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分析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論文

分析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論文

環境工程專業是一門交叉學科,與許多學科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1977年,我國建立第一個環境工程專業到2005年12月,2006—2010年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隊我國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全國各髙等院校陸續設立了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等環境類專業。環境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然而,近年來國內高校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專業課程的教學課時被大幅度壓縮,同時國內外對工程教育和實踐教育又越來越重視。因此,如何在本科四年的學習中讓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一技之長,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成為環境工程教育的一大難題。而要培養既具有專業素質又掌握一技之長的環境工程本科技術人員,其首要的問題就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而課程體系的建設是教學計劃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養是否符合規範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關鍵所在。

分析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論文

1國外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

環境工程是在20世紀60、70年代興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國環境保護局的不懈努力下,環境工程學科的地位得以在美國確立歐州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環境工程師學會(AAEE)於1998年提出的環境工程教育的定義作為開展環境工程教育的指導原則,該定義為:“應用工程原理進行環境管理,以保護人類健康,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並改善與人類生活質量相關的環境。”該定義實際指出環境工程的工作在於水和廢水處理的設計和管理,並對空氣、土壤、河流和湖泊污染進行治理。但近幾年來,則已逐漸將諸如環境系統設計等更宏觀的工作內容納人其專業範疇,並更多地重視廢物的減量化、循環利用,以減少所需處理的廢物數量。歐洲各國對如何確定滿足環境工程師教育需要的課程計劃設置問題尚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大多數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計劃都反映了這樣一點:由於環境工程源於諸如土木工程和衞生工程等傳統的專業領域,因而其教學計劃的設置與這些專業密切相關,有的甚至是在這些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加以擴展而設置的。

2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環境工程本科教育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末真正形成規模,迅速發展是在90年代擴招之後。縱觀各個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大致由以下幾種形式發展而來:(1)以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的傳統的市政工程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2)以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代表由傳統的化學、化工類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3)其他礦業、石油、冶金、地質、海洋、農業等院校的相關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

目前各類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教學內容主要由化學類知識、工程類知識和專業類知識三大塊結合而成,只是各知識所佔比例不同而已,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知識背景,而缺乏相應特色,不能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

3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探討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應符合市場需求、科學發展、學校特點這三個方面的要求,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探討:

3.1確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適應市場需求

高等本科環境工程專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為21世紀培養環境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確定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時,不僅要兼顧所在學校的實P示情況,更重要的是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對環境保護工作者的新要求。具體的講就是要“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淡專業”的通才教育。要求學生理論基礎要紮實,知識面要寬,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動手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學會學習的能力,根據市場需求可細分專業方向進行培養,學生就業方向除環境工程方向外,可細分如給排水方向、化工環保方向、環保設備設計方向、環境監測方向、環境規劃與管理方向等。這樣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緩解了環境工程專業目前面臨的就業壓力。

環境工程的課程體系應該是彈性的。全部課程基本應由四大模塊組成:即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通識教育課程按《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範》設置,專業基礎課程是環境專業的基礎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前提,選修課程則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可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將上述模塊具體化為:

第一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政治課、法律基礎、數學、物理學、化學、外語、計算機應用等。

第二模塊專業基礎課程:力學、工程製圖、電工學、環境工程原理(化工原理)、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等。

第三模塊專業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清潔生產、生態工程等。

第四模塊選修課程。環境工程概預算,環境工程儀表與自動化,環保設備基礎,環境工程仿真與控制,環境工程施工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經濟,環境管理與法規。

在上述課程體系中着重強調了數學、化學、力學以及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在環境工程設計,環境事件分析中,都離不開上述的基礎知識。環境工程原理主要講述的是防治環境污染、公害的技術和措施的基本原理,而具體的技術和措施在相應的專業課中將講授。在確保工程技術教學的同時,還須重視法律、經濟等的教學,做到文理滲透,尤其是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前提下,工程技術將越來越多地涉及到管理、法律及經濟等問題。正如研討會指出的,一個合格的環境工程師,不僅應是一個技術行家,而且應具有良好的交流技能以及寬闊的交叉科學領域(如法律、經濟等)的視野,學生具備這些紮實的基本知識和擁有這些廣泛的知識領域,就能在變化的專業領域和多邊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2加強基礎教學,重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環境工程專業屬於交叉學科,一方面使其可以博採眾長,汲取更多學科的營養。另一方面卻容易忽視學科本身內在的規律,使得課程設置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例如污染治理涉及化學、化工方面的知識,於是課程中設立四大化學,每門課課時都很多。污染治理的工藝設計需要一定的繪圖基礎,所以就設立機械製圖課,雖瞭解很多機械零件方面的知識,但學生學過之後,既搞不了機械設計,又畫不了工藝圖。學習基礎課,卻不知用在哪裏;學習專業課,又把該用的基礎知識忘記了,基礎與專業互不關聯、相互獨立,課程之間缺乏滲透和有機結合“基礎知識”的選擇應該着眼於整個環境學科,着眼於為學生今後發展奠定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品質,使學生具有潛在的發展能力和基礎,即繼續學習的能力、表達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和創造知識的能力,這才是百年樹人的基石。所以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要學習好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基礎知識,掌握好計算機、製圖等工程領域的基本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在課程體系設置時,可將教學過程分成兩階段,即前二至三年為基礎教育階段,基礎教學階段課程徹底打通;後一至二年為專業方向分流階段,擴大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權,在興趣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3結合地域特點,以特色謀發展

複雜性和多樣性是環境科學的最大特點之一,反映在環境工程專業建設中就是不同的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各有特色。可以依靠某一行業、某一技術或者現有完善的學科建設進行發展。例如依託於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省部級重點學科的中國地質大學,側重於地下水研究,形成了具有地學特色的環境學科體系。國內最早開辦環境工程專業之一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以土建類學科為基礎,依託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的重要資源,形成了環境類工科與理科專業齊頭並進的發展特色。

如何在眾多的院校中脱穎而出,將自己的環境工程專業辦出特色,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在專業建設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而一個專業要辦好、辦出自己的特色,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社會的需要;二是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即學校的整體背景和本專業教研室實際能為專業人才的成長和培養提供什麼樣的軟、硬件條件。此外還要將社會近期的人才需求和專業的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對當前和未來的人才需要有一個較準確的預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設置的專業和與師資隊伍的相對穩定性。

3.4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現在好多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老師講,學生聽,課後完成習題,一份試卷定成績^“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環境工程專業的的教學要求,澳大利亞一位著名環保專家曾經説過:真正的環境教育是在環境中的教育。現在好多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改革教學手段,探討和嘗試適合環境工程專業教育教學的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改變課堂教學形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藉以“案例式”,“師生互動式”,“合作討論式”“啟發式”和“滲透式”相結合等方法施教,讓學生在興趣和快樂中學習,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課堂走向實踐對於工程這一種職業,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實踐造福人類。環境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運角多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其最終目的是應用實踐、解決實際問題。而現有的環境工程實踐教學內容不夠完善。因此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環境工程教學的重心。在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除了課程設計和實驗外,還可以包括現場實例剖析、案例理論教學、企業參觀實習、工地蹲點操作、參與實際工程的規劃設計與管理、現場和室內的採樣分析與實驗等。這些實踐性教學環節不僅是專業教學所必須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增強獨立和協同工作能力、擴大知識面的重要保證。

知識的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而當前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末端治理,即“廢水、廢氣、廢渣”的治理方式和以工藝革新為主的教學內容。西方發達國家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理念已經從末端治理轉向首端防治。因此,清潔生產、循環經濟、零排放技術及產業生態的原理及思維方式已經貫穿在他們的整個教學體系之中。還有,國際上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已經在IS09000的基礎上提高到IS014000和IS018000,我們的教學內容就應該補充IS014000和IS01800而淘汰IS09000。

4結語

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專門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體現培養目標,辦學特色決定市場就業。面對環境問題的複雜性、系統性和交叉性等特點,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若能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而建設,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以“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淡專業”的通才教育為培養模式,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與管理、師資隊伍、教學評價等內容作為一個有序的系統加以設計和建設,充分考慮辦各院校的辦學條件、地域經濟文化特色、學生生源條件等因素,發揮各自優勢,使專業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只有這樣,環境工程專業才能長足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z7d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