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基於能力本位的教育技術公共課改革教學論文

基於能力本位的教育技術公共課改革教學論文

一、基於能力本位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改革的研究意義

基於能力本位的教育技術公共課改革教學論文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會理論而沒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教學任務的,因此在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提升的職後教育就必不可少。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可以提高在職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效果和效率。而基於能力本位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突出了課程對能力的培養和鍛鍊,能切實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然而當前的課程體系存在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的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在職教師的職後能力培訓,所以該課程的改革十分必要。

二、基於能力本位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改革探討

(一)課堂教學方面的改革

1.授課模式的轉變:實施任務型教學,更多地讓在職教師參與課堂。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輕的課程,是為了培養在職教師的教育技能。而在職後教育的授課模式中,以培訓老師的講解為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培訓老師的,在職教師參與互動的機會很少,這樣既會降低學員對課程的熱情和興趣,也會使得課堂效率大打折扣。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職後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在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不是填鴨式的講課,應以在職教師的能力本位為核心,培訓老師只是靠單純的幻燈片演示,或按照書本照本宣科的講解,而沒有去培養他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是和能力本位的培養是衝突的。所以在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講課時,培訓老師要減少自己的講課時間,對課堂內容只需做簡單的引導,然後針對每一堂課的中心內容,佈置課堂小任務,讓在職教師運用培訓老師在課堂上所引導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現學現用,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課,可以讓聽課者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才能更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樹立起在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現代技術的理念,切實做到在能力本位的基礎上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教學改革。2.教學內容的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存在着不同的學科門類,包括數理化、語文、外語、歷史地理等等門類,不同的門類其學科特點差別較大,而當前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只是一個籠統的體系,沒有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展開,不同學科所採用的教育信息技術也有差異,如果只是統一的教學,採取統一模一樣的教學課程內容,則會缺乏針對性,在職教師就很難將教育技術與自己的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不能夠靈活的運用和創新,不利於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例如外語類的課程,大部分內容是語音信息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方面,使用音頻技術較多,與之對應,對外語類專業的講課內容就應該以音頻技術為主,適合專業的教學實際。只有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培養出來的教師才能紮實掌握的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上靈活自如的運用自己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教育技術的實用性,在實踐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二)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課程評價體系改革

在當前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課件作品展示、書面論文已經試卷答題等是較常見的考核方式,這其中課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比試卷考試更有能動性,但是與其他兩種方式並無本質區別,都帶有應試教育的色彩,同時也不能很好地衡量在職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實際水平,這樣一來,會使學生誤以為考了高的.分數就是目標。與提高在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目標相違背,與能力本位這條主線嚴重偏離。因此,在對在職教師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評價時,要拋開分數的指標,不“紙上談兵”,而是讓在職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堂學習完成之後,選擇實踐的考核方式,到中小學進行實戰演練,通過已經掌握的教育技術對中小在職教師授課,而在職教師對課程的運用水平,則通過中小在職教師及任課老師兩方面的評價作為參考標準,需要強調的是在評價中不採用分數來衡量,而是列出講課者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優缺點,這樣的教學實踐反饋,更能體現在職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素養,也能檢驗其所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可謂一舉多得。能力本位最突出的就是要求教師不僅會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靈活的實踐能力也是重要的指標,因此不能通過單一的試卷分數來評價。教師能力的培養,最終要到基礎教育的實踐中去檢驗,以在職教師的課堂教學反饋為主要依據。而目前在教師隊伍中能力不強、水平不高的問題十分突出,不能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基於能力本位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才能真正培養出既有知識,又會如何教知識的教師,切實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希望本論文提出的教學改革能夠在實踐中推動課程發展,助力基礎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2l3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