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次活動讓你有什麼啟發呢?寫一份活動總結,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什麼樣的活動總結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1

本學期,我們音樂組每一位老師對待工作都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教學上,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以創新的,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藝術為手段,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現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制定好教研計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

根據學校的和各自的教材內容要求,制訂出個人的教學計劃,科研課題計劃,及本教研組的,並在日常教學中嚴格執行。全組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課題組的課題研究工作,認真完成各自所承擔的工作。每位教師都注意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

二、認真備課,優化課堂

教研組內還通過公開課、研討課、參賽課等活動來進一步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本學期每位老師都能按時參加,活動中認真鑽研教材,分析教材,人人都能積極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的教學,互相討論研究,共同進步,本學期10月份,教研組進行了一課三磨的活動,由實驗校區的肖貝老師和城南校區黃春娟老師分別執教了《小猴子》和《親愛的回聲》,全體音樂老師積極參加並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12月份,學校舉辦了蘇式課堂的研討活動,我們舜湖校區的郭琳老師執教了《摘星星》一課,得到了在場人員的一致好評,在這次活動中,還請來了特級教師黃美華老師進行指導和點評,使大家受益匪淺。

三、認真對待校極、區級各種活動

9月參加了吳江市的集體舞比賽,6月份接到通知後,張龑老師主要負責此次活動,我們其他老師也相互幫忙,克服暑假裏的種種困難堅持排練,最後獲得了吳江區一等獎的好成績。隨即12月份又參加了吳江區組織的合唱比賽,在郭琳老師的辛勤排練下,同組成員相互協助下也喜得佳績,獲得吳江區一等獎的好成績。總之,不管參與任何活動,我們音樂組所有成員秉着同心協力、互幫互助的精神盡力完成每一次比賽。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2

轉眼間,20xx學年第二學期也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又是一個忙碌的學期,有付出,也有收穫。總結起來,本學期的音樂組教研活動有以下幾點特點:

一、抓住教學熱點,確定課題研究

近年來,音樂教育的熱點:

1、新體系在音樂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2、音樂素養檢測,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所謂的新體系,實際上指的是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我們組成員積極參加了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在中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法融合全體系培訓。為此,我們音樂組圍繞三大教學法展開教研活動,在上個學期成立課題《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低段識譜教學的運用與研究》。本學期的課題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二、圍繞課題研究,開展磨課活動

為更好地將理論實踐在課堂裏,我們組員積極開展磨課活動。繼王思思老師在20xx學年第一學期開出區公開《白頭翁》及在區素養比賽中上《叮鈴鈴》與朱享瓊老師在校研訓周開課《打花巴掌》後,本學期上一開學,音樂組便緊鑼密鼓地開始為朱享瓊老師磨課————區公開課《過新年》;另外我們與狀元二小韓雪雪老師開展了課題組內磨課研討。一次次的磨課讓我們對國際三大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融合與創新有了更深的體會和了解,課題研究走上正軌。

三、協作專業引領,促進教師成長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可沒馬虎。本學期我組開展了9次教研活動。從開學初制定計劃,共讀《班主任兵法》、視頻學習、介紹微課製作軟件等活動,將我們的研訓落實到實處,協同發展,共同進步。各成員積極響應積極動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開學初的區論文評比,全員參與,黃素燕老師的《聆聽梅朵花開的聲音——談小學中段音樂學科過程性評價方法與策略》和王思思老師的《音律和諧聲美韻濃——談小學合唱教學中的音準的培養》獲得區二等,朱享瓊老師的《巧用音符策略扣開評價之門——談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評價方式的有效運用》獲區三等獎;黃素燕老師的案例《“樂藝章”在呼喚,音樂之星在閃耀》獲得區二等;朱享瓊老師的微課評比榮獲龍灣區微課製作三等獎。

四、重視音樂素養,展示學生風采

學生方面:校合唱隊《canyouhearme》和《小星星》獲區藝術節一等獎;戲劇《半夜雞叫》獲二等獎;陳漫妮的獨唱《哦,香格里拉》獲區二等,由舒文等同學的組合《我家住在黃果樹》獲獨唱三等獎;陳丹垚的揚琴《春到清雲江》獲獨奏一等獎;項乾的鋼琴《舒伯特即興曲》獲三等獎;雙人舞《曾經的同桌》獲三等獎。

為檢測音樂課堂對基礎音樂知識的落實,根據大綱定的基本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基本情況,各級段教師擬定音樂學科測試的年採用演唱和卷面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檢測。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音樂組全體成員將繼續響應學校教科室的號召,不斷充實教研內容,豐富教研形式,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我們會一直走在教研這條路上,風雨兼程!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3

XX年10月19至21日,浦江縣研培中心組織了各中小學專職音樂教師教研活動。本次活動內容是赴上海蔘加XX年"爵士上海"音樂節的'盛宴。接到此通知後,我興奮不已,激動萬分,盼望着那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這次音樂節延續四天之久,10月18日晚是歐洲新爵士領域的大師級人物eriktruffaz的四重奏表演;19日晚是世界級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garrett的四重奏表演;20日晚是格萊美最佳靈魂福音六人人聲團體take6的表演;21日晚是世界頂級爵士鋼琴大師mccoytyner的表演。

我們有幸欣賞到了世界級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garrett的四重奏表演。他們所演奏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音樂個性,駕馭音樂的能力也非常強。我想這與他們在多年的人生歷練中同樣踏實地付諸於音樂實踐是分不開的。在他們的音樂中我彷彿聽到了他們對音樂的吶喊,我彷彿看到了他們對音樂的執着與堅持,真是大飽耳眼福啊!到至今回想起當日的情景,心情還是澎湃萬分。

10月20號上午我們來到了上海市建平世紀中學。在該學校直屬教育局領導與該校辦主任史老師的細心指引下,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系統、管理模式以及上海建平世紀中學的教學模式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發現上海的教育模式還是比較開放式的。例如他們的學校都會組織每個星期"快樂半天"的活動,類似大學的選修課。學校開展各項專業課程提供學生們選擇,中途學生如果發現該課程不適合自己也可以通過向學校上報退此專業課再選其他課程。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們輕鬆的學、快樂的學。加上學生本身的素質也比較高,學校會提供給他們展示的平台,每月組織一次音樂會,供大家報名參加與觀看欣賞。上海的教學模式也非常注重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例如音樂課教材經過幾年的試教已經正式定為由音樂、美術、舞蹈三和一的教學形式。這更考驗了專業老師的綜合能力以及教學水準。

聽了史老師為我們上的《肢體語言心靈律動--走進踢踏舞的世界》,我有以下幾點感觸。第一,我覺得在他們的課堂中老師與同學間的相處、互動非常之和諧。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也非常平等,不會有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就是在下面聽的感覺;第二,教師的提問都是由學生自主回答出來的,教師只是做了一個簡單小結;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第三,整堂課的節奏教師把握的非常好,從導入到切入主題到初步學習踢踏舞到深入學習再到課後擴展部分還有教師的總結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時間把握的也非常好,內容也很豐富。整的來説整堂課教師上的非常輕鬆,學生聽得也非常之愉快,真正做到了育教娛人。教師能夠自我示範做與自己所教科目不相關的內容,從中也體現了教師自身的素質也非常高。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會繼續努力,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為今後的教學生涯紮好基礎,為自己的教育事業增添光彩。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4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動,我們音樂組的四位老師一起討論制定本學期的教學進度計劃。我們針對每個年級的教材,進行認真細緻的學習,研究教師用書,並對教材進行挖掘,紛紛提了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我們明確了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並將按照所制定的目標和措施在課堂中實施。同時,更加明確了學校對學生課堂常規的要求,和具體檢查方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按學校課堂常規去要求學生,使課堂教學的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本次教研活動,我們就如何讓學生在生活和活動中體驗音樂學習這一主題展開討論。《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可以振奮精神、陶冶情操、開發智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遵循音樂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音樂,又能反作用於人類生活的原則,音樂教學如何用生活、活動激活音樂課堂,讓音樂點綴生活,讓孩子們在生活和活動中體驗音樂學習,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發現音樂、欣賞音樂、創造音樂,同時通過感受音樂來感受生活,成了音樂教師研究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最後總結出以下幾點:

1、音樂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生活和活動相結合。

2、音樂教學的方式要與生活相鏈接。

3、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音樂,主動參與探究音樂。

4、以“活動”為支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音樂教學。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5

在忙碌、驚喜、感慨、反思、困惑中,20xx學年第一個學期的工作又將接近尾聲了。回顧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讓我感慨頗多。首先感謝領導的信任和支持,讓我有幸擔任了音樂教研組的組長,讓我有了這樣一次鍛鍊的機會。其次,我要感謝我們音樂組所有組員的支持和幫助,是你們積極踴躍的參與,讓我的教研組長工作以及本學期的教研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讓沒有組長經驗的我有了前進的動力。

幼兒園教研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一項常規性活動,與幼兒園保教工作同步相融,在幼兒園工作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拙劣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音樂組的教研活動以幼兒發展和教師發展為中心,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精神為指導,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從我園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教研工作職能,開展多項互動研究,紮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我們所有成員本着“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實踐、不斷進步”的思想。積極參與、積極探討,取得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給我們的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起步,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隊伍建設——教研組建設的起點

新的學年、新的起點,本學期我們與美術組共同協商,根據每位老師的特長進行了分組,本學期我們音樂組共有教師15名,園級名師4人,骨幹教師6人,青年教師5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青年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能虛心學習,積極進取,中年教師睿智而大氣,毫無保留地將教育、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本學期大家團結奮進、積極參與、值得高興的是大家越來越重視音樂教學,而且大家都有了嘗試音樂教學的勇氣,相信我們今後的音樂教學工作一定能逐步凸顯特色。

二、課堂——教研組工作的源泉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我們音樂組認真制定教研活動計劃,使教研工作常規化、系統化、制度化、精細化,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展開教學研究活動。我們認真組織學習、重温《保教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繼續學習音樂教學的理論,將理論融入到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習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等,相信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才能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幼兒,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去探索問題,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那麼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學技能。通過共同研討學習,音樂教研組的整體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研討——教研組建設的依託

1.名師課堂觀摩

一直以來我園的音樂課堂教學一直是大家少於嘗試的教學領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大家缺少嘗試音樂教學的方向,對音樂課堂教學的開展缺少觀摩,本學期按照計劃組織教師觀摩了上海名師黃穎嵐老師的《想唱就唱》通過觀摩、瞭解音樂課堂教學的一些形式,瞭解老師教學的一些手法,觀看專家的點評,讓我們瞭解音樂課堂點評的方向。組員們還積極撰寫了觀摩體會,相信我們在觀摩、反思中能對音樂課堂教學有所啟發,更好的實踐我們的音樂教學。

2.“行為跟進”教學研討

“行為跟進”教學研討是幼兒園近年來的教學研討形式之一。研討活動中可以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我們重點圍繞音樂教學活動設計中目標和環節流程來展開研討。同時我們還開展了聽課評課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們立即進行研討。首先執教者提出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困惑和不足,然後由其他教師分別對活動進行探討,大家共同分析診斷,尋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幫助執教老師修改教案、教具等,為下一次的活動提出更有效的方案。通過老師們的建議,執教老師進行反思、修改、在實踐,通過共同的研討、實踐,幫助執教老師更好的提升教學能力。幫助聽課老師提升聽課、評課的能力。本學期,小班組的高愛華老師、中班組的徐旭老師、大班組的馬穎嬋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學研討課,通過大家的共同探討,有效提高了教師們的音樂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增添了教研活力。

3.組長引領展示

本學期值得高興的是,組長們都踴躍嘗試音樂課堂教學的展示,本學期的組長引領課為組長們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過嘗試、實踐、反思,組長們提升的同時才能更好的帶動教研組的建設。本學期何冬亞老師、張鳴霞老師、張鳳娟老師、李英老師,分別進行了音樂教學的展示,相信大膽的嘗試,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收穫,讓我們的音樂教學得以更好更快的提升。

四、反思——教研組建設的新起點

首先要感謝各位組長對我這學期工作的幫助,但對於我來説,由於是新手,可以説對於如何更好的開展好教研組的每一次工作,還有待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摸索。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大家還要給我更多的幫助和指導。

其次説説本學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拓寬我們的思路、增強我們的知識面。

2.更好的關注我們的“常態課”教學,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對於音樂課堂的駕馭能力。

3.重視教師的基本功培訓,採用更多的形式,提升教師在彈、唱、跳等的基本技能。

4.利用組內具有特長的教師,給老師以引領,幫助大家共同提升。

5.利用課堂實踐,提升教師對音樂藝術課堂的評析能力。

6.重視對幼兒藝術技能技巧的培養,多開展豐富的活動,培養孩子對音樂藝術的熱愛。

以上是我對一學期以來的教研組工作的總結,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我們的教研工作還在成長階段,缺少教研資料和經驗的積累。我們會不斷反思與改進。相信我們的教研組工作會越做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lkez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