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如何讓鄉土地理教學活起來論文

如何讓鄉土地理教學活起來論文

摘要:鄉土地理的重要教學功能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其地理求知慾和熱愛地理科學的興趣,因此,鄉土地理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內容。然而在現實中,由於缺乏相應的教材、課時不夠、學業水平考試較少涉及鄉土地理的內容,鄉土地理教學不被廣大教師和學生重視,甚至成為教學的空白地帶。梳理“昆明地理”的教學內容梳理,能為鄉土地理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即在充分利用地理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找準開展鄉土地理教學的切入口,使鄉土地理成為教師樂教、學生愛學的內容,切實體現鄉土地理教學的功能。

如何讓鄉土地理教學活起來論文

關鍵詞: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地名;昆明地理

“鄉土”一詞從表面詞義看指家鄉,先秦文獻《列子天瑞》中有“有人去鄉土,離六親”的句子,這是對鄉土最早的文獻記錄。但是,文中所指鄉土的空間範圍比較模糊,其範圍可以是村鎮、縣、市甚至省和國家,故對“鄉土”有着狹義和廣義的理解。“鄉土地理”是“鄉土”的延伸,在《辭海》中是這樣定義的:“鄉土研究的一部分,包括鄉土自然地理和鄉土經濟地理,主要分析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自然、人口、生產和環境保護。”《地理學辭典》對“鄉土地理”的解釋,“指一種小範圍的綜合地理。其研究的是本鄉地理環境及居民經濟和文化活動的地理分佈,意在闡明它們相互間的聯繫。包括本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的特徵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以及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名勝古蹟和人民生活情況等。鄉土地理研究的空間範圍既可以以省、市或地區為單位,也可以以縣或鄉為單位”。鄉土地理是區域地理學的一部分,它以小區域“人地關係”的結構、演變及其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內容,研究血緣和地緣關係為一體的地理歷史綜合體。在課程功能上,其定位有兩個方面:一是集理論、實踐、技能於一體,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二是在對地理綜合問題的實證中,培養學生原創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因此,對鄉土地理的教學有如下要求,即運用地圖,描述家鄉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點;利用圖文材料説明家鄉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其原因;舉例分析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對家鄉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運用家鄉的人口資料與全國人口情況進行比較,説出家鄉人口數量和人口變化的特點;瞭解家鄉的對外聯繫現狀,認識家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要性;瞭解家鄉的發展規劃,關注家鄉的未來發展,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這六個方面的宗旨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地理科學的角度解讀家鄉的環境特點和人地關係特點,從而促使學生“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然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鄉土地理教學不被重視,鄉土地理教學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同時也造成學生觀察了宇宙、認識了世界、瞭解了中國,卻不知道自己腳下這片熱土,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如何找到開展鄉土地理教學的切入口?如何組織課程資源開展鄉土地理教學?如何設計鄉土地理的教學過程?

一、靈活利用媒體資源,找尋鄉土地理

教學的切入口在開展鄉土地理時,先要找到恰當的切入口,這個切入口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相關,同時介於學生知與不知之間,是學生知之不多或知之不確切的,這樣能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從哪裏尋找這樣的內容呢?曾經的一則新聞值得揣摩:“2015年昆明城市形象廣告語徵集活動啟動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經過為期30天的時間,在13000多條的徵集稿中,‘古城花城春城,山明水明昆明’最終以評委全票通過的結果,推舉為採用獎。”仔細分析這兩句話後發現,這句城市形象廣告語不僅反映了昆明特質,也表達出這座城市的訴求,而且廣告語簡潔明瞭,容易理解記憶,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句話是昆明本土的歷史與現實,地理與文化的真實寫照,同時還表達了人們對昆明未來發展的美好願景。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提出,期望學生能夠“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善於發現地理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要求學生具備這樣的意識和能力,地理教師就要有這樣的意識和能力,只有教師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勤於收集身邊的課程資源,才能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使其獨具慧眼,從地理科學的視角解讀身邊的事實和現象。因此,“昆明地理”的教學可以圍繞着這兩句話展開,讓學生通過學習昆明的自然環境及歷史變遷,關注昆明的現在和未來,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思考家鄉未來的發展。

二、盤活開發社區資源,確定鄉土地理教學的內容

確定了進行“昆明地理”教學切入口後,那麼選擇哪些內容進行教學,這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鄉土地理的教學應該擺脱地理八股的模式,讓學生接觸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學會從地理的角度解讀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向社區拓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社區環境,周圍環境對他們有重要的影響,社區資源在鄉土地理教學中具有獨特的作用,既為學生的校外實踐探究提供基礎條件,又是提高鄉土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能不能從學生生活的社區中尋找到進行教學的資源呢?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天天都要接觸地名,而昆明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其地名中藴含有豐富的信息,能給學生切身的感受,通過對地名內涵的解讀,能真正去體驗城市的魅力。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也是人們工作生活和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名還為語言學、地理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學科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地名中的音(語音)、形(字形)、字(字面意義)、位(地理實體所在位置)、類(地理實體的類型)構成了地名的五個基本要素,對地名的描述和研究都離不開這些要素。地名的命名,有的描述自然景觀、表示地理方位、地理形態特徵,有的反映社會歷史背景、記述人文風情,因此地名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是一種文化遺產,研究和應用地名,能喚起人們對家鄉的熱愛,併成為進行鄉土教育的重要素材。對居住或穿行在城市裏的學生而言,地名是用來認清方位、辨別位置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城市的特色之一,同時還反映着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以及城市管理水平。因此,可以從“地名”打開突破口,引導學生去認識“古城花城春城”的內涵,感受“山明水明昆明”的魅力,從中學習“昆明地理”的相關知識。

三、激活現有人力資源,創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庫

地理教師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要素,其素質的高低決定着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水平。他們不僅能決定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也能決定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利用程度及發揮效益的水平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在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時,也離不開學生這個重要的人力資源。學生應該成為地理課程資源的主體和地理學習的主人,學會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與探索性活動服務。例如,可以動員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留意昆明街頭,通過路牌認識昆明地名。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很容易完成,他們上學放學,無論等公交車、走路還是乘私家車,地名都會被聽到、被看到。於是,學生有了很多新的發現,如昆明地名中很多帶有“江”“河”“湖”“灣”“山”“坡”“春”“花”。當這些平時沒太留意的地名經過歸類整理後,學生們就產生疑問了:為什麼昆明的地名是這樣的?這些地名與昆明的環境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問題的產生自然而然,興趣的激發水到渠成。同時,學生們還會發現一些較有趣味的地名,“巡津街”“魚課司街”等,從字面意思上看不出這些地名的含義。於是,有的學生走訪老一代的昆明人,進行了實地探訪,有的問了自己的父母長輩,發現這些地名的形成與昆明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這樣的活動能使學生認識到,地名是一座城市名副其實的“活化石”,也是瞭解這座城市的一把鑰匙,是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如果從學生天天都在打交道的地名入手,把地名作為學習鄉土地理的一個載體,其本身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熱愛家鄉,首先要了解家鄉,而地名可以説是學生認識瞭解家鄉最直觀的載體,認識地名的過程,學生們也經歷了一次文化歷史的洗禮:原來一個地方的地名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深刻地反映着一個地方歷史的發展和環境的變遷。地名是認識家鄉的.最好素材。

四、搞活教學方法,設計鄉土地理教學方案

傳統的區域地理教學通常採用地理要素的組合方法或二元結構方法。地理要素的組合方法把特定區域範圍內的自然(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氣候、土壤、植被等)、人文經濟(工農業生產、水陸交通網絡、郵電信息、商業貿易、人口民族、宗教習俗、聚落等),乃至社會文化等組構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小區域地理體系,但這種方法的教學多以“地理八股”的形式展示鄉土地理知識,不利於形成對鄉土的整體認識。二元結構方法是以地理學的二元論為基礎,將自然地理綜合體和人文地理綜合體以同等重要地位出現在教學當中,這樣能使學生比較深入系統地學習本土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識,但二元並列式只能分別揭示自然規律和人文規律,無法進行要素綜合分析及反映人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昆明地理教學中,可以將“地名”定為學習“昆明地理”的主題,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根據地名探究昆明的歷史、昆明的地貌、地形、氣候及植被等知識,並在教學中突出這些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繫,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對昆明環境的整體性特點。這種講授鄉土地理的方法可定義為專題系統組合法,即不侷限於一般區域地理的知識框架,而是從實際出發,突出鄉土特色,選擇相對重要的地理要素,以專題形式進行系統教學。採用專題系統的方法開展鄉土地理教學,使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針對性和目的性,能促使地理教師注意收集整理鄉土課程資源,也能使鄉土地理的教學過程有新意、有活力,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親切之感。現代地理教學不提倡過度關注地理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是強調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專題系組合的方法正是契合這樣的教學理念。使用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進行教學,擴展了學生參與的範圍。因為地名都是他們接觸得到的事物和現象,所以他們有話要説;因為他們在收集地名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地名的來源,所以他們有話能説。這時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共同探究的舞台。每個地方都有進行鄉土地理教學獨特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資源。要改變鄉土地理教學的“雞肋”地位,要求地理教師熟悉家鄉的地理,儘可能收集有關家鄉各方面的信息,找準切入口,並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資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地理課程資源意識,明確地理課程資源的範圍和種類,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搭建起使學生從鄉土認識到鄉土地理知識轉化的橋樑,從而提高鄉土地理教學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師也應該具備地理實踐能力,進行各種信息的收集、野外考察、繪製統計圖表、開展社會調查。教師具備實踐能力,才能指導學生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充分體現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和學習綜合性特點。

參考文獻:

[1]王靜愛,等.鄉土地理教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武磊,史玲玲,張明禮.“生活化”鄉土地理教學淺議[J].地理教育,2014(7-8).

[4]蘇筠,王靜愛.高師“鄉土地理”範式化教學的改革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6(3).

[5]吳光範.昆明地名博覽辭典[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6]牛汝辰.名實新學:地名學理論思辨[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r0g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