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六年級教學論文

小學六年級教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關於小學六年級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閲讀

小學六年級教學論文

摘 要:六年級的語法教學是一個難點,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語法的講授又是有一定的時間控制,否則這節課就是違背新課程標準的。的確,在課堂上,大家會發現老師講得唾沫四濺,學生也似懂非懂的樣子,但講到最後還是説錯不少,做錯不少。因此,教師過多的講解往往收效甚微,不是付出越多收穫越大,而是一個低效能的課堂,必須對此加以改觀。

關鍵詞:語法教學;難點;問題解決

語法的教學只有滲透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不斷地運用,再加以歸類總結,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調查發現,學生越是上到高年級,就越不能主動地去讀英語、説英語,變成越不説越怕説,越怕説最後越不想説的局面。我覺得這是英語教師的悲哀。相信大多數老師是勇於實踐的開拓者。讓我們一起努力嘗試以下做法吧!

一、要想辦法打開孩子的嘴巴

我們要高容量地準備好每一節課,跟這課有關的話題、詞彙、句型及其日常用語都要有選擇地加以複習運用,在孩子已有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學習新的知識點。只有教師的語言豐富了,才能啟發、調動起孩子想説的慾望和參與的積極性。設想一下,老師的課堂用語總是乾巴巴的那幾句,孩子聽起來是沒勁的,恐怕自己也會覺得隱隱地難受,越教心裏越發慌。因此,教師的課堂語彙亟待豐富,我們説得多了、説得流暢了、説得準確了、説得精彩了,才會對孩子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二、要充分運用身邊的語言環境,學以致用

從身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用英語解決問題。如,我們要學比較級的用法,讓孩子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是應該的,剩下的知識就應當用英文去説、去解釋大量身邊的例子,在孩子一定練説的基礎上再用英文自由表達自己的有關想法或者發現。就拿這個比較級來説吧,由書包引出誰的書包,再拿兩者的書包進行比較,就非常自然地引出有關比較級的一系列用法:Whose school bag is heavier, yours or hers?Whose hair is longer, hers or mine? Who is taller than Mike?Ben is. 等等,在孩子們紮實掌握這些句子的基礎上,再要求他們舉一反三,比較一下身邊的人或事,這樣就能使語法結構的學習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要及時總結,及時鞏固

當進行完大量的語言操練與運用之後,老師要適時、適當地對該語言現象進行歸納總結。由以上如此多的例子可以得出它的基本的語法結構:A+be+比較級+than+B(表示AB兩者相比,A比B怎樣……)然後,我們再通過一些練習題進行鍼對性的強化與鞏固。這樣的處理過程不僅使孩子的口語交際得到了鍛鍊,而且使得他們的書寫更加準確,可謂相得益彰。

四、要高效率地處理習題,即習題的精講精練

不是所有的題目都一定要講要做,因為時間精力都是不允許的;另外,要打破以老師講為主的格局,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互相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教師再加以輔助。具體做法:

(1)對於大多數的練習,我覺得都可以採取讓個別孩子提出疑問,其他孩子回答,教師輔助的方式去解決。因為這個方式往往能將一份練習中的重難點提煉出來,那麼老師的講解就會有的放矢,孩子們的主動性也將大大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2)教師可將一個問題分解成更具體、更細小的問題,即問題的精細化。例如,做這樣一個與時態有關的題目:Did Helen watch the cartoon last Monday?(用on Mondays改寫句子)。教師問:什麼時態?學生答:過去式。教師問:為什麼?學生答:last Monday與助動詞did。教師問:什麼句式?學生答:一般疑問句。教師問:結構是什麼?學生答:Did+主語+動詞原形+其他。教師問:on Mondays 什麼意思?學生答:每個週一。教師問:什麼時態的標誌?學生答:一般現在時。教師問:它的疑問句結構用到哪個助動詞?學生答:does。教師問:為什麼?學生答:第三人稱單數。經過這樣八個來回最後得出改寫後的句子:Does Helen watch the cartoon on Mondays? 由此可見,整個知識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也就出現了我們所期待的因師生有效互動而產生的精彩場面。

總之,英語的語法教學需要老師們在課堂中一點一滴地去感悟、去積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j3j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