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網絡文化的價值困惑及思考論文

網絡文化的價值困惑及思考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催化了人類社會信息社會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傳播方式的交互化和社會化發展催生了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是人們在社會化活動中依賴以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媒介資源為支撐的網絡創造活動而產生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網絡文化的價值困惑及思考論文

一、網絡文化的價值困惑和價值衝突

(一)網絡生存的信息困惑

網絡語言侵蝕、消解着我們的日常語言。網絡語言的符號化特性和非在場性,又詮釋着人們在網絡世界生存的隱蔽性。日常語言在網絡語言範式影響下的解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布爾邏輯控制着整個網絡查詢過程中對信息獲取和滿足的非對稱方式,也就等於間接控制了我們所能獲取的信息結果。另一方面,傳統的線性閲讀方式被信息時代超文本(hypertext)的湧現所顛覆。由於網絡語言傳播的自由度和速度大大突破了傳統語言模式,這就難免帶來很大程度上的語言規範的混亂和挑戰。

(二)虛擬性引發的價值衝突

由於網絡世界本身就是現實世界的虛擬再現,人們便可能在不經意中不再將這一虛擬世界與客觀世界加以區分。由此,便可能產生人們認知層面上的感性混亂。網絡技術創造的虛擬世界滲透進人和客觀世界之間,消解和影響着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黏合度,真實世界由此變得生疏,由於網絡世界的橫向插入,我們與真實世界之間出現了所謂的“二重天”。這種在與真實世界的交往中,以網絡技術進步彌合了時空隔閡和陌生感,卻同時造成交往的分裂。一方面,真實世界的理解、信任、共識仍然被我們渴求,但人們不再那麼熱切地渴望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它們,因為人們有了技術的替代方式。敷衍有時成為真實世界交往的面紗,心照不宣成為人們之間更深地埋藏自己心靈的方式,自我開始異化。另一方面,虛擬世界在打破交往的時間空間限制的同時也使交往變得界面化、技術化和程式化。問題在於,面對冷冰冰的界面,心裏所希望的我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本我。

(三)“自我”分裂引發的價值衝突

首先,網絡世界中的個性張揚自由與現實世界中物質約束之間的衝突,成為網絡世界與真實世界價值衝突的最集中體現。在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的不同語境中,同是一個人但可以在真實和虛擬之間扮演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這就是通常説的角色異化導致的人性的二重化的問題。其次,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社會意識和社會身份,並以另外一種可以無限馳騁的身份和方式與他人交往和聯繫。現實世界中的個人必須在既定的條件下施展自己的行為,履行自己的義務,併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社會責任,而在網絡世界中現實的人則並不必然如此。這就是網絡世界中自我和虛擬化的異我之間在價值判斷和選擇上的衝突。另外,虛擬世界中自我要求價值實現的無限延展和異化,造成了網絡世界中主體的漂浮感。與網絡世界中主體間的上下貫通、橫向切換的自由相比,現實世界生存的自由度顯得褪色,由此造就了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漂浮的無根的主體。

(四)網絡理性引發的價值衝突

網絡理性對人們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美感的缺失。網絡空間是一個無暇審美的世界。在網絡世界中,一方面審美主體與外在審美對象之間、內外之間的分界朦朧模糊化了;另一方面,信息處理技術羈鎖了自然美的形式。網絡世界中的人以無形的浮躁感沉浸在信息海洋中,傳統的自然美感消失在光速傳播的信號與液晶顯示器中,帶給人們的是無暇駐足審美的美輪美奐的虛擬世界。其二,道德的邊緣化。道德產生於社會交往中。網絡文化世界提供給人們一種是否真實身份和是否真實在場並不對稱的交往方式。虛擬身份來之不易,舍之可惜。一身輕鬆的物理人可以以若干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不同的虛擬語境中,這樣的結果是虛擬身份承擔了社會交往的.權利和責任,社會道德出現了走向邊緣化的風險和挑戰。其三,創造力的衰退。網絡世界的多彩和魅惑對沉浸其中的人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以至於讓沉浸其中的常人成為網絡技術異化結果的“奴隸”。這種虛擬世界中信息的多維即時展現特性,使得常人在客觀世界中無限探索與積極創造的原始能動性極易被消解。

二、網絡文化的治理實踐及思考

(一)加厚互聯網文化土層

網絡時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信息源,例如,微博、微信、新聞客户端等,可謂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但是信息碎片化、良莠不齊。有些所謂的“大眾知識分子”雖然是網絡常客,但在其主導下的網絡語境大眾化、娛樂化的傾向和單薄的文化土層,畢竟讓有識之士擔憂對下一代的潛在影響,這種網絡文化缺乏創新的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藴。同一問題的另一面就是知識界的深層缺乏發聲,尤其是我們的兩院院士、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學者、學部委員和中國作協委員等資深專家缺乏鏗鏘有力地迴應,東風沒有壓倒西風。同時,作為網絡文化的建設者也大可不必過分傷感於“盛世道衰、世風日下”,而更需要我們研究和建立加厚互聯網文化土層的體制機制,在為各種文化搭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平台的同時,更要為網絡文化劃定警戒線,加強主流文化的守護力度,築牢先進文化陣地。首要任務就是以更寬廣的戰略思維、更鋭利的世界眼光,洞察、審視和加厚網絡時代的文化土層。

(二)發揮主流媒體引領作用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創辦的《新華日報》、惲代英主編的《中國青年》等報刊雜誌,配合土地革命和工人運動,最大限度爭取和團結了青年階層市民階層和民主黨派。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適應新技術革命對輿論領導權的挑戰,宣傳動員的看家本領不能刀槍入庫。網絡文化時代意識形態的主戰場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筆桿子就是鍵盤,話語權就是互聯網瀏覽入口。面對多元和此起彼伏的文化輿論競技,黨的主流媒體要當好“職業隊”的主角,牢記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擁有新聞職業的擔當精神,精準掌握黨的“話語權”。在與各種網絡時代湧現的“公民記者”“公眾報道者”等“業餘隊”同台競風流的過程中,主流媒體要首先站出來,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的大局釋放正能量,增強社會各階層的粘合度和認同感。

(三)健全互聯網治理的支撐體系

互聯網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着眼於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繫和區別,加快探索和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線上線下共享共治的互聯網治理新格局。互聯網的治理結構包括政策法規、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人才支撐等要素。要以“制度+技術”為手段和抓手,建立健全網信、工信、公安、檢察院、法院跨部門、跨地區的網絡違法信息處理的共享和治理體系。一是完善違法信息和垃圾信息治理的政策法規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合協調和攻關,儘快完善不良違法信息的政策法規治理體系,為淨化網絡生態提供保障。二是加強專業執法隊伍建設。要借鑑美國組建網絡部隊的經驗和做法,強化國家統籌,加大垂直管理執法力度建設,堅決打擊違法信息的傳播行為。三是要善於運用舉國體制辦大事的優勢。借鑑“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大力推進科研管理、人才選拔、激勵機制創新,力爭儘快突破互聯網治理領域的核心技術瓶頸制約問題,為互聯網治理提供戰略支撐。四是鼓勵引導廣大網民參與舉報。建立問題信息的預警、跟蹤、分析、研判的綜合治理體系和長效機制,實現線上線下聯合共享治理。

(四)發揮好行業協會的作用

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等特點,多方力量具有獲取各自話語權的自由,這使傳統的以政府為主,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漸露弊端。加強網絡文化生態治理,就要發揮好行業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要加強行業自律建設。針對中國互聯網協會各界組織,各會員單位要嚴格制定自律章程。同時,政府要加強對行業協會各會員單位的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對其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可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監測評估,必要時可提起公益訴訟。另外,互聯網協會應加強調研和決策諮詢力度建設,多為政府決策和互聯網治理工作提供資政服務。

(五)推動建立國際聯合行動機制

推動信息世界共治共享發展是國際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我國應借鑑外交經驗,加強網絡空間國際合作,不斷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不失時機地抓住國際互聯網治理的話語權。一是積極參與互聯網安全領域政府間及非政府間合作,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信息共享共治機制建設。二是推動互聯網領域的區域立法走向國際立法。可藉助我國已有的“一帶一路”良好的國際威信和軟實力,進一步向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倡議制定國際網絡安全法。三是可以加入相關國際公約。由於目前有關互聯網的國際公約,如《網絡犯罪公約》等,大多是以美國為主導建立的,我國可通過積極參加聯合國、區域以及APEC等國際組織的活動,為加入國際互聯網公約樹立牢固的威信。

標籤: 論文 價值 困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97z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