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9篇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9篇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9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近日,網上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並開設了社會範圍調查問卷“您眼中的大學生創業”同步進行,真實反映當前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是本次調查的初衷,同時將大學生的想法與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兩相比較,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大學生創業”網上調查歷時一個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樣本。其中約四分之三為男性,女性受訪者僅佔25.1%;18-22歲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為63%;18歲以下有17%的受訪者。廣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訪人數的前三位,比例為15.8%、10.2%、9.7%。43.9%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歷受訪者佔41%;碩士也到了近3%。整個受訪者中,在讀學生與應屆生相加比高達59%,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也有17.2%的比例,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報告》。

創業深入學子心

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所謂衝動,便是一剎那,一瞬間的感性認識。無須具備條件,也無須考慮結果與後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而在其餘96.4%有衝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有衝動並已着手開始了創業。絕對的佔有率告訴我們,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裏普及。

創業目的多樣化

求學,做事總應有個原因與目的,方能選擇方法去達到,去實現。創業只是手段,背後的原因、目的則各不相同。有35.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比“積累財富與經驗”的選項高出7.6個百分點。可見,財富與價值之間,大學生們並不一味青睞後者。更有趣的是,在傳統的自身價值、財富、經驗之外,調查還發現,有18%的學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達9%的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喜好與個性漸漸成為了創業的原動力,但也表明了大學生對於就業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學生覺得創業不識為就業的一條出路,顯然這部分學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艱難和創業帶來的好處,未能正確看待“就業”與“創業”的關係。

調查顯示,學生對創業目的很明確,但對創業本身的預期卻顯得含糊不清。在“您對創業的預期”調查選項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只作過渡打算,沒有明確預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學生,雖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仍不透徹明瞭上市的過程及意義,更多的只是一種希望或奢望。

“最佳時機”與“最適合行業”

可能是出於理論加實踐更合理的因素,80%的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工作幾年後是創業的最佳時機,13%的學生則認為在校創業是最適合的選擇。當被問及哪類行業最適合大學生創業,服務業脱穎而出,佔到31.7%,快速消費品和批發零售業跟隨其後,分別達到23.5%、22%。而被事實證明,能獲取最大利潤之一的IT業卻只有21%的學生選擇。

雖然兩個大學生心目中的之最,並不起任何指導作用,卻也不是無中生有,空***來風。行為與意識同步,與其説是學生們的認為,倒不如説是他們未來創業的方向。

缺少啟動資金成為創業殺手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7%的正在創業人數量清楚地表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地説還不具決定性。是什麼阻礙了更多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衝,數據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缺少社會經驗”和“缺少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這兩個大學生創業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佔到24.8%和20%。不得不承認,除去兩個極少能獲得第二與第三位選項資本的學生,前三位“一無所有”,但卻有着創業想法的學生佔到了大多數。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我有幸到廣東電信羅定分公司實習,在將近一個月的實習期裏,我初步接觸大電信公司的一些運作,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

我被安排在ADSL社區實習,負責指導我的是一名姓董的班長,而實習內容主要是ADSL的安裝與維護。經過班長的悉心教導,很快我就熟悉了ADSL的各項原理,實際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實習體會。

第一:真誠待人。我剛來報到時,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於和他們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們説太多的話,而且對工作未曾瞭解,開始覺得不太適應。後來我慢慢發現,只要真誠待人,虛心請教同事,他們也很樂意和我交往。還教會我一些技術,由此我深感真誠的重要性,在公司裏不但要學會如何做事,而且要學會如何做人。正確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它會關係到你能否開展工作。孤芳自賞並不能説明你有個性,過於清高是很難融入大集體的。

第二:不要偷懶。我曾問班長:什麼樣的員工在企業裏會受歡迎?他的回答是不偷懶的員工。我覺得很有道理,試問有哪個老闆會喜歡懶惰的下屬的?於是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多幹活,盡力把本份工作做好。還記得我曾在超市做兼職時,主管很討厭在工作時幾個人圍在一起聊天的事,所以在工作的時候,就算是生意很淡的時候也不要聊天。由於我時刻牢記這一點,最終努力沒有白廢,我以良好的表現完成了實習。

第三:勤學好問。剛來到單位時,我對很多方面都未熟悉,這就需要我勤學好問。因為經驗是很重要的,我發現引起線路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沒經驗就很難處理問題。例如有一次,班長接到某音像店的報障後,趕赴現場發現户主的網絡下行速率不正常,他先後把電話線,調製解制器,甚至電纜也換過仍未解決問題,最後他把端口也換了才排除了故障。遇上如此複雜的問題是比較少見的,可能連經驗豐富的員工也感頭疼。經驗不足的我更需多請教他們。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問人之前要分清哪些問題可以問,哪些問題不該問。還要注意在什麼時候問會好一點。比如新來的員工就儘量避開報酬這個話題,不要對薪水太在乎,對於新人來説,能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講究條理。年輕人剛到工作單位時往往會表現急躁,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於表現自己可能會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我們要抱着踏實的態度來做事,虛心點往往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其實我發覺前輩做事有一點很值得學習的,就是他們做事很講究條理,他們遇到問題會一步步去解決,而不是驚慌失策。例如他們在接到故障時,首先會根據用户的反映來分析情況,然後問清楚對方的地址和聯繫方式,當懷疑是用户的電腦故障時還要帶上手提電腦去監測,最後才派出人手去收復,這種做事方式就很有條理,不會做一些無用功,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受他們的影響我也慢慢變得做事不那麼急躁了,這真是很難得的工作經驗啊!

今次的暑期實習帶給我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經驗,更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實習期間還結識了一些好朋友,他們給予我不少的幫助。俗語説:紙上得來終覺淺。沒有把理論用於實踐是學得不深刻的。當今大學教育是以理論為主,有機會走進電信公司去實習,對我來説是受益不淺的。我就快畢業走向社會了,相信這次實習對我日後參加工作有幫助。感謝在這期間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為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宣部、考試要求,不得不學”的佔22%,“沒去想過”的佔7%,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您經常閲讀有關法律方面的報紙雜誌嗎?”時,認為“偶爾會”的佔61.5%,“經常會”的佔7.3%,“幾乎沒有”佔30.3%。在問到“您是否會通過一些渠道瞭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文件?”時,回答“偶爾會”及“不會刻意去了解,但會被動了解到”的佔到86%,回答“會,經常”的及“不會,沒那精力”的都是少數,分別佔8.3%和6.4%。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無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大部分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同時他們的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1、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甚少 承認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面有缺失的佔了45%,雖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於實踐的佔了29%,能夠掌握並應用法律的僅有少部分人。被調查的同學中,近80%的人對法律援助僅限於聽説過,知道並且瞭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學生法律知識的來源 大學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樣,其中通過課堂和電視新聞獲得法律知識和最新資訊佔最大的比例。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繫,並且課堂上課時有限,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受法律氛圍的薰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大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並不重視基礎課。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通過調查可知,76%的人都沒有維權的經歷。由此可購買,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較為淡薄在被問及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是否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只有35%的人選擇會簽訂合同,而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沒必要或者無所謂。這就表示了大學生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在大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有50%的人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大學生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學生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這種情況着實令人擔憂。法制宣傳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隻有45.45%的同學知道。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並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與法律知識缺失。

4、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公平公正的決心。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抱着一種只要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觀者心理。當大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違法亂紀的行為時,40% 的人選擇用沉默面對,有些人説:我們的力量太薄弱,和他們抗衡那就是以卵擊石。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的勇氣和責任感。在現實的競爭和壓力環境下,一些學生開始變得重實恵、求實用,趨於以實現自我為中心,對有困難的人缺少同情心、對社會集體缺少責任感。

5.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方面。大學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對法律的作用有較清楚的認識,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理也較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方面還比較欠缺。在問到“你認為法律的主要作用?”時,認為是“保護公民的權利”的佔67%,認為是“鞏固國家的統治”的佔44%,認為是“規定公民的義務”的佔20.2%,認為是“處罰違法犯罪”的佔35.8%,回答“不清楚”的佔1.8%。在問到“制止違法行為用哪種方法合適?”時,回答“打110報警”的佔45%,回答“看情況而定”的佔55%,選擇“挺身而出”、“ 叫別人去制止”的都是少數,分別佔1.8%和0.9%。在問到“如果你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慮的解決方法是”問題時,回答“儘量爭取調解”的佔61.5%,選擇“通過打官司,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的佔26.6%,選擇“武力擺平”的佔9.2%,“向學校反映,等待學校處理”的佔19.3%,“其他”的佔10.1%。

6.對大學生犯罪問題的認識方面。當前大學生對身邊個別同學的犯罪問題態度方面與社會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對個別大學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在問及“你對大學生犯罪問題怎麼認識”時,回答“很正常,大學生也是社會成員的一分子”的佔46.8%,認為“不可理解,畢竟大學生都受過較高教育”的佔26.6%,“不好説,反正自己不會犯罪”的佔24.8%,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你認為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時,同學們對原因的分析認為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82.6%的人認為“個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68.8%的人認為“法治意識淡薄,抱僥倖心理”,64%的人認為“家庭畸形教育”,62.4%的人認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39.4%的人認為“客觀現實所迫”,33%的人認為“學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夠”,回答“其他”的則佔7.3%。

7.對社會法制環境的展望方面。大學生對我國當前的法制環境不太滿意,但對法律的前景還是持樂觀的態度。在問到“我國社會中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將如何?”時,回答“越來越多”的佔45%,“逐漸減少”的佔22%,“保持現狀”的佔11%,回答“不知道”的佔20.2%。在問到“你認為對於當前社會存在的許多醜惡現象,是否通過加強法制或完善法制而解決?”時,回答“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的佔72.5%,認為“難説或不一定”的佔24.8%。

(二)原因分析

從總的情況看,自從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整體情況來看已有明顯提高。但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法制觀念淡薄,在教與學兩個環節都存在不足。第一,教學方面,《法律基礎》課時有限,從各高校的課時設置來看,全課程45課時到54課時,有的安排多些,有的少些,但法律部分的課時數為2/5左右,也就是20學時左右,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地展開。加之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受專業侷限,對專門教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把握,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的教學效果;第二,學生方面,學生學習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守法相脱節,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不夠。一方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損人利己,不懂得對他人權利的尊重,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三)就新課程體系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幾點對策

1、學生自身意識的提高

學習法律知識對於大學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於他們將來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關,學生自身應更加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同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追求。現實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學生道德方面的問題已經做出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多瞭解些法律的相關報道,閲讀參考法律書籍,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

2、學校需加強對法律教育的重視

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並予以重視。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益,而不是選擇沉默或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 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使學生能在自主參與、身臨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啟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產生的效果會更好。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3、開設法律諮詢室並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開設法律諮詢室,定期開展法律諮詢服務,專門負責學生的諮詢預約接待工作,同時適當安排專業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在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校外主體的侵犯時,可以免費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建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法律諮詢服務和正確引導。解答學生關於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同時,通過與學生違紀申訴制度相聯繫,協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緩解各種校內矛盾。

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可以推進高校依法治校的進程,尤其要對學生工作管理幹部、專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和主要學生幹部進行重點培訓。開展法律知識交流會,解讀校園法規,交流學法心得,開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其中通過加強對法學專業社團的指導,通過社團活動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建立網絡,高校法律諮詢室應安排機構成員聯繫掛點院系,建立專業教師聯繫班級,各級學生會、班級設立法制委員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學習、宣傳、應用的網絡。協助學校各級黨團組織開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背景

在教學中,我們一線老師會發現,在學習新課之前,學生凡是在課前做好預習的,課堂上就能積極參與、大膽發言;而沒有在課前進行預習的,就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產生共鳴,直接影響了學習新課的效率。我們都知道,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有效途徑,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學習就會事變功倍。而且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

針對以上現狀,我組覺得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進行一番研究。於是,對本校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本校中高年級學生目前的課前預習現狀,尋找學生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進行有效的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調查內容

本問卷分別從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主動性、預習的有效性、預習內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四、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校三、四、五、六年級隨機各抽30名學生。共發出問卷120張,收回有效問卷120張,收回率100%。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結果分析

1.你認為課前預習有必要嗎?

可見,學生們普遍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並且在動機上也認為應該對新課進行提前預習。

2.上新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於預習的重視度仍然不夠,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3.你喜歡預習嗎?

可見,作為旁觀者,學生認為預習有必要;但作為實施者,在主觀認知上卻不喜歡預習。

4.你之所以預習是因為?

由圖可見,少部分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目的是積極的,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學是為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任務,這樣的預習目的不利於預習習慣的養成。

5.老師沒有佈置或忘記佈置預習時,你會?

可見,被動預習現狀仍然很嚴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主動預習意識強,預習習慣良好。

6.你預習時,父母會給予你指導嗎?

可見,只有極少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很關心。大部分學生家長完全不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或是將子女完全交與學校和老師。

7.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

29.74%的孩子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會請教別人或查資料,説明這些孩子的有積極主動地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意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強。51.46%的孩子願意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利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講來進行解決。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問題,直接跳過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會這個問題了。可見,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提出問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預習的內容和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8.預習中你使用過教學參考書籍嗎?

可見,在課前預習中,學生缺乏獨立性,表現為過多地依賴參考書進行預習。

9.使用參考書是為了?

可見:55.73%的孩子使用參考書是為了上課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孩子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重視,30.01%的孩子是為了把作業做正確。從這裏可以看出孩子們參考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鍛鍊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動機不利於預習習慣的正確養成。

10.你認為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果嗎?

可見,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課前預習是有效果的,説明對於課前預習的效果是親身體驗到其價值的。

11.你認為自己預習能解決哪些問題?

可見,大部分孩子在預習中認為自己能認識生字詞,能讀通、讀熟課文,能理解重點詞句,對於預習內容能正確認識。

12.你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多項選擇)

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學生字詞、讀通、讀熟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少部分同學能質疑問難,試着完成課後問題。由此可見,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不夠。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六、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存在不少問題:

1.不重視課前預習

老師不佈置預習任務,有些學生他就不預習;有的雖然也進行了預習,但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屬於被動接受,不是從自身的需要主動進行。學生對課前預習普遍重視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

學生對新課的預習內容側重於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學生預習任務完成後,主動去做課後習題進行檢查的很少。絕大部分學生所採用的方法比較單一。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發現問題並質疑問難,而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是沒有創新精神的,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3.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在預習,但卻不善於思考,流於表面形式。由於沒有精準的'目的性,所以有時採取的方法不夠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4.不善於內化資料

學生在預習中出現問題往往不通過相互間的合作、交流來解決,喜歡藉助於參考資料。參考教輔資料解決相關問題是一種比較不錯的預習方式,但絕大部分學生照本宣科,不能將 所參考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對思維會產生束縛,不利於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七、調查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來看,我覺得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我們要在思想上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並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動態,而不是讓他們隨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時,更要讓學生不要依賴教參,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於預習,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其興趣。要創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同時,我們對於學生的預習內容要及時評價,注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等,從而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前預習。

3.在研究開始階段,我們對於學生預習的內容、預習的步驟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要明確預習的要求和目標。此過程的指導要有“扶”有“放”。對於預習內容,我們應讓學生逐步指導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並把預習的問題用標誌記下來,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解決的渠道;對於預習步驟,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預習時應該以各種方式的讀為基礎,爭取將預習任務在讀中完成。閲讀是理解的“知音”,我們要讓學生讀多讀、有任務的讀。

4.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中高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預習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在抓緊預習底線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分層要求,因材施教,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後進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機制。我們應建立全面覆蓋的聯繫網,應注意與家長、班幹部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教育的輔助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裏完成的,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和學生幹部的配合監督。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此次活動以社會學院歷史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安徽師範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33題將下列幾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學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説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脱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再如第29題上大學後,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其中33%的同學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此可見,大一學生在學習上急需得到指導並尋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第3題你業餘時間主要做什麼?中選擇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xx%的同學選擇上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7題中你認為每個月生活費對自己是否是一種負擔,造成心理壓力?有60%的同學認為沒有壓力。以上都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33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你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學認為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而在第8題,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樣,在第29題上大學以後,你覺得最大的挫折是什麼?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的同學佔到33%,與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人數相當,這體現了學習方法與人際交往是與此次調查中同學們反應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20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應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題你覺得現在學校與你理想的大學有多差差別?中,有56%的同學選擇很大,這反應了同學同學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中的學校還是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題你覺得自信嗎?,有69%的同學選擇了不自信或有時不太自信。在第5題現在自己在大學生活中,你認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自信,這兩題都反應了我們的同學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題中關於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嗎?常常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嗎?只有2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在第26題:你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嗎?你在為之不懈奮鬥嗎?只有31%的同學認為是。這兩題又都體現出同學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明天沒有信心。以上的幾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説明同學在心理上並沒有達到平衡,理想總是與現實存在差距的。

本次調查充分反應了以社會學院xx歷史班同學為典型的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調查研究社和xx歷史班表示衷心感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小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直接地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中小學生消費狀況,把握中小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當前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為此,我們對高新區內的主要中小學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瞭解這些學生當前的消費現狀及對正確消費觀的理解程度。調查結果如下:

一、當前中小學生消費傾向:

1、理性消費是主流,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得到繼承和發揚。

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中小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性價比”,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調查中發現有53%的中小學生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這個結果表明,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飲食方面支出居於250——3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數據受限於學校的物價水平,但還是可以反映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2、書籍消費成為學生消費一大亮點,消費比重增加。

隨着現在文化市場的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説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家長對於孩子購書也持贊成態度,總希望孩子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消費的一大消費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費在中小學生消費羣體中悄然抬頭,壓歲錢是中小學生消費的主要來源。

不少學生春節期間都會收到一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這些“小富翁”成為無節制消費的主力軍。調查顯示:有55%以上的學生壓歲錢達千元。其中,超過半數表示把這些頻頻而來的壓歲錢花在購買電子奢侈品、購買名牌服裝和同學聚會上。

二、當前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食品安全意識需培養和加強。

在調查中,當問及對校園外小吃攤上“油炸食品”、“三無食品”的危害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食品保質期、非食品添加劑等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承認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識還有待於學習提高。當問及是否注意商店有相關證照時,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到證照齊全的商店消費的意識。可見,當前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需要培養和加強。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粧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2%的同學在300元以下;有48%的同學在300——500元之間,有37%的同學在500——1000元之間;有3%的同學月消費1000元以上。可見,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理由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有些男同學買鞋一定要國際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一定要父母買名牌衣服,甚至有非名牌不穿的嗜好,以滿足自己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的慾望等。這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特別在對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調查中,這一現象較為突出。

三、當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學生在消費上出現食品安全意識不強、攀比、奢侈浪費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今天的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四、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的建議:

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

1、加強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我們認為今後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

2、作為家長應區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買書、買練習本,家長就應滿足孩子並讓他自己去購買這些東西。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對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嚴辭拒絕,並向孩子講明道理。總之,家長要牢記的一點就是千萬不可對孩子有求必應,縱容孩子花錢。也不要與人攀比。如果這樣,會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優越,會使家境貧窮的孩子感到自卑,兩者都有壞處。

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調查分工:董亞楠(記錄)謝瑾(觀察)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充分發揮消保委已建立的校園內各消費維權聯絡站(點)的作用。

通過形式多樣的消費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加強對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大力開展“新消費”理念的宣傳,倡導理性責任消費。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的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我從小開始就戴上了眼鏡,因為我的眼睛患了弱視和散光,從此,電視、電腦就與我劃清了界限。即便如此,我在七歲時還是患上了近視。我的周圍,患近視的同學很多,因此我很想弄明白他們又是為何患上近視的。於是,我對小學生近視原因進行了調查。

調查

1、我上網查閲資料,瞭解一般人是怎樣患近視的。

2、我打電話給患近視的同學和朋友,問他們是怎樣近視的。

3、我到綿陽市眼科醫院諮詢趙定中院長,小學生患近視的原因。

分析

我在調查中發現,近視在12~18歲為高速發展期。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每年,患近視的人數呈遞增趨勢,而且近視度數大增,上千度的近視眼都不是少數。學齡前兒童用眼不多,但患近視的比例也大為增加。

結論

1、學齡前兒童患近視主要是因為先天性眼球發育不健康導致,如弱視、斜視、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導致近視產生。

2、小學生近視主要是因為看電視和電腦時間過長;讀書、寫字時不注意距離與姿勢,不注意光線與照明;不認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導致眼部疲勞,而導致近視產生或加重。

3、中學生近視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因為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功課多,户外活動少,導致用眼過度,加重近視。

4、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和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視的重要原因。

5、患近視後未及時治療或不戴眼鏡,加重近視程度。

建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

1、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2、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光線要充足,堅持做眼保健操。

3、要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不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4、要定期到眼科醫院做檢查,及時發現眼病,及時治療,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前言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人類社會開始由工業社會向信息時代過渡,跨進第三次浪潮文明,其代表性象徵為“計算機”,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1973年4月3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機,1987年手機首次出現在中國大陸,至今短短二十多年,手機經歷了無數次“變身”,由最早的“大哥大”到現在可以與電腦相媲美的智能手機。而隨着手機價格和通訊資費的降低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正如古詩“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描述的那樣逐漸普及,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隨着手機功能的增多,手機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更多的被用作一種信息終端與娛樂載體。人們對手機的要求越來越高,手機一族的興起也引來更多的社會關注。近幾年來,我國手機的擁有量不斷增加,截至20xx年我國手機用户總數達12.86億,尤其在我們大學生中更是日益普及。而在大學校園裏手機已成為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傳播媒體,手機文化所帶來的影響開始顯現,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個性心理髮展等方面產生着深刻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給還問題的解決提供相關的依據,我們設計了本次調查。 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

2)大學生使用手機對學習方面,交往方面,價值觀的影響3)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及態度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我們對象為武漢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在校大學生。針對本次調查的

要求,我們採取在不同時間段,圖書館的不同樓層進行隨機發放問卷。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一共發放100份問卷,回收100份問卷,問卷的回收率達到了100%,其中有效問卷88份,問卷有效率為88%,其中男生48人,佔54.5%,女生40

人,佔45.4%,回收的男女比率相當,由於保證隨機性,本次的抽樣數據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可以為調查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數據。

本次調查數據採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將文字數據轉變為較易處理的數據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樣本結構

表一:樣本結構

本次調查樣本數據符合計劃中所要求的數據,可以作為此次調查的有效數據。

(二)、在校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

問題1:到目前為止,您一共擁有過幾部手機?

由分析所做圖表可知 在有有效問卷的88份中,佔比最大的是擁有過3部手機,其次是兩部。少數人擁有過四部及以上。極少數人只擁有過一部。 由此,可以得知,在大學生的開支中,手機消費佔很大比重。同時可以看出大學生手機更新很快。對手機的新鮮感越來越快。 問題2:您每月使用流量是多少?

由環形狀圖二可以看出 在有效問卷的88份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每月流量在

151兆到400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400兆以上。只有少數人在0-70兆和71

到150兆。每月用量71兆到150兆所佔的比重比在0到70兆所佔的比重要多。經數據統計可知:在手機流量使用上,大學生每月使用流量較多。多分佈在150至400兆之間。由此可知。網絡連接對於大學生來説十分重要。手機對於他們來説不僅僅是短信,打電話。通過網絡聯繫更加頻繁。 問題3:您平均每月手機的直接消費是多少?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同學們中的近視眼、小胖墩日漸增多,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體育鍛煉。同學們大多喜歡上體育課,可是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展開了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

1.調查、走訪同學及家長,瞭解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運動情況。

2.上網查找資料,瞭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二、調查情況:

五(8)班共36人。每週運動次數兩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運動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別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報告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報告。男生以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騎自行車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為主。全班大約60%的同學沒有運動的習慣。

三、家長的看法:

1、支持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家長的看法:

( 1)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孩子的成長。

( 2)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精神。

2、不支持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家長的看法:

(1)認為學習更加重要,體育鍛煉會浪費學習時間。

(2)擔心體育鍛煉中的安全問題,擔心孩子受傷。

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不同的體育運動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

例如:球類運動可以鍛鍊我們手腳的運動能力和反應能力,長跑可以鍛鍊耐力

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報告社會實踐報告。

2、體育運動有利於培養我們良好的個性。它使我們正確地面對失敗和挫折,在競爭中形成健康、積極、進取向上的個性。

3.體育運動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增進了友誼,學會了團結協作。

五、建議:

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多參加體育鍛煉,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rqx7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