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鉗工高級技師論文

鉗工高級技師論文

改進銼、鋸握法,提高技能技巧

鉗工高級技師論文

根據技工學校學生的特點,解決學生生產實習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銼刀柄在手心準確定位方法;利用推力點,促使鋸削技巧形成。因材施教,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成為社會四化有用之才。

銼刀柄握法 推力點 鋸削技巧形成

銼削、鋸削是技工學校鉗工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銼削、鋸削技能的學習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體動作、作用力點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的,傳統的握法(如《鉗工生產實習》p35,圖4.2大板銼的握法;p59,圖5.2手鋸的握法)出現握銼柄後頂住部位稍偏離手心,銼削時一用力,銼柄逐漸後移,“握”變成“抓”,造成銼刀推出力度不足;滿握鋸柄的推力點高於鋸條安裝孔中心約30mm,偏高的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造成鋸條折斷及鋸縫歪斜。

基於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改進銼、鋸的握法方法進行了探索。

一、 合理引用,改進銼柄握法

銼削是每位鉗工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鋸、銼、鏨等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認為銼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實不然,銼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較高,要達到銼削的加工精度,必須掌握紮實的基本技能,而在銼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銼刀的握法是關鍵。

1、 大板銼刀傳統握柄方法及存在問題

大板銼握法:右手緊握銼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銼刀柄上部,其餘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銼刀柄 。此説無可非議。但多數學生認為銼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沒什麼危險性,因此當實習指導老師在講解、演示時,學生漫不經心,操作時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領,造成2/3的學生出現銼柄握住部位稍偏離手心,銼削時一用力,銼柄逐漸後移,“握”變成“抓”(如圖1)。由於銼柄沒有頂在掌心,銼刀推出力度不足,兩手無法控制用力平衡,動作不協調,銼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 改進銼刀握柄方法

為解決學生銼刀握柄容易頂偏問題,經常將銼刀柄放在手掌上反覆擺放、握壓,使銼刀柄能準確對準掌心進行多種形式的嘗試,尋求準確的定位。在嘗試中發現用右中指作鈎狀後將銼柄放在上方,握緊銼柄後頂住部位比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礎上再調整各手指的握緊順序,使銼柄能較準確地頂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鈎狀的過程,發現如將無名指及小指收攏,與兒童玩耍時的手作槍狀形一致,此法在教學中應用,銼柄在手心上都能準確定位,具體方法如下:

a)右手先作狀如圖2(a),右手在此方位如舉槍,容易引起學生注意。

b)右手再作狀如圖2(b),右手在此方位為的是使銼刀握後與銼削方向一致。

c)將銼刀柄放在中指彎形上並頂住掌心位。

d)拇指按住銼柄。中指微鬆上移壓住銼柄,食指呈鈎狀與拇指相對壓住銼柄,銼柄頂住掌心位置。注意銼刀水平放置。

e)當處於銼削狀態時,還應調整人體的相對位置,保證Ⅰ、Ⅱ、Ⅲ三點成一直線。如果三點成一直線,銼刀推進方向性好,由於銼刀推進過程能保證直線運動,從而可使銼削工件表面達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質量。

通過形象手法“遊戲”,啟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使技能上手快,銼削加工表面質量隨之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對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 巧妙利用推力點,促成鋸削技巧形成

鋸削看起來與銼削一樣容易入門,但多數學生在學習鋸削過程容易出現速度過快(80次/分鐘)、鋸縫歪斜的現象。如果不刻苦學習,不潛心去研究鋸弓的握法及力作用點的位置,很難使技能化為技巧。

大部分實習指導老師講授“手鋸握法和鋸削姿勢,壓力及速度的握法”時,都根據《鉗工生產實習》p58圖5.1握法及課本內容進行教學。本來右手滿握鋸柄,左手輕扶鋸弓前端,這種握法對學生掌握鋸削技能的入門是起到關鍵的作用的,但學生如果簡單沿用傳統的鋸削方法持續練習,不潛心去研究握法及推力點,則技能的提高緩慢;又因為兩手握、扶及力作用點受到制約,技巧難以形成,鋸削斷面質量及平面度較難達到精度要求。

原右手滿握鋸柄位置,當用力推出時,作用於鋸柄的推力點高於鋸條安裝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由於作用力點與鋸條不在同一直線上,偏高的作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鋸條容易折斷及鋸縫歪斜,致使鋸條用量增加和鋸削斷面平面度不能保證,加工質量受到影響。除了右手推力點(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壓位置對鋸弓下壓力度影響很大,如果前端按壓力度不足,在剛推出的瞬間,因後面力臂長容易造成前後不平衡,導致鋸削過程上下襬動幅度大,影響鋸條的運動路線和斷面鋸痕的清晰度。

假設安裝孔中心作為一定點,推力點1在其上方30mm的位置使鋸弓向一側的偏移量為B(圖6),如果將該點向下移動20mm,推力點2高於定點10mm時使鋸弓向一側的偏移量為B/3,推力點接近鋸條安裝孔中心,即推力點較直接的作用於鋸條運動方向,鋸弓就不易擺動。(説明:推力點2是滿握鋸柄的侷限位置)。加上使拇指呈鈎狀用關節內側扣住鋸弓,這樣可以增加下壓力約1倍,由於前端的下壓力增加,可解決剛推出瞬間造成前後不平衡的毛病,當然身體要配合整個鋸削動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於前端下壓力,才能使鋸條前進,而且不使鋸條壓斷。即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又要勤學

苦練,才能使動作協調自然,動作協調自然才能獲得最佳的鋸削效率。

由於前端下壓力增加,動作配合協調,鋸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來,人操作起來也就不容易疲勞,對鋸削的“論提久戰”非常有利。改進後,由於往復速度一般可少於40次/分鐘,因此有較多時間去注意鋸縫與所劃加工界線位置,使鋸削斷面平面質量提高。由於鋸削斷面質量的提高,使學生感受到技能進步的喜悦,提高學習興趣的,使技能轉化為技巧的學習時間縮短了約1/3。

綜上所述,在銼柄的握法上,由於寓教於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解決銼柄頂住掌心位置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加工表面的質量,促進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鋸削方法上,由於改變兩手力的作用力點,使右手推力點方向與鋸條前進方向接近一致,減少鋸弓推進擺動,又使左手下壓力提高,保證推出瞬間前後平衡,提高鋸削效率和鋸削斷面質量,縮短技能轉化為技巧時間。兩種技法的改進對生產實習教學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njm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