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探索論文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探索論文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開設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發文公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校要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內容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以提高教學效果。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探索論文

一、理論基礎:默會知識論

默會知識(TacitKnowledge)是波蘭尼於1958年在其名著《個體知識》中提出的。默會知識的提出,是波蘭尼對傳統實證主義將知識看成是完全客觀的、靜態的一種挑戰。近代科學革命以來,人們認為知識觀是一種客觀主義的科學觀,只要是知識都是明確的、可表達的。波蘭尼提出的默會知識論認為,學習要以人為本,要變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重視學習者的默會認識,重視學習者的能動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個性化教學手段,強調發展學生的默會認知潛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態度、觀念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比知識的掌握重要,態度、觀念的改變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實踐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傳達給學生的是默會知識其教學過程要注重默會知識的顯性化。因此,基於默會知識論的實踐教學改革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目標

基於默會知識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踐教學目標不僅要與課程教學目標一致,更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與能動性。在目標設定中,不能僅限於理論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學生態度、觀念的轉變,實踐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體現三點。(一)關注學生的意識轉變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意識轉變始終貫穿課程始末,這也是這門課實踐性和綜合性的體現。(二)加強技能的體驗與理解實踐教學的一級目標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主要讓大學生掌握各種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這個技能在理論上容易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因學生的經驗缺乏、經歷尚淺而難以體會,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課程應該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親自體驗、感受不同技能,進而認識到這些技能的重要性,自覺加強技能訓練。(三)注重目標的系統化總體目標、一級目標和二級目標應形成內在的一致性,各部分目標之間應具有一貫性、系統性與可操作性。尤其二級目標設計上,根據不同階段、不同主題的特點,將一級目標細化到每堂課、每個活動中。

三、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目標是頂層設計,系統的實踐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根據教學目標,如何安排豐富的教學內容,探索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法關係實踐教學改革成效。這裏,也要注重三個結合。首先,要注重將傳統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教學注重教師的講授,注重知識點的講解,但同時,根據教學大綱,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題,選擇重點的實踐教學內容,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可以大大提升課程效果,實現課程目標。其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根據當前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教學安排,很多體驗與感受在第一課堂無法開展,需要第二課堂積極配合。比如在認識職業社會這個章節,參加學校的招聘會帶給學生的收穫與體會是第一課堂無法提供的,因此,根據主題活動,將學生的第二課堂有效利用起來,強調活動參與與行動感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最後,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這門課程主要是在大一上學期和大三下學期開展,在教學內容選取上既要符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又要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同時活動場所不僅在課堂上、校園內,也要充分利用校外的實踐基地和企事業資源。實踐教學內容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還要注重內容的系統性,並通過主題活動、小組討論、現場模擬等方式,突出學生的課堂參與,重視學生的體會、感受與收穫,才能不斷在實踐中改進與完善。

四、實踐教學評價方式

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採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設計靈活的評價方式,科學全面地反映教學效果。以筆者所在的温州大學為例,目前該課程的成績計分方式是:平時成績佔50%,期末報告成績佔50%。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堂出勤(20%)、小作業(30%)、課堂表現(50%)組成。平時成績佔比大,而其中課堂表現的佔比最大,這也是體現實踐教學重要性和默會知識特殊性的表現。在實踐教學中,針對不同主題,主要的.評價方式有:課程主題討論時,以學生的討論積極性計分;課堂體驗活動時,以現場活動的表現與投入度計分;課後實踐體驗時,以小作業的形式瞭解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與體悟,並在課程上進行小組彙報與交流,對做得好的小組加分。

五、實踐教學實施與反饋

温州大學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國家示範課程,課程建設已有一定的成效,課程體系建設相對完善。學校在開展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落實,根據課程不同階段與不同專業的特點,積極推行實踐教學典型活動,鼓勵每位教師邀請企業人事進課堂,邀請校外校友進課堂,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根據實踐教學開展的情況,課題組於2015年、2016年開展兩次網絡調查(和全校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一起開展),調查涉及2015屆畢業生1843人,2016屆畢業生1727人。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在加強實踐教學後,課程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投入增加,2015年到2016年,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比例由39.3%減少到24.55%;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也趨於多樣化,一些體系化的典型實踐教學活動運用增多,如求職情景模擬從21%增加到28%,就業技能演練從9%增加到12.5%,職業體驗從12%增加到19%等;課程效果有明顯改進,學生評價課堂效果很好或較好的比例從70%增加到77.5%。調查還顯示有6%的學生希望課程增加課時量,這也是學生對學校一直以來堅持實踐教學改革的充分肯定。在實施實踐教學改革後,學生在自我認知、規劃意識、簡歷面試、求職心理等方面的收穫和感悟較多,這是實踐教學注重課堂參與、注重默會知識學習的體現。同時,在調查中,學生建議課程還要加強實踐教學,如教學案例、實踐體驗和師生互動等。這也説明,就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而言,如何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如何使默會知識顯性化,如何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體驗與收穫,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總之,基於默會知識論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緊密聯繫社會實際,注重實踐,安排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內容,並精心設計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重新構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鬱振華.波蘭尼的默會認識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8):5-10.

[2]樑奎.本科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案例研究[D].昆明:雲南大學,2012.

[3]徐幼文.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

[4]傅駿藩.廣東省醫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5]張英彥.論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J].教育科學,2006(4):34-3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220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