐。“在環境中的教育”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聯繫實際,使學生在環境中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情感上與大自然融合,為形成與提高低碳生活意識做好準備。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低碳生活意識重要途徑,也是檢驗低碳生活意識教育成效的必要方式。

(三)構建學校—社區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創建具有本國特色的社區終身教育系統。學校與社區生活融為一體,學校社會工作理念成為社區終身教育體系中有機組成部分,這是21世紀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是培養人的主要陣地,但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決定了教育的社會化,教育範圍已經拓展到全社會。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社區的教育功能日益凸顯。學校-社區環境教育是低碳生活意識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社區低碳生活意識教育具有雙重功能:一是引導教育社區居民規範自己的行為,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二是延續和強化學校低碳生活意識教育效果,將系統而規範的學校低碳生活意識教育輻射到社區,營造一種低碳生活氛圍。

“學生可積極地參加到有織織的活動中來進行學習,提高環境意識和養成環境行為;通過這種在社區內組織的活動,促進社區環境的改善和發展;在學校和社區的相互配合下,通過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幫助培養社區居民的環境責任感,促進社區居民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高和環境行為的養成。”我們把學校的低碳生活意識教育與社區聯繫起來,通過學生和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促進社區環境的改善和發展,更有利於學生和社區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識的提高和低碳生活行為的養成。

篇二:建築環保節能給水方式研究

摘要:

目前,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建築變頻供水系統的應用價值也在提升,它可以實現供水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從而達到節水節能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變頻供水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的,它投資較高,維護難度較大,很多建築物都不適合採用變頻供水方式。本文重在研究建築環保節能給水的方式方法,以滿足城市人民的用水需求,從而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

關鍵詞:

建築環保,給水方式,變頻供水,功率

恆定變頻給水系統是一種新型的供水方式,它可以保證出水壓力不變,根據用水量大小進行變頻供水,這樣既節約了電能,又保證了水泵軟啟動(對電網電壓衝擊不大),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它促進了建築供水的智能化發展。但是,變頻供水也是有一定的缺點的,由於它的供水系統投資過高,可靠性較差,所以,它還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供水方式。本文重在研究建築環保節能給水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力求提高供水系統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以滿足公共建築的集中用水需求,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變頻供水水量調節上的問題

採用水泵水箱聯合供水的方式是傳統建築物常採用的供水方式,該方式不僅穩定性較高,更可以對水體進行儲存,這對有集中用水需要的建築來説非常有用。其具體要求是:水箱最低水平面不得低於地面6米,儲水量不得低於每曰最大用水量的1/8,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點。第一,由於水箱儲水時間較長,很容易造成水質污染。第二,當用水量較低時,設備往往不能及時調節用水高峯時和低谷時的水量速度變化,這樣很容易造成能源消耗。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一種新的設備應運而生,那就是變頻調速供水系統。由於這種系統有調節供水速度的能力,所以,他一經研發就得到了快速的應用和發展,它的優勢主要是因為它克服了傳統的水泵水箱聯合供水方法,而是採用變頻器改變電機的供電頻率,實現水泵的無極調速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該系統滿足了水低谷時的高效率要求。所以,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採用變頻調速供水系統,可以十分有效的達到節能的目的。可是,變頻供水系統也有弊端,它在調節水量上令人很不滿意,當建築物用水量較大,用水較集中時,變頻供水就難以有效的進行調節,嚴重時更會出現斷水問題,這是這種供水系統的弊端之一。

2變頻供水節能上的優缺點

我們都知道變頻供水是通過水泵來對用户進行供水的,這樣的供水方式讓外網水壓失去了作用,水泵是完全在電能的作用下開始工作,這是極其損耗電能的,如果建築物較高,水泵要想達到供水要求,就要提高工作效率,這給水泵帶來了嚴重的負擔,也加大了電能的損耗。而我們在對建築物供水時,採用外網供水方式進行供水是最節能的,但是,由於外網壓力較低,對高層建築物來説有些難度,所以,我們採取傳統的水泵水箱聯合供水方式還是非常使用的,它可以解決外網水壓不足的問題,讓水箱直接為用户供水,當水箱水位下降後,水錄會給水箱注水,這樣的供水方式是非常節能的。還有,變頻供水系統在對供水流量計算時,是根據水泵每秒最大流量來進行計算的,而水泵水箱聯合供水是根據水泵每小時最大流量來進行計算的,而變頻供水的水泵流量明顯比水泵水箱聯合供水系統的結果高很多,所以,在選擇水泵流量時,其選擇的水泵電機功率也要大很多,這無疑加大了電能損耗,因此,變頻水泵還不夠完善,其節能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用水量較為集中的建築物,還是採用水泵和高位水箱聯合供水的方式為宜。

3變頻供水水泵的選擇

在變頻給水中,由於其可靠性低,往往採用使用兩台水泵進行供水,而且每台水泵的功率都是按照每秒水流量值來進行選購的,這樣的大功率水泵確實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但是也無疑提高了電能消耗。當夜晚供水需求不大時,兩台大功率的水泵根本就是浪費能源。因此,變頻供水並不是簡單的對水泵進行變頻控制,而是要建立變頻供水系統,讓整個系統實現低耗能工作,當建築物的需水量大時,就多台供水泵聯合工作,當建築物的需水量小時,就只有一台水泵進行低能供水,因此,變頻供水是真正的實現了智能化供水,這樣的方式是能夠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的。可是,這樣的變頻供水系統往往前期投資很高,後期維修難度又大,如果條件不允許,要慎重考慮。我們對水泵的調速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調速不理想,是難以達到節能目的的。變頻供水要想達到節能要求,就要具備很強的調速能力。在一般情況下,變頻供水在低速供水時,水泵的運行速度只有工作速度的3/4,而工作效率只有原來的1/4,這樣是比較節能的。例如:某學校變頻供水的工作效率是120千瓦,當供水需要很小時,水泵就會調整到低消耗狀態下,其工作效率只有30千瓦以下,這樣的運行速度是非常令人滿意的。變頻供水系統是非常智能化的,當處於小流量供水期,水泵就自行進入控制供水頻率,保證水泵在低功率運行下進行工作。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採用多台水泵聯合供水,當處於夜晚等小流量供水時間,可以轉換為小功率水泵進行供水,這樣也能達到節能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水泵是重要的供水設備,最好選擇品牌廠家製作的水泵,這樣才能保證水泵具有良好的質量,不僅使用年限長,也能保證工作效率高。由於變頻供水在小流量供水時,其水泵的工作效率低,水流減小,給管壁造成的壓力小,也減少了水頭的損壞,它是可以達到節能的目的的,但是,它只適合於用水量大的建築物,既可以滿足供水需要,也能夠達到節能要求。例如:一個居民區的住宅樓也使用的變頻供水,其前期的投資過高不説,其用水量是恆定不變的,這樣看不出變頻供水的優勢作用。具體地説,變頻供水的原理是通過水泵直接供水,它是隨着用户用水需求不同來進行變頻控制;而普通水泵是恆定不變的功率,在同樣的供水量上其工作效率高,所以,對於小區域的住宅小區來説,普通水泵是比變頻水泵的工作效率高的,它所消耗的能源更少,更為節能。

4管道材料的選擇

管道材料是供水系統中重要的材料,如果管道材料差,必然會影響供水效果。在90年代前,我國大多數建築物普遍使用鍍鋅鋼材進行供水,該材料的優點是:鍍層均勻,附着力強,使用壽命長等。而且熱鍍鋅鋼管基體與熔融的鍍液發生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形成耐腐蝕的結構緊密的鋅一鐵合金層。合金層與純鋅層、鋼管基體融為一體。故其耐腐蝕能力強。但是,隨着使用率的增高,其弊端也慢慢的暴漏出來,主要包括兩點:第一,由於鍍鋅鋼材容易結垢、堵塞、滋生細菌,它很容易造成水體污染,這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隱患;第二,鍍鋅鋼材管道單一,往往難以進行改造,這給人們裝修帶來難度,不僅難以達到裝修效果,管道腐蝕生鏽後也影響居住環境。因此,到了2000年,國家也對鍍鋅鋼材進行了規定,禁止住宅樓使用。可以説,國家的這項規定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也為國家節約了能源。給水塑料管是我國目前建築使用最多的材料,它的特點是:安裝簡單,耐腐蝕性好、使用年限長等,這樣建築材料價格便宜,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一經生產就被廣發的推廣和使用。而複合管是新研製出來的複合材料,其優勢更為明顯,既具有金屬材料的優點又具有塑料材料的優點,使用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由於這種複合管製作工藝較為複雜,材料又貴,許多建築單位都難以承受,因此,儘管它的優點明顯,但是由於價格昂貴,只能被應用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建築物上。

5結語

建築環保節能是我國國策的重要內容,各建築單位一定要加強給水方式的研究工作,採用低投資、低耗能的給水方式進行供水,這樣既滿足了建築物的用水需要,也達到了環保節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嘉.建築給水系統的給水方式U].山西建築.2011(21).

[2]劉積英.建築給水節水節能技術及措施[丨].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9)

[3]葉翠蓮.建築給水設計中的節能問題探討[J].給水排水.2005(12).

[4]張智.小區給水方式與流量計算[J】.建築技術通訊(給水排水).1990(04).

標籤: 環保 論文 主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73e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