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區域林業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區域林業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將中國劃分為四個區域,分別從林產品產值,勞動力投入和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對2004~2014年區域林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每個地區林業各方面的特點及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提出建議,包括東部地區建立林業科技創新體系,東北地區制定“一縣一業”的政策,西部地區制定人才引進政策,中部地區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平等。

區域林業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關鍵詞:區域林業;林產品產值;勞動力投入;生態建設

由於林業是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產業,分析林業發展現狀對社會主義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林業處於近代林業初步實現階段,林業產業的發展受林業產出水平、人力投入和生態建設等因素影響。因此,分析這些因素的現狀及變化,可以加強對林業發展現狀的瞭解,有利於為新時期林業發展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本文將全國的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根據2004~2014年統計數據,分析林業發展現狀,為轉變林業發展策略,促進林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意見

一、區域劃分與指標選取

(一)區域劃分

中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區域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環境差異巨大,常採用區域劃分的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由於劃分標準不同,區域劃分類型也多種多樣。改革開放後,我國國民經濟雖然得到高速發展,但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經濟存在顯著差異。依據這一現象,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域,分別為東北、東部、西部和中部地區。林業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因此,選擇按經濟區域劃分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區域。

(二)指標選取

林業產出水平主要對林產品產值進行考察,林產品產值是農林牧漁、建築業和生態旅遊等活動的總產量,可以反映一定時期林業產業的總成績,綜合代表性較強。勞動力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林業勞動力投入是指林業從業人員。我國林業從業人員承擔了從林木種植經營、採伐加工,到生產銷售、管理維護環節等多方面的任務,貫穿了林業產業運行的整個過程,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從從業人員的數量與素質兩個方面分析林業產業的勞動力現狀。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林業生態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必要和首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實施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等都是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因此,分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情況和生態工程造林面積情況,可以加深對林業生態建設的瞭解,同時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政府決策提供相應建議。

二、區域林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林產品產值分析

東部地區2014年三次產業產值佔全國總產值的比重均高於其他三個地區,且林業三次產業產值佔本地區林業總產值的比重依次為25.58%、64.02%和10.4%,表明東部地區林業發展方式已經逐漸脱離原始方式,主要依靠以林產品加工製造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林業經濟,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對東部地區林業發展影響較小。東北地區2014年總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佔比重最低。該地區林業三次產業產值佔本地區林業總產值的比重依次為40.73%、45.26%和14.01%,表明東北地區林業主要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由於東北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第二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可適當加大科技投入,促進林業第二產業發展。西部地區2014年第一產業佔本地區林業總產值的比重最大,為52.06%,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依次是34.24%和15.34%。林業第一產業是支撐西部地區林業發展的主要產業,説明西部地區林業發展結構不合理。應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方式,從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發展方式向以第二產業為主,一、三產業為輔的發展方式轉變。中部地區的林業發展方式介於西部和東部之間,因為中部地區三次產業產值佔本地區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7.02%、43.74%和19.24%,林業經濟發展受第二產業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對該地區林業發展影響最小。由此可知,中部地區林業發展方式正處於從以第一產業為主轉變為以第二產業為主的過程中。

(二)勞動力投入情況分析

2014年東部地區社會經濟和科研水平整體較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躍,經營林業的機會成本也很高,因此,該地區林業從業人員相對較低,僅佔全國的12.21%。但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偏高,教育程度為大專以上的人佔該地區從業人員總數的57.79%,表明該地區人才方面優勢較大。東北地區2014年林業從業人員數為41.22萬人,佔全國比重高達33.58%,雖然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依舊是四個地區中林業從業人數最多的地區。該地區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整體結構與東部地區相近,其中東北地區中專人數所佔比重略高於東部地區。西部地區2014年林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和下降速度都排在第二位,低於東北地區,高於東部和中部地區。2004~2014年西部地區只有受教育程度為大專以上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且佔全國大專以上人數比重最大,高達41.04%;中專、高中和初中以下人數皆呈下降趨勢,且下降速度比較一致,這是由於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造成的。中部地區2014年林業從業人員的數量為21.07萬人,下降的速度最慢。由於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人數不到一半,整體受教育水平集中在中專和高中,因此,該地區從業人員總體受教育程度最低;但該地區大專以上人數以62.72%的速度逐年增長,且中專、高中和初中以下的人數逐年降低,所以中部地區林業從業人員整體受教育水平呈上升趨勢。

(三)生態建設情況分析

由於天保工程主要集中在東北、內蒙古、長江上游和黃河上中游等地區,我國東部地區所轄省市不在天保工程實施範圍內,因此,東部地區天保工程建設情況不予分析。2004~2014年東北地區是唯一一個工程區木材產量下降的地區,下降速度為68.43%,但2014年這項指標占全國比重1/3左右,各省平均木材產量為66.03萬立方米,是平均水平最高的地區。封山育林面積和森林管護面積同工程區木材產量一樣逐漸減少。該地區生態工程造林面積以24.86%的速度增長,截止至2014年增長到43.61萬公頃。其中,其它工程造林面積比重點工程造林面積多10.38萬公頃。西部地區所轄省市中大部分屬於內蒙古、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上游地區,因此,西部地區是天保工程重點建設地區。該地區2004~2014年工程區木材產量基本維持在穩定水平,但造林面積下降了近一半左右,下降為28.71萬公頃;封山(沙)育林面積以22.09%的速度持續上升至364.7萬公頃,截止至2014年封山(沙)育林面積佔全國封山(沙)育林面積的66.32%,這一比重與森林管護面積佔全國比重基本一致。2004~2014年西部地區生態工程造林面積下降了271.21萬公頃,但依舊是造林面積最多的地區,比第二名造林面積多近一倍。其中,重點工程造林面積減少了176.38萬公頃,其它工程造林面積增加了141.31萬公頃。中部地區主要分佈在長江、黃河流域,且該地區各項指標都是三個地區中(除東部地區)最低的,但該地區天保工程建設成果顯著,例如:工程區木材產量在2004~2014年增長了近十倍,這一指標是該地區所有指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其次是森林管護面積以154.97%的速度快速增長,説明中部地區重視對已有森林的維護;封山(沙)育林和造林面積分別以44.16%和38.5%的速度持續增長。2004~2014年中部地區生態工程造林面積是重點工程和其它工程共同造林面積的結果,雖然重點工程造林面積下降67.84萬公頃,但是其他工程造林面積增長了96.72萬公頃,因此造林總面積增加了28.88萬公頃。

三、建議

東部地區應建立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林業科技成果和技術推廣。完善林改制度,在制度上保證林業產權的穩定性,保護林農對林業資產的收益權和處置權,提高林農林業經營的積極性。憑藉東部地區的財政實力,加大林業補貼力度,提高林農的經營意願。東北地區應在穩定發展林下經濟的基礎上,大力支持生態旅遊業的發展。其次,制定“一縣一業”的政策,支持經濟林產品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支持林產品飲料企業的發展。最後,東北地區以國有林區為主,應對國有林區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制定高學歷人才引進政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但森林資源特別豐富,可鼓勵林農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農收入水平;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生態旅遊,促進縣市經濟發展。應定期對林農進行教育培訓,引進先進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林農,在西部大開發的整體背景下,響應國家政策引進林業專業人才,促進林業快速發展。中部地區應以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平為重點任務。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林農補貼力度,鼓勵林農參與營林活動並提高林農的營林積極性。二是林業管理部門召集林農和林業企業等組織聯合起來,共同行動降低林業災害的發生率。三是提升林政管理水平和林業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曉蘭,姜雪梅.中國林業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林業經濟,2014(3)

[2]楊桂紅,張穎,毛宇飛.人力資本對林業生態經濟增長的影響———基於我國31個省區系統聚類分析[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3]陳紹志,周海川.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定位與實施路徑[J].2014

[4]黃安勝,劉振濱,許佳賢,等.多重目標下的中國林業全要素生產率及其時空差異[J].林業科學,2015(9)

標籤: 論文 林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48m8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