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七篇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七篇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七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本文通過對民營高校千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對部分民營高校的走訪,分析當前民營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設想提供良好的依據。

關鍵詞:民營高校;問卷調查;學生人文素質

在當前的大學校園裏,文學逐漸失去了大學生的青睞。同學們津津樂道的多數是偏向於追求時尚與物慾的享樂話題,快餐式的作品取代了古今中外高品味的文學作品。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行為不文明,生活品味較低,自理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不強,心理承受能力差,功利主義色彩較濃,抵禦各種錯誤思想文化的滲透和侵蝕的能力較差。大學生漢語水平普遍下降,現在不少大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較差,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禮節等人文知識知之甚少,文化斷層的現象在新時代大學生身上表現突出。因此,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兼具公辦高校品牌資源優勢和民辦高校機制靈活優勢的民營高校迅速崛起,全國有200多所民營高校,承擔了本科生擴招任務的近三分之一。民營高校在高校的行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要求,民營高校的專業設置應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人力資源市場急需的短線專業。民營高校強調的是培養專業人才,並沒有把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提到重要位置。

民營高校的招生是通過學院辦學所在的省市,根據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的招生計劃的基礎上,實施降低分數的方式進行的,即三類本科院校。這樣,生源不同於公辦高校,那麼,教材的選用、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重點要求等都應該有不同於公辦高校的地方。本文通過對民營高校千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對部分高校的走訪,分析當前民營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設想提供良好的依據。

民營高校要健康發展,並在高校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除了要對抓好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調查總結:

1. 調查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共設計了20道題,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具普遍性,對本校和重慶其他民營高校學生進行了調查。主要是瞭解民營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狀況,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設想提供良好的依據。共發出10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36份。回收率93.6%。從這次調查的結果看,反映了民營高校學生人文素質基本狀況。

2. 調查結果

(1)學生語文基礎狀況:

學生上大學前的作文成績是中等水平佔69%,優等和及格水平各佔16%、15%;對以前學過的內容還能背誦的學生佔50%,能背一些佔36%,不能背的佔14%。

(2)學生對文學的愛好情況:

對文學很有興趣的佔24%,有一點的佔65%,沒興趣的佔11%;在喜歡的文學作品類型中,小説佔52%,散文佔37%,詩歌、戲劇各佔7%、1%,都不喜歡佔3%;讀過的課外書籍中,文學作品很多的佔40%;86%的學生會被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感動;中國四大名著全讀過的學生只佔9%,83%的學生讀過一些,根本沒讀過的佔8%;閲讀名著的方式選擇看電影或電視的學生佔56%;平時有寫作習慣的學生只佔18%,27%的學生平時從不寫作。

(3)語文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對語文學科重要性的看法,65%的學生認為學語文對其他學科有很大幫助,認為沒幫助的只佔2%;對語文課的喜歡程度62%的學生是一般,34%是喜歡;背誦課文的原因64%的學生是因為老師要求或為了應付考試,只有18%的是出於喜歡;漢語與英語比較,認為英語重要佔61%,認為漢語重要的佔20%。

(4)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瞭解:

85%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國學”,不感興趣的佔10%;儒家經典著作,能全部説出來的佔9%,能説出一些的有72%,幾乎不能説出來的有19%。

(5)學生對當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評價:

65%認為一般,24%認為不太理想,只有9%認為有進步。

二、現狀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民營高校學生人文素質基本狀況如下:

(1)學生語文基礎一般:

學生以前的作文成績大多數是中等,曾經學過、背過的內容只有50%的學生能夠背誦。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學到的知識是不紮實的。

(2)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不濃:

影視文學作品、漫畫作品等文學快餐代替了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的學生沒有寫作興趣。

(3)語文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太高:

學生對語文學科是比較看重的,但實際學習情況是不滿意的。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學語文對學其他學科是有很多幫助的,但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與之矛盾,因為考試或老師要求而學習,並且很少閲讀文學作品,這樣的矛盾現象是存在的,並且在問卷調查中顯而易見。

(4)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瞭解太少:

對“國學”以及傳統的經典著作知之甚少,因為中小學校的教育更多是針對考試,與考試無關的知識在教學中就很少涉及。並且表面看來,這些與當今競爭激烈的時代浪潮下追逐的經濟利益無關。

(5)學生的人文素質急需提高:

時尚與物慾代替了個人修養,“強練內功”僅僅與就業相連,漸漸遠離品格修養,學生缺少文化底藴和文學素養是當今高校學生的普遍現象。

小結:

如何整合語言、文學、文化,怎麼引導學習方法,提高品味,讓學生有興趣,這是從事大學語文教學的教師需要下的功夫。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把學生被應試教育“敗壞”了的語文“胃口”給重新調試過來,然後,讓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去自學。大學語文不是中學語文的延續,要另闢蹊徑地啟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學有個概貌和了解,並教她們掌握最基本的鑑賞方法,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成為一個真正有文化根基的中國人。民營高校屬於三本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相較於其他本科院校次之,作為民營高校大學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教材、教師、教法等多方面的協調、改進工作,才能真正的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民營高校學生的人文素質。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摘要: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大學生又是創業大軍中的主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也很明顯: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是對創業大學生的打擊。對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和認識,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再次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關於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範文默認。

為此我們小組對我校學生的創業想法做了調查。本次調查範圍分為兩部分,在校大學生與畢業生,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其中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針對校外畢業生共發出問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東華理工大學北區

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學生及校外畢業生

調查內容:

1、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創業的看法、意願、方向、目的、心理等。

2、調查創業環境,瞭解社會、學校給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幫助及想創業大學生對此的滿意度。

3、調查想創業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創業素質狀況、創業傾向程度、創業團隊的素質。

調查情況總結:

1、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有男生32人,女生30人。其96%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創業。但是隻有69%的同學表示對創業感興趣(這69%的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中有90%的是男性同學,10%的是女性同學),另31%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過創業的打算,而在對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發現,選擇創業已經成功或正在創業的人數都為0。不難看出,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表示贊同,但明顯大家還是持着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的性別方面,男性同學佔多數。最後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為0。

2、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創業的受社會影響最多,約佔總人數的42%;其次是受身邊創業人員的影響,其人數約佔總人數的28%;受家庭影響與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學則各佔總人數的15%。有46%的同學選擇的創業目的是積累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有31%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提前開始人生事業;只有8%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籌備人生的“第一桶金”;剩餘15%的同學的創業目的選擇了其他。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目前較大的社會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自助創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學生創業的時候,應該對創業的環境,地點等進行評估,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應該一意孤行。

3、對於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外部條件,81%的同學認為應具備資金支持,69%的同學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65%的同學認為應具有創業團隊,35%的同學認為應有良好的經濟形勢,12%的同學選擇了有一定的辦公場所,還有1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條件。“資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係”、“良好的創業團隊”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在眾多外部條件中最為受訪者所看重的還是“資金的支持”,佔到了81%。

4、關於最吸引畢業生創業的原因,有50%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有33%的人選擇了創業成功能使自己成為主宰生活的強者,有25%的人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有4%的人選擇了創業能挑戰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畢業生選擇有強烈的創業興趣和慾望、通過創業迅速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金錢和自由的渴望這三項。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的創業的原因是想讓自身得到鍛鍊,佔到了受訪者的87%,而33%的受訪者是從解決今後就業問題的角度出發的。

5、對於“白領文化”與“創業文化”的立場,67%的畢業生先選擇“白領文化”為基礎,以此發展自己的“創業文化”,42%的畢業生認為“白領文化”的風險較小,投資較少,工作穩定,只有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文化”選擇做自己的老闆,即使冒着風險也值得賭一把,沒有畢業生選擇“打工”和“創業”只要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就可以了這一項。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現在對自主創業雖然感興趣、有想法,但更多的還是保有一種觀望的心態。

對此,本組對在校學生創業出發點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從中鍛鍊自己,讓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之路上,多一些砝碼。在校學生創業的前期,收入會比較低,學生應該樂觀看待,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應該抱怨,不應該懶惰,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報告。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調查報告《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報告》。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要] 進入21世紀後,隨着網絡的普及,網戀現象成為網絡時代的一種新生事物迅速蔓延,隨着時間的推移“網戀”這個焦點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先不論這種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是真情實感,還是逢場作戲般的隨性而已,它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可輕視的負面影響。有人因網戀而疏忽家庭,懈怠工作;有人因網戀荒廢學業;更有人因網戀拋家棄子,甚至是付出青春和生命。“網戀”已經成為現今的敏感話題,不論在現實的生活中還是虛擬的網絡世界,談及網戀的話題實在太多,以致很多人總也逃不過這樣的困擾。關於網戀,人們各有各的看法和態度,有的避而遠之,有的覺得無所謂。雖然一些調查證明網戀成功的概率不止千分之一,但網戀中的人早已超過了千分之一,甚至更多。為了探究其因由,瞭解人們對網戀的看法和態度,進一步瞭解網戀的正負面影響,於是我們就網戀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

“網戀”是一種以現代網戀空間及電子媒介物為主要溝通手段的人際情感交流,不以婚姻為主要目標,而是建立兩性之間親密關係為主要內容和目的的一種交往方式。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網戀愛情在全國每天都在不斷地演變着,在社會當中這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當前,我們對網戀問題的研究,主要側重於人們對其不同的態度及看法,並通過深度調查回答他們是否期待或相信網戀,網戀是否存在真愛,如何看待網戀的利弊等問題,以此為學校或網絡教育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幫助人們對網戀形成正確的認知,正確的處理網絡戀情,謹慎對待網戀。此次調研的實施集中在了暑期,由於異地關係,調查地點較為分散,調查對象針對不同的人羣,調查方法以問卷為主,訪談為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多數人對網戀這個新事物的產生並不陌生,他們一部分人認為網戀太虛幻,不現實,少數人認為網戀能滿足精神上的需要,比較贊成網戀行為。但網戀的利弊不容小視,很大程度上其危害遠遠大於網戀本身所帶來的好處。那“網戀”在人們眼中究竟是怎樣的呢以下就是是我們要分析的主體部分: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們組應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查,調查範圍主要覆蓋于山西、貴州、吉林等在其省內的城市,發放了240份問卷,其中回收了231份有效

問卷。訪問了8個人物,測試結果均屬有效。其中,從調查的男女比例來看,男生114人,佔總人數的49﹪,女生117人,佔總人數的51﹪。從調查的年齡分佈看,被調查的231人中,15歲以下的14人佔6﹪,15-20歲的85人佔37﹪,21-25歲的80人佔34﹪,25-30歲的33人佔14﹪,30-35歲的11人佔5﹪,35歲以上的9人佔4﹪。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我們的調查對象男女比例基本接近1:1,大多數以15-20和21-25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羣為主,且學生居多。

有關網戀問題的調查結果彙總表

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 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14 14 158 119 26 37 141 52 5 5 56 13 122 62

B 117 85 61 75 197 69 90 179 39 18 49 55 218 109 169

C 80 12 6 8 36129 99 177 120

D 33 3 9058 114E 11 28F 9

二、網戀的基本情況

這部分主要是瞭解一下基本情況:對網戀的態度;網戀的程度或數量;對網戀是否存在真愛的選擇;如何看待網戀的利弊。

1、網戀的普遍程度:大多數人沒有網戀經歷以及不相信也不期待網戀

調查結果表明,有14﹪的人曾經經歷過網戀或正在進行中,其中有26個人有過網戀,有8個人正在進行中。而且還發現網戀的發生與網戀人存在顯著的性題號16 31 85 10213

別差異,在網戀發生率上男生明顯要高於女生。在相信網戀這一問題上有16%的人相信並期待,30%的人選擇相信但不期待,16%的人選擇不相信但期待,38%的人選擇不相信也不期待。在其對網戀的態度上,13%表示支持,37%的人表示反對,44%的人表示無所謂,6%的人選擇了其他態度。這説明大多數人對網戀的真實性存在很多的不確定,不太相信網戀,也不支持網戀。

2、網戀戀情的發展程度及情況:身邊網戀雖多但成功率很低

“網戀”關係的一般是在網友關係上發展出來的。在訪談中,我們發現,網戀形成的前提大多是因為聊得來,有好感,雙方在精神上能得到很大的滿足。但是一旦網戀促成,牽扯到現實生活,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阻礙,成功的機會顯然會降低。數據顯示: 在您身邊網絡的朋友成功在一起並且感情很好有多少?這一問題中沒有人選擇很多,8%的人選擇還算多,43%的人選擇不多,49%的人選擇沒有。在您認為網戀成功概率有多大?這一問題中認為很大的僅佔2%,認為比較大的佔21%,認為不大的佔77%。由此表明,網戀的發展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多網戀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為:不現實,不可靠,風險性高,真實性低。

3、網戀的利弊及影響:大多數人認為網戀弊大於利

通過調查發現只有27%的人認為利大於弊,73%的人認為弊大於。在網戀的利弊上,我們在訪談中也多方面提到,受訪者的説法有如下幾個觀點:

網戀都是假的,網上你可以隨便對別人説,可以一起網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就不能。

不看好,不可靠,都是未謀面的,會欺騙自己的感情。

現在的網戀十有八九都是騙人的,現實戀愛會比較更實在些。

其實網戀本身並沒有錯,只是當事人的把握度可能會有些過分,網戀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還可擴大交往空間。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對網戀都不太看好,對網戀有些以偏概全。我們

都知道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關鍵的是我們自己怎樣的去理解、認識、衡量與把握而已。網戀也是如此。首先,網戀有它的優點,用幾個詞可以概括為真實、坦率、虔誠、自然、放鬆等,網戀作為隱蔽性很強的交往方式,能夠滿足精神上的需要,緩解暫時的壓力,給人一種無形的安全感。但是,並不是所有網戀都會以美好結局而告終,更多的是“見光死”。 痞子蔡曾經説過:網絡通常會產生三種人。第一種會在網絡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種人會在網絡上變成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第三種人會在網絡上變成他“不可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説,網上的人許多都戴着面具,在網絡上你喜歡的他,現實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個人。所以網上產生的情感不完全,網上戀愛回到現實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的,網友見面後,其結果往往是可悲的。

除此,網戀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視的,1.網戀會慢慢毀了婚姻 2.網戀會影響人的生活習慣和前途3.網戀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念 4.網戀可能會造成人格分裂 5網戀不知道你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且不真誠(欺騙) 6.網戀一般趨於年輕化不懂得愛(分不清迷戀與真愛)。7、利用網戀進行犯罪的各種手段造成的損失

甚大等等。

所以,我們要客觀地認識網戀,謹慎地對待網戀,既不迷戀,也不盲目排斥

三、結語

到目前為止,關於網戀的評價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但我們不難發現,網戀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最重要的是看我們如何去引導。可能大多數人尤其是大學生還是相信在這個網絡膨脹的社會中網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對網戀的不真實性不以為然。也許他們還缺乏對社會的瞭解,缺乏人生經驗,在追求浪漫的網絡愛情時,卻往往忽略了某些現實因素的重要性。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網戀成功率低的原因。

我們不能武斷地將網戀“判死刑”,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不現實的事情,我們應該做的是將網戀引導到健康的道路上來,使其按照正常的軌道發展,這才是當前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或者説是責任。

要真正杜絕網戀帶來的危害,首先要進行正確的觀念引導,對接觸網絡的青少年先打“預防針”,教育其明白網絡利弊;其次,要加強網絡的監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監督。此外,最根本的還得從源頭上抓起——培養足夠而健康的興趣愛好,多接觸社會圈子裏的人,健康文明上網等等。這樣,因網戀帶來的痛苦就不會在發生了。

參考文獻:

[1] 王溢涵.關於高校網戀的調查報告.理論界.20xx,(06)

[2] 肖立斌.網戀探析.石家莊學院學報.20xx,(04):

[3] 刁生富.網戀的社會心理分析.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xx(01):

[4] 駱劍琴.大學生網戀成因分析.黑龍江史志.20xx,(06)

[5] 餘開亮.網戀解讀.社會.20xx,(06)

[6] 你對網戀有什麼看法.網絡與信息.20xx,(03)

[7] 吳會.青年學生網戀分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05)

[8] 楊華健.神祕的網戀新青年.20xx,(07)

[9] 簡·馬爾克林斯.顧目網戀的魅力.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xx,(10)

[10] 黃金生,左雪耕.理性視角下的網戀辨析.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4)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 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户,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户。”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粧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為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為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為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為“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今天,我滿懷激情地走進校園,開始了一天的學習。

上課了,接到老師的命令,要做調查報告。我陷入了沉思:是去調查什麼好呢?歌曲報告?不行,太土了,肯定會有人調查;食物呢?不,肯定會碰壁!到底調查什麼好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那一棵棵嫩綠的小樹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着,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何不去調查同學們近年來植樹的情況?好主意!於是,我便快速的回到了家,開始畫圖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着明天了。

明天,很快就來了,我一打聽,班上沒有一個人的調查內容跟我的一樣,我搞好這次調查的信心更足了。

就先從“耗子”開始:“你種過幾棵樹?”我問道,“一棵?兩棵?三棵以上?”“我啊,我……沒種過。”“看來你不愛種樹啊!”“哎!”他也歎了一口氣。“小桃,你種過幾棵樹?”“我?種的可多了,三棵以上!”他興奮地説。他估計在想:我種了這麼多樹,現在終於可以炫燿一下了!“糖葫蘆,你種過幾棵樹?”“一棵。”正在忙碌的他平淡地説。“你種過幾棵樹?”“沒種過。”“你種過幾棵樹?”“沒種過。”……

經過長時間的詢問,結果出來了:種過一棵樹的有十人;種過兩棵樹的有三人;種過三顆以上的有六人,沒種過的有十人。哎,看來,同學們呼籲植樹造林的聲音很響,可是真正去付諸實際行動的同學卻很少。看看,現在都還有十位同學沒種過樹。在未來,我希望我們班每位同學種三棵以上的樹,這樣,我們班就至少種了九十幾棵樹,這該多好啊!如果全國的青少年都行動起來植樹造林,給地球母親披一件綠色的外衣,到時候,地球的土地面積沙化越來越少,綠色的面積越來越多,鳥兒在樹林中快樂的飛翔,動物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空氣越來越請新,人和自然和諧,那是多麼美好啊!

光説不動等於零,現在,讓我們在明年的植樹節中,一起植樹造林,讓我們生存的空間更加美好。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 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調查主體

1 相關社會背景和主要目的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十分嚴峻。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 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道 德修養和法律素養,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調查對象的選擇與簡要情況

此次調查選擇的是高校在校及剛剛畢業的大四學生。

3 調查方法與過程

此次調查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開不記名調查,共徵集問卷139份。

4 調查結果及分析(原始問卷見附錄)

你的性別

A男 45.61% B女 54.39%

你的你所在年級

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

本次調查覆蓋面比較廣,男女比例較為平均

你對法律方面的問題

A很重視 40.29% B一般關心 56.12% C無所謂3.6%

你為我們大學生的總體法律意識情況如何

A很強13.67% B一般62.59% C較弱17.88% D很弱5.87%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法律與你的聯繫程度怎樣

A 很緊密41.77% B 一般50.21% C幾乎沒有8.02%

被調查去的大學生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為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並且同時認為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何而來

大多數同學的法律知識來源於課本與電視,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繫。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着很大的限制。

接下來的三個小題,我就參加調查的同學的法律意識做了測試

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你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

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

A 11月4日 24.74% B 11月27日 12.27% C 12月1日17.27% D 12月4日 45.45%

當被問到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你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時,只有38.6%的同學選擇了一定會,大部分的選則了偶爾會,這就表示了大學生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應該有的權益。

當被問到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時,絕大多數的同學會選擇

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這表明了當代大學生還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樣才是合乎法律的行為。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學需要完善。

當被問到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時,答案出現了很嚴重的偏差。法制宣傳日是每年12月4日,但是隻有45.45%的同學知道,還有54.55%的同學選擇了我所設置的干擾項,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並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知識缺失。

你認為不少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的原因是什麼

你認為學校可以通過那些途徑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多選)

這是兩個帶有主觀色彩和建議性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認為社會的不夠完善和教育制度的問題是引起法律意識缺失,同時他們願意並且希望學校能夠以相關法律課程以及宣傳的形式增加他們的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

你對現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建設方面有何看法

這是一個不是必須答的問答題,一共有55人回答了我這個問題。很多同學認為,大家現在基本的法律意識是有的,並且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不應該。但是具體到生活中如何實際運用這些知識並且切實讓他們發揮功用就不得而知了。他們認為,應該告訴大學生,如何合理合法的保護自己,對現在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一些法律方面的糾紛作出合理的規避與應對。

5 對於結果的評價

分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複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並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識,並不是完全的法盲,每個學子從小到大受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對法律基本知識早已耳濡目染,儘管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我院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素質還可以的,這裏所説的只是基本常識,而不是深沉的理論,當今我院大學生也沒有必要對法律學習得面面俱到。

知法並不代表能運用法律,它們是兩碼事,運用主要是以知道為基礎,由於當今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容易衝動,易受別人的煽動,追求時尚和個性,好面子,在處理具體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確使用法律,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在知識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質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作為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迎接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務.當代大學生肩負着民族發展的重任,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他們的素質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國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實力.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在全面進行素質教育中不能忽略對受教育者法制意識的培養,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長期不懈地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改進意見

1 、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普硬法律知識法制教育對提高學生自身免疫力極為重要.通過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判斷能力.自覺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於培養他們維護法律尊嚴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習慣.因此.不僅在課堂上要宣講法律知識.法制理論,還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報,閉路電視等多種宣傳陣地,大張旗鼓地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競賽,典型生動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於樂,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學生知曉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時時處處以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把他們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繫統的法制意識,法律觀念提高為完整,系統和科學的法律觀念,使他們從法律方面認識到自已的權益及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法,學法,懂法。

結束語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律是我們保護合理權益的武器,尤其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説,更應該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合法的權益,而知法,守法,維權更是我們瞭解法律的過程。總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國家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學校,國家,個人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y8ld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