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六年級閲讀教學論文

六年級閲讀教學論文

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有關閲讀教學論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六年級閲讀教學論文

六年級閲讀教學論文1

關鍵詞:語文 閲讀教學

現代閲讀理論認為,閲讀是作者、作品、讀者三個環節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聯繫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個橋樑。作者以文字符號為形體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者往往從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觸摸作者的靈魂,與其發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鳴。因此語文的閲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和重點,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鼓勵他們多讀,引導他們主動地讀、自覺地讀。同時,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分享。讓學生在理解、認同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只有讓學生自己閲讀,才能消除文本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才能為他們營造一個用文字、聲音、情感和想像構築起來的詩意的語文世界,讓他們慢慢體悟到閲讀趣味,收穫閲讀的果實。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築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重視學生的閲讀主體地位,主要是指:把閲讀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閲讀、自己去發現、甚至創造文本的意義,即在閲讀教學中首先要安排學生自主閲讀;其次,把發表見解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允許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自由理解和評價作品,即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平等對話、合作交流。這其中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好教師的教學應該使沒問題的學生有問題,使有問題的學生探究解答問題,併產生新的思維和想法,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達到了新課程設定的目標。

如何組織學生自主閲讀呢?首先要引導學生自主確立閲讀目標,這是整個自主閲讀的第一步。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單元目標、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需要,不一定非要統一,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論文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當然,學生確定的目標應該接近於教師確定的課堂教學總目標。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質疑問題。在完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是學會讀書的關鍵一步。以往的課堂教學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提問代替了學生的提問,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然後帶着問題去閲讀、去思考,才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獲得主動發展。最後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發現的問題應先由學生自主解決,教師不可越俎代庖。這個過程本身對學生的發展很有意義,儘管可能費時費力仍然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但這種思維的過程,對於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學會閲讀意義非同小可。

如何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呢?首先要注重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疑問説出來,相互交流。怎樣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課堂氛圍非常重要,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想像和思維,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只能使學生縮手縮腳,難以實現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對話局面。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學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大膽説出自己的見解,要善於運用表揚這個武器,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學會尊重學生,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要避免居高臨下的發問或責問,要視學生為平等的個體,要理解、寬容、信任學生,要面露真誠和期待,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其次,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閲讀感受和體驗。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要允許學生説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這裏説的“重視”,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要表現出尊重和珍視的態度。最後,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學生逐漸學會多種閲讀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獨立閲讀能力。

總之,我們要改變傳統閲讀教學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視確立學生的閲讀主體地位,把閲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放到使學生獲得較高的獨立閲讀能力上來。

六年級閲讀教學論文2

怎樣進行語文閲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閲讀能力呢? 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閲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閲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着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閲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閲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閲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閲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閲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閲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閲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閲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閲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會讓閲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閲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閲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閲讀能力不提高。在閲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閲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閲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閲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着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着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閲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閲讀願望。當學生懷着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閲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閲讀過程會始終充滿着閲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着閲讀興趣,閲讀成為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閲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閲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閲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藴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讚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閲讀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p84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