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摘要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通過查閲各種資料文獻,結合國內外對水稻研究的科技成果,進一步剖析當前我國在水稻栽培技術方面所取得的經驗成果,存在的不足及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形勢。

關鍵詞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株型

1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發展背景

在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當中,水稻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同時,水稻生產是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我國開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可忽視的一大要點。21世紀初期,從2004-2007年的糧食增產中,水稻的種植面積貢獻率比原來增長了40%,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增長了將近60%[1]。根據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委員會的推測,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糧食的總增產率將會大幅度提高,取得這一成效的原因有20%來自播種面積的增加,大約80%來自單產的提高,單位面積的增產率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培育種子與農作物的栽培可以看作是兩個輪子,這兩者相互結合,為水稻單位面積的產量增加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好的種子需要有好的方法,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優良栽培模式,即使是再好的種子也生產不出足夠多的糧食,這也將會使良種在生產上的作用受到極大的限制。

2水稻高產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

2.1高產重演性差、高產目標難以實現

要實現水稻超高產量的目標有很大的難度,就算是得到了超高產的水稻品種,也還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高產重演性差,從而造成水稻超高產目標很難實現,只有在比較小的種植面積及合適的年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的條件下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以下列舉了幾種應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探究農作物種子類型與探栽培措施配套技術體系及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形成水稻田土地種植能力恢復體系,實現水稻田土壤肥沃能力收支平衡;同時,研究適合水稻達到超高產目標的生態適應性並總結其規律及產量形成機制,使我國水稻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得到提高。

2.2高產栽培不利於環境保護

水稻的產量不斷提高的同時,還伴隨着一些不好的效果,那就是對於氮肥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多,這種情況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環境呈現出一步步惡化的趨勢。現在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在得到優質超高產水稻的情況下,協調好這項技術與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的友好關係,這成為了所有農業專家需要抓緊解決的難題。該怎樣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將土壤養分指標形成一定的標準體系,然後建立完整的土地種植能力恢復、農田環境保護機制,分析清楚水稻養分的吸收規律及最好的施肥技術,為實現水稻超高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3水稻生產成本與經濟效益之比較低,機械化水平較低

雖然水稻的產量相當的高,但是它還存在投入多的問題。水稻的從種植下去開始一直到收割,這需要花費很長的一段時間,需要的勞動力也是非常的多,而且農事活動也非常的繁瑣。當今社會經濟繁榮,農村經濟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隨着經濟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村勞動了的價值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就使勞動力投入在水稻生產投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現如今種植水稻已經不能再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這就造成了很多地區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下降。這一現象顯然成為水稻超高產栽培中應該亟待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改善這一問題:將各地的超高產經驗加以推廣,讓超高產措施經歷市場化運作,保證持續超高產和高效,在解決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又能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

3水稻高產創新探索

3.1水稻良法、良種配套栽培

現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大多應用良種良法配套的方法,這一方法使中國水稻生產從高稈品種到矮稈品種,從矮稈品種到雜交稻及近年的超級水稻產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着培育農作物種子的技術不斷進步,我國在水稻品種類型選擇上有了很大的保障,同時在品種應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不一樣的種子類型在生育特性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且中國稻作技術和生產方式轉型,更加需要良種良法的配套,使品種適用於適宜生態區、種植制度和種植方式。我國傳統的栽培技術通常為先有品種,後配套栽培技術,而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則是採用育種與栽培研究互動,按需求目標選育品種的方式。近幾十年來,水稻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機械化生產更是應用廣泛,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土壤結構和土地肥沃度嚴重衰退,水資源短缺,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及利用效率不高等新狀態,面對這些問題採用育種與栽培學科聯合的方式種植水稻顯得尤為重要。水稻栽培技術研究從原來將高產高效優質作為主要目標轉變為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綜合生產目標。

3.2機械化種植

水稻機械化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水稻育插秧模式、裝備和技術,雙季稻和雜交稻的機插技術,雜交稻制種技術,機械化施肥施藥技術,及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的配套。特別是創新精量播種、取秧和機插,深施肥與機插一次作業,機插集中育供秧模式和技術,及選育適宜機插品種,探索適宜地區的機械直播技術,加快推進水稻規模化生產、機械化作業和社會化服務。

3.3提高肥水效率

通過選用氮敏感和高效品種,研發新型肥料和施肥方法,尋找新型通氣耕作、肥水一體化管理和合理密植等栽培技術,減少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氮肥使用量過高的情況,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氮肥的效率,還可以使水稻的產量及效益得到提高。我國在研究水稻水分管理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我國在水稻種植方式,農作物品種特性、耕作方法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如何在鹽鹼地、重金屬地區種植水稻並取得好的成效,這就必須選用創新配套的新型水分管理模式和技術,應用這一技術提出定量化、指標化的水分管理模式。

4結語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在我國水稻種植地區應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這一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國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業以及農村經濟得到了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時,也使糧食效益得到改善,培育出能夠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的優良水稻品種,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kwd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