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中藥前景發展分析論文

關於中藥前景發展分析論文

中藥是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中藥文化底藴豐富,有着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然而,由於對中藥文化的研究與宣傳力度不夠,使人們對中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醫療保健的重大意義缺乏全面深刻的瞭解,導致對中藥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長此以往,對中藥事業的繼承、發展與推廣無疑是十分不利的。為此,我們要追根溯源,全面剖析、深挖底藴,推動中藥向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

關於中藥前景發展分析論文

1 追根溯源,加強對中藥的認識

有人説中藥就是樹皮、草根,這話只説對了一部分。中藥離不開樹皮、草根,如苦楝根皮、牡丹皮、茜草根、白茅根等均是中藥,但不是所有的樹皮、草根都是中藥;中藥主要起源於中國,除了植物藥以外,動物藥如蛇膽、熊膽、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藥。少數中藥源於外國,如西洋參。(1)目前,隨着對中藥資源的開發和研究,許多民間藥物也歸入中藥的範疇。所以,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於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不論產於中國、外國均稱中藥。中藥有着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2)醫聖張仲景更有精闢之論:“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神農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説他一日之中,辨別了7 0餘種藥物的特性。藥之特性,用對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錯了就會傷人害命。對中藥,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藥治病、毒藥非“毒”,當年神農嘗百草,捨生忘死、勇於探索,才鑄就了中國中藥史上一部鉅作——《神農本草經》,正是這毒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療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3)四氣療疾,中藥有“氣”,“氣”是什麼?它能治病?我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農本草經》中説:“藥又有寒、熱、温、涼四氣。”“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藥之“四氣”便由此而來。這個“氣”,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藥物來調理增強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發揮正常作用,充分體現中藥對人體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4)《神農本草經》中把藥分為上、中、下三品(即“類”),並説:“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又説:“上藥??為君,主養命以應天”,“中藥? .為臣,主養性以應人”,“下藥? .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所謂養命、養性,都是突出了中藥調養人體的功效,從而保證機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功能正常,這就是許多人信奉中藥的原因之一。

2 全面剖析,加強中藥材的應用與保護

在我國的遼闊大地和海域,分佈着種類繁多,產量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古代本草書籍所載,已逾3 0 0 0種;經整理,則達8 0 0 0種左右。中藥的開發與有效利用,歷史悠久,是我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1) 做好炮製,降低毒性,發揮中藥最大功效。炮製是指藥物在應用前或製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古代稱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於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在製備各種劑型之前,一般應根據醫療、配方、製劑的不同要求,並結合藥材的自身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才能使之既充分發揮療效又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臨牀用藥的目的。藥物炮製法的應用與發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方法多樣,內容豐富。中藥加工炮製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如下幾類:炒制、燙制、煅制、煨制、燎、炮、炙,其他方法:豆腐制、酒蒸、拌、淬等。

3 加強鑑別,注重應用,選擇道地正品藥材

中藥是我國人民在數千年治療疾病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從中藥用於人們防病治病開始,中藥的真偽問題便隨之而產生,中藥鑑別的方法、技術和理論也隨之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不斷完善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尤其是在當前中藥正面臨走向世界和實現中藥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加強中藥的.鑑別研究乃是確保中藥原藥材和製劑質量可靠,確保中藥現代化及其它各項研究工作順利進行的首要環節。我們不但要借鑑古法判別藥材的真偽、優劣,還要依託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考量和確認,建立一套從外觀的形狀、大小、顏色、質地、氣味等,到內在組份、顯微特徵、光譜色譜、DNA分子序列為基礎的理論工具及科學體系、數學模型。保證基層用藥的安全有效,打擊假劣藥材。(1)經典的鑑別方法主要分基原鑑別、性狀鑑別、顯微鑑別和理化鑑別。(2)現代鑑別方法分為以下幾種。色譜法、光譜法、X 射線繞射分析法術、掃描電鏡技術(S EM)、計算機圖像分析(CIA)、電泳法(E P)、統計學多元分析法、電分析法(EA)、X射線熒光光譜法(X R F)、人工神經網絡。2 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科技領域代表的計算機技術滲透到中醫藥研究與運用的各個領域。我國中藥資源豐富、品種繁多,來源複雜,一藥多源、本末難分,形態相似、誤收、誤用,以假冒真、冒名頂替,地方用藥習慣,人為造假等時有發生,加之存在正品、混淆品與偽品;野生品與栽培品的差異,給中藥材的準確鑑定和研究帶來很大困難。利用各種設備“觀其形,辨其色,嗅其氣,品其味,查其質”收集藥材的各種特徵建立模型然後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比對,比較其相似率來進行中藥材真偽鑑別,實現了中藥鑑定的計算機化。

4 深挖底藴,弘揚傳統中藥文化

藥中哲理。中藥自有它的藥理,如前所述;還有它的哲理,常為人所忽視或不識。我們知道,哲學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層次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從中找出規律,以更好地指導我們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這裏僅就藥中哲理與大家分享。(1)藥性有“陰陽”:“陰陽”本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概括了天下萬物相對的兩種不同屬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魚蟲的矛盾與對立、共性與個性,無不盡在其中。這既體現了中醫的辨證,又體現了用藥的辯證法,具有很深的哲學內涵,這是中醫藥文化的獨特之處。(2)補益有哲理。講到兩方面的藥補,金代醫家張以正論補,頗具哲理,別樹一幟。他在《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一文中,從扶正祛邪的角度,按照中醫五行理論,認為祛邪就是扶正,獨出心裁,提出了與《素問》不同的“五補”:“辛補肝,鹹補心,甘補腎,酸補脾,苦補肺”的觀點。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底藴,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方解藥文化之昧。(4)用藥講“中和”。“中和”是儒家的哲學,認為能“致中和”,則無事不達於和諧的境界。

5 結語

中藥方劑之所以有數千年的生命力,決不是偶然的,我們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一、其二、其三的內容,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知識和文化等着我們去探索和發掘。在世界藥學理論和文化中,都是獨具特色、獨一無二的。它們不僅融匯了我們祖先在藥學上的唯物辯證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藥學必須遵循的圭臬,還具有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藴。因些我們更應該取其精華,祛其糟粕,在學習中進步,在發展中傳承,使中國這塊瑰寶發出閃耀世界的光芒。

標籤: 論文 中藥 前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42n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