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指導論文

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指導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指導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對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指導(全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轉變的歷史進行了一次回顧,認為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轉變關鍵是要解決好四個基本問題:指導理論、指導者、指導職責和指導手段,並對這四個基本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論述。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原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已經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困則變,變則通,當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日益陷入困境的時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引入和提出無疑為我們大學生就業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和出路。

一、困境: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兩難

為了深化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從1993年開始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制度進行改革和調整,經過近七年的時間,2000年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制度完成了由原有“國家統包統分”的畢業分配製度到大學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就業制度的調整和改革。為了推動這次大學就業制度改革,早在1983年底,原國家教委創辦了《畢業就業指導報》,並於1991年成立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自主選擇的權利,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同時這次改革也給高校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帶來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在新的政策和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我國老一輩教育家蔡元培、黃炎培等人對就業指導進行了一些探索,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當時實行的大學生實行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一度中斷。為了配合和推動大學就業制度改革,1996年,原國家教委正式發文要求高校成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響應原國家教委的號召,各個高校紛紛在內部成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從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中國高校重新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但是在現實實踐中,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日益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在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全社會以及高校自身都期待着大學生就業指導能夠充分發揮其促進就業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成熟的就業指導理論和相應實踐經驗的指導以及現實生活實踐中諸多因素的限制,大學生就業指導往往又無法真正發揮其應該起到的作用。這種困境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原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缺乏先進的理論指導,致使其工作往往僅僅是集中在大四階段進行,過於急功近利,缺乏系統性。其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往往隸屬於學工處,很多時候總是把就業指導作為一種事務性工作進行完成,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就業指導工作流於形式。再次,由於種種原因,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人員構成過少,水平參差不齊,理念比較陳舊,往往無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就業指導。最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職責過於單一,就是侷限於發佈就業信息,傳達就業政策,組織校園招聘會,無法真正對大學生就業起到促進作用。

近年,高等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逐年增加,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高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給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同時,由於受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滯後等原因的影響,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待業在家,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找不到適合自己組織和崗位的人才,導致了“有人無事幹”和“有事無人幹”矛盾現象的出現,在這種新的就業形勢下,原有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已經遠遠無法解決現有的矛盾,此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理念和實踐被有識之士從國外引進到國內。

二、出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引入

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在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的基礎上,個體通過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的'分析,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為實現個人發展成就最大化為目的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則是指高校對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念、進行相應的職業目標探索和規劃,進而有針對性地職業素質訓練所進行的一個指導和教育的過程。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相應的指導能夠大大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與用人單位人才要求之間嚴重脱軌的局面,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最終實現人盡其才。

國外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最早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9年,當時美國學者F·帕金森對職業規劃進行了探索,並將職業規劃分為個人分析、職業分析和人職匹配,為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而後霍蘭德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先後參與到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中,大大豐富了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體系,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國外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逐漸整合並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同時,在相應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指導下,國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實踐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指導體系。國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貫穿於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長期的學校教育中,具有早期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國外大學生在進入大學選專業前,就已經大致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同時為了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一些發達國家都建立很多的專業機構並配備了專業人員,並且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到日常的學校教學過程中。

在高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可以引導其明確職業方向,促進其科學合理地發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利於緩解目前較為嚴重的就業壓力,解決“有人無事幹”和“有事無人幹”的尷尬局面;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利於實現國家“人盡其才”的人才戰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總之,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僅能夠把大學生就業工作帶出目前的困境,同時它也為大學生就業工作有效地開展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但是,目前在國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依然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第一本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專業書籍的問世到現在也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實踐更是剛剛起步,如何構建符合中國國情、本土化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逐漸成為高校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一個全新的課題。

三、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轉變

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轉變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它更是涉及到相關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的改變。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轉變關鍵是要解決好四個基本問題:指導理論、指導者、指導職責和指導手段。

(一)用先進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指導實踐

傳統的就業指導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於把大學生就業工作帶入了困境,其首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先進的理論進行指導,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則避免了這種問題的出現。西方國家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出現了眾多的職業生涯理論,已經逐漸成熟並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近十幾年,我國學者也把國外大量的職業生涯理論引進到國內,比如,F·帕金森的人職匹配理論、霍蘭德的人格類型理論和職業興趣量表、施恩的職業錨理論、金茲伯格與薩帕的職業發展理論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職業生涯理論都符合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實踐,因此,一方面我們應對引進的理論中進行相應篩選和鑑別工作,選取真正符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特點的理論,另一方面因為具體國情和情況的不同,我們還要加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本土化過程,形成具備中國特色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體系。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對一線工作者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以使他們用先進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指導具體的工作實踐。   (二)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者

要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效地指導,如何確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者也至關重要。首先,高校內部要建立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進行組織和管理。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往往隸屬於學工處,很多時候總是把就業指導作為一種事務性工作進行完成,很多時候導致就業指導工作流於形式,因此新組建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必須具備相對獨立的地位;其次,在各個院系分別配備一批專門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輔導員。由於專業特點的不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也是有所差別的,因此為了進行有針對性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必須分院系實施。這批輔導員不僅要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傳授,還要分年級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針對性地日常指導並進行有效地督促,也就是説他們擔負着傳授者、諮詢師和導師等多重角色。最後,日常專業任課教師也應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者參與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實踐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僅要指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還要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進行相關的職業素質訓練,而日常專業任課教師就要擔負起對大學生進行相關職業素質訓練的責任。

(三)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責

原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之所以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職責過於單一,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高校應該制定與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責,並使之豐富化。目前,各個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但實際效果並不是太令人滿意,對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和相關活動,大學生不僅不情願參加甚至於採取不配合的態度,更甚於部分大學生對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出現了功利色彩,導致很多錯誤的觀念的出現,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宣傳和指導不到位,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其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引導大學生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眾所周知,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是建立在“人職匹配”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個體在動力系統、能力傾向、行為風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同時不同職業也有各自的特點和工作要求,只有當個體與職業更好的匹配,才能夠縮短個體的職業適應時間,將個體的才能發揮到最大化,並使之獲得較高的成就感和幸福度。再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進行相應的職業素質訓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僅要引導大學生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同時還要引導大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職業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素質訓練,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和專業課教師應相互配合,尤其是專業課教師更應轉變授課觀念,增加實訓環節,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最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還應為大學生搭建校外支持平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有很多環節不僅是在校內完成的,它還需要在校外建立一系列的社會支持平台來共同完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一般而言,校外支持平台包括兩部分:大學生實習基地和具備人才測評系統的諮詢機構。

(四)合理選擇和使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手段

隨着對西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經驗的引入以及近十幾年來國內實踐的探索,我們可以選擇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課堂講授也可以是實訓教學;可以使個體諮詢也可以團體訓練;可以是自我反省也可以是心理測評。為了更有效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我們在實踐中選擇和運用這些指導手段時候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標準化指導和個性化服務相結合。標準化指導指的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以及各個階段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該固定下來使之制度化。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我們也應在進行標準化指導同時還要重視對個體的的個性化服務,這種個性化服務通常可以通過個體諮詢和心理測評來實現。其次是校內免費教育與校外有償服務相結合,高校由於受到資金和條件的限制,有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手段無法實施,這就要藉助於校外的一些社會支持平台來實現,比如實習基地、具備人才測評系統的諮詢機構等。再次是外在指導與自主探索相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説到底是大學生自身,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只是旨在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外在指導,引導其進行自主的探索和規劃。第四、系統性指導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貫穿於大學四年的,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同時由於大學四年每個階段的特點和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不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採取不同的指導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最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日常專業課教學相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指導不應該獨立於日常專業課教學之外,兩者應該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促進大學生科學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美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依據與理論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0.

[2]王明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完善[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

[3]萬清祥,等.我國現階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綜述[J].遼寧教育研究,2006,12.

[4]顧雪英.論高校職業指導輔助系統的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4,29.

[5]劉獻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本土化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7,5.

[6]宋榮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7.

[7]陳三俊.國內外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7m2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