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

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

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1

摘要: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現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是發展農業經濟中應當着重考慮的問題之一,不僅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主要對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應當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詳細描述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為解決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1、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提出

隨着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農業生態環境,傳統的農業生產對環境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大量農藥的使用不僅對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時也對周圍的水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嚴重的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利於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為土壤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化肥使用頻繁直接會導致土壤板結,農作物產量減低,降低農民的生產效率,農民生產效率降低,會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惡性循環。農業生態環境的功能利用並不合理,這就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農業生態問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逐年增加。同時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威脅,人們的過度開發,對原有的生態平衡產生了負面影響,直接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人口數量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中國技術發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異,一些技術水平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並沒有注意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陷入了惡性循環。近年來,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導致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中產生的垃圾不能夠通過自然消解,同時人們不注重對垃圾的`處理,大量的垃圾產生導致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製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1]。

2、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導致了城鄉差距加大,加劇了農民的貧困程度,據統計,目前大量的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在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直接制約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導致當地農民不能夠擺脱貧困,形成惡性循環。貧困導致人口增長和生態環境趨向脆弱;反過來人口增加又使貧困加劇,致使生態環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態環境使貧困變本加厲,這使得貧困地區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加劇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由於我國的人口眾多,可以用的土地資源有限,如果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下去,會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最後,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會直接導致大量的自然災害的產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減少等,會嚴重威脅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2]。

3、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生產,生產的前提是不能夠破壞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發展是協調統一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同時,人們無限制的對生態環境進行破壞,那麼子孫後代就不能夠安居樂業。農業作為中國的基礎產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藉助科學技術,在保證農業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將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是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人們的生活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生產作為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就沒有社會的穩定,其他產業的發展就會舉步維艱。

4、增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

4.1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現代農業耕作模式

按照國家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政策,應當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將信息化管理和機械化生產引進農業生產過程中,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對資源的浪費。不斷優化生產區域佈局,調整種植業、養殖業的內部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鼓勵通過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將傳統的粗放型的生產模式逐漸轉變成集約型的生產形勢,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注重環境生態的保護,是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統一,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不必要的破壞,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4.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把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和社會資源,因地制宜,實現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者之間的統一。在農業發展模式方面,針對不同的地區指定切實可靠的發展措施,不能一味的採用一種發展模式,應當根據當地的特色,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果業、林業、畜牧養殖業。在丘陵地帶,應根據其自然環境,選擇合適的農業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楊祥祿,郭鵬.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5(6):8-10.

[2]李敏.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農業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5):145-148.

[3]李煒,李剛.夯實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會議綜述[J].農村工作通訊,2015(15):23-25.

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2

一、國內生態環境的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雖然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我國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環境方面仍然出現很多的問題,如霧霾天氣的長期出現,部分地區江、河、湖、海等水資源污染問題凸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刻不容緩。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表現在:

1、空氣污染

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污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當前國內許多城市都出現霧霾天氣就是空氣污染的具體表現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2)居民採暖鍋爐的大量使用。

3)汽車使用量的不斷增加。

2、水資源污染

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資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有機污染。

2)有機及無機化學藥品的污染。

3)各種化工廠和藥廠等。

4)磷污染。

5)重金屬污染。

3、資源的過度開發,使生態達到惡化的邊緣

現代工業無限制的擴產,使用的原煤量歷年遞增,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中國煤炭消費量為1873.3百萬噸,同比增長6.1%,在全球煤炭消費總量中的比例首次超過50%,達到50.2%。同時在煤炭被大量開採的同時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資源,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採煤破壞地下水資源超過20億立方米,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2035年,中國由能源生產導致的水資源消耗將比20xx年增長83%,其中煤炭生產和消費是水資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開採還造成土地的塌陷,專家介紹,每開採萬噸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積達0.267公頃,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兩淮基地和魯西基地的搬遷人數就超過了三峽移民130多萬的總數。

4、亂砍亂伐現象屢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氾濫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物質的需求不斷擴大,特別是對木材的使用量不斷攀升,國家為了節制森林的開發,對木材開發機加工的税賦不斷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亂砍亂伐現象的發生。森林是空氣的調節器,也是植物和各種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鋭減。森林具有多種功能,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户田保土,調節氣候、增加降雨,保護環境、淨化大氣等作用。同時森林是生物鏈最為基礎,如植物的葉和果實為昆蟲提供食物,昆蟲是各種鳥的食物來源,有了鳥才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來鼠才不能氾濫。因此森林養育了許多野生動物,一旦森林失去保護,將會給各種野生動帶來滅頂之災。人類也會失去保護。

二、生態保護與可持續性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離不開經濟發展,但如果經濟發展破壞了生態環境,霧霾天氣等惡劣氣候、各種自然災害隨之而來,如果人們的生存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幸福生活。同時各種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無限制的開採,今後我們的子孫將如何生存。可持續性發展理論強調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能力的發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護同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共同發表了《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簡稱《生存戰略》。《生存戰略》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生存於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並且着重提出可持續生存的九條基本原則。在這九條基本原則中,既強調了人類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要與地球承載能力保持平衡,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樣性。

三、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措施

1、節制人口增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計劃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質,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國策。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於二十世紀70年代就已經全面開始,1982年定為基本國策。由於我國積極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為發展中國家妥善解決人口問題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業無限制的擴產,對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業進行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國家要鼓勵大型耗能高的企業進行技術挖潛,技術革新,進行節能降耗,將國內總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將能耗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同時將能耗高的小型企業根據本地區特點進行關、停、並轉,降低各種能源的消耗,使生態環境得以保護。

3、合理的利用森林資源,杜絕亂砍亂伐現象的發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森林建設,要堅決與亂砍亂伐現象作鬥爭,為野生動物創造一個完好的家園,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同時大力開展全民綠化活動,增加綠化覆蓋率,保護生態平衡。

4、建立健全環保體系,加強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

環境保護部門要認真學習國家制定的《環保法》,與其他部門一起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國家生態保護工作,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特點建立切實可行的環保保護標準,要加強環保監察工作,對嚴重破壞環境的企業及個人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對資源消耗型企業和資源開發型企業在建設時要嚴格執行環境評價“三同時”監督工作,對環境評價不合格的企業不予發證。

四、結束語

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子孫後代,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建立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要愛護野生動物,要堅決抵制對野生動物的捕殺,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ykp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