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初中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範文

初中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範文

在新課程實施中,許多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並試圖從教學上加以改進。但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課堂由過去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問題大都出自教師之口,或出自教科書上,缺乏真正的問題的現實感、鮮活性,學生仍然被教師牽着鼻子走,他們的問題意識仍然沒有培養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倡導“發現性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改變原有的過分強調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按照新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教材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把發現、探討、研究等認識過程突顯出來,讓學生在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學習方式。

初中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範文

一、從觀念上正確引導學生對待問題意識,讓學生成為問問題的主體

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説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傳統課程的“滿堂灌”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嚴重背離,由於參與性不夠,學生常常充當聽者的角色,在課堂上自主發言的機會不多。加上學生自身年齡因素的影響,知識水平有限,在課堂上,學生是配角,課堂提出的問題多數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生的思維基本是圍繞着教師提出的問題一步步展開。這樣的課堂組織性較強,容易展開教學活動,但往往也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長久下去,學生的依賴性會加強,易造成“等”和“靠”的局面,從而扼殺他們愛問的天性,故很難做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過程體現為孩子們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引導學生提問,要特意為學生們的“疑”創設空間。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味地設問,牽着學生走,而是學生饒有興趣地提出問題,並在一個個問題的生成和解決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學生也不再表現為沒有問題或不敢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會主動地提出問題,這是他們學會學習的第一步。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潛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提問是學生個體獲取知識的心理能力的外部體現。學習是從發問開始的,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永遠沒有創造,敢於提問、善於提問是積極思維、富有創造性的`表現。由此可見,課堂上教師再精妙的提問也無法替代學生獨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問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促使其勇於探索、追求創新,所以唯有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的問題,才能維護學生提問的尊嚴,不讓他產生挫折感、畏懼感,從而讓他們敢問、樂問。

二、從方法上進行及時的點撥和指點

由於長期形成的教師主導理念,仍然是以教師提問為主、學生提問為輔,因而阻礙了學生生成問題的可能性。頭腦風暴法應遵守如下原則:延遲判斷原則,對各種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後階段,此前不能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批評和評價。認真對待任何一種設想,而不管其是否適當和可行;歡迎各抒己見、自由鳴放,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激發參加者提出各種荒誕的想法;追求數量,意見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探索取長補短和改進辦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見外,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為關鍵的是探討方式、心態上的轉變,概言之,即充分、非評價性的、無偏見的自由暢談、延遲評判、禁止批評、追求數量;從內容上可以是預習中遇到的語言文字上的困難、題目與內容的扣題方面、主題思想及作者的觀點立場、作者的創新之處和值得學習的地方、寫作方法上的選擇出於哪些考慮等等,不一而足。

三、從數量過渡到質量

新課程呼喚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學生提問問題是一個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一開始,只要學生能問出來即可,之後再從質量從精彩程度、思維含量、挑戰性上加以劃分,加以評判鼓勵。還可以由小組共同提出問題,再過渡到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尤其是有個性的問題。

四、從評價方式上肯定學生的努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備課,提出每一堂課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能夠囊括本課的教學內容,成為課堂學習的主線;這個問題應從學生的問題總結修正出來,於是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體會到學習提問的快樂,因為他們總能從課堂問題解決中看到自己所提問題的影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營造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提問並進行適當的獎勵。課上你創設了民主氛圍,學生才能放言,民主的關鍵在於允許學生説錯話。即使説錯話,教師也應在指出錯誤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從而維護他們的面子。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特點,制定了提問獎勵制度,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上一週設定100分獎勵,一節課提問五次即得滿分,由於門坎低,大多數學生能完成,除了極少數在初中、小學就留下了提問心理陰影的同學(他們回答問題時沒有答好,曾被老師批評,以後害怕回答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最佳問題,還有適當的獎勵,學生會因為這不起眼的獎勵而獲得“榮耀”。這樣的課堂常常是師生互動自然而熱烈,學生也能夠因提問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就能夠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探究能力,直至培養出充滿“問題意識”的學生,進而真正落實新課標精神。

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注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出學生要學習對終身發展有利的問題,改變語文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自主地探索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2xj2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