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春大豆栽培技術研究的論文

春大豆栽培技術研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春大豆;有機栽培;北疆地區

春大豆栽培技術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介紹了北疆春大豆有機栽培技術,包括土地準備、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收穫及貯藏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北疆春大豆有機栽培提供參考。

1土地準備

選擇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強的土地。一般入冬前採用秋翻的方法對土地進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為20~25cm。播種前可噴灑具有選擇性的生物植物源除草劑,以抑制雜草生長。

2品種選擇

選用的品種須莖杆粗壯,節間短,以有限或亞有限結莢習性為最佳,如新大豆1號、新大豆7號、中黃35等。

3播種

播種前可用根瘤菌劑進行包衣。當5cm土壤温度穩定通過≥10℃以上(若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穩定通過≥8℃以上)時,即可播種。行距可採用50cm加30cm寬窄行,也可採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機械條播也可點播。要求種子行覆土嚴密,壓實,減少斷條。

4田間管理

4.1疏苗勻苗

在2片真葉展開至第1片複葉完全展開時進行,按密度要求間苗,去弱苗、高腳苗、病苗,留壯苗。膜下滴灌田,對於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況要及時查苗、放苗,以避免爛種、爛苗。

4.2中耕鬆土、除草

除草可結合機械中耕進行。當大豆子葉拱土顯行時進行第1次中耕,以後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證大豆行間土壤疏鬆,起到提高地温、促進根生長及壯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術是大豆有機栽培的首選灌溉方式。大豆生產中株型的調控是豐產的關鍵技術之一,而有機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運用滴灌技術能夠少量多次,適時適量,合理統籌水肥,完全可以實現水肥調控代替化學調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總灌水定額為3500~4500m3/hm2。出苗水:對部分墒情較差的地塊,播種後視墒情和天氣情況可適量給水,以保證一播全苗,灌水定額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雖需水量較少,但由於地表蒸發量較大,要根據田間具體情況滴水1~2次,灌水定額為225~300m3/hm2。花莢期:大豆開花後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這一時期植株生長速度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時還要利用水分對株型進行調控,因此,應採用“小水量、高頻率”的灌水原則,適當縮短灌水週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額375~450m3/hm2。鼓粒期:這一時期是籽粒幹物質積累期,缺水會造成百粒重下降,影響產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減少,可根據植株生長及天氣情況適時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額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機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層基施有機肥為主。於犁地前深翻經科學發酵的'有機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長髮育期間,可根據作物需要,運用滴灌技術隨水滴施液態生物肥或液化有機肥。

5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精選種子,剔除帶病種子。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輪作倒茬制度,特別是菌核病多發區,要避免重迎茬或與向日葵、油菜等作物連作或間作。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防止擴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藥劑或其他生物殺菌劑進行防治。

5.2蟲害防治

新疆大豆種植區,蟲害以葉蟎為主,種植前清除田間枯枝爛葉、雜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蟲源。有蟲情危害時,可釋放天敵,如瓢蟲、草蛉、寄生蜂、捕食蟎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殺蟲劑,或是利用阿維菌素等生物製劑進行防治。

5.3草害防治採用滴灌技術,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間雜草生長。但應根據田間具體情況,適時進行機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劑有針對性地對田間雜草進行防除。

6收穫及貯藏

人工收穫,可在大豆黃熟70%~80%、葉片脱落時進行;機械收穫,當豆葉基本落淨、豆粒滿圓、豆莢全乾時進行。在收穫中應當注意,不同品種必須單獨收穫、脱粒、運輸及儲藏。有機大豆的包裝物要避免對大豆及環境造

成污染。儲藏前還應對倉庫進行清潔衞生、除蟲及消毒等處理。

參考文獻

[1]杜廣平.春大豆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作物雜誌,2004(4):42-43.

[2]李之國.大豆有機生產及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05(2):119-120.

[3]程寶軍,關洪舉,樑桂榮,等.大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J],大豆通報,2006(5):29-30.

[4]阮明豔,毛洪霞,劉旻,等.新疆有機棉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棉花,2004(3):3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23n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