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閲讀作文 >

高中閲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高中閲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導語:在眾多的紅色經典詩作中,我獨愛毛主席寫的《長征》。它短短的八句描繪了紅軍這支仁義之師,鋼鐵之師,英雄之師的輝煌壯舉。小編收集閲讀與經典同行的作文,歡迎大家閲讀。
 

高中閲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第一篇:閲讀與經典同行

小時候,當我聽見哥哥姐姐們高聲朗讀的古詩經文時,我總覺得特別深奧且有興趣。每當此時,我是多麼的盼望長大啊!也像他們那樣子,驕傲地得意洋洋地高聲朗讀詩經。後來,我慢慢長大了,終於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直讀到現在,漸漸對詩裏説的事情有了更多的解讀,興趣無窮,收益頗大。如讀《春曉》時,一開始覺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一句很有趣,春天睡着了什麼都不知道,但卻處處聽到鳥叫。睡着了怎麼知道鳥叫呢?真讓人莫明其妙,後來才明白是比喻春天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從此,我便開始愛上了詩。

到今天,我已經讀過了很多詩。有的詩激情澎湃,像大海里的驚濤駭浪,有的詩親切自然,像小溪裏的水平如鏡;有的詩温情細膩,像春天三月的和風。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詩——《贈汪淪》。它寫汪淪對作者的情誼,深於千尺潭水。雖然這是十分誇張的比喻,但我也覺得絲毫不勉強。情感之深淺,本就非尺所能量。詩中説了汪倫特地地送別李白,這樣事讓李白很感動。就這樣,這位唐代頗負盛名、也最狂傲的大詩人寫了這首詩給一位普普通通的釀酒村民,表達了李白對汪淪送別的感激之情。整首詩情感自然、純樸,富於詩意,因此被後人廣為流傳。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李白乘舟欲遠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源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聽了李白的《贈汪倫》,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呢?有一次,媽媽的一個朋友要出國移民,帶着我一起去為她送行。媽媽給了她很多祝福,一直面帶笑容。朋友登上了飛機,媽媽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説變就變,一面愁苦,久久不肯離開。因為那一次,我就即興高聲朗讀《贈汪倫》這首詩,頓時,讓大家都頗受感動之餘,還讚揚我聰明乖巧。讓我從此愛上了詩經,也讓我明白了詩經也有了真情,有了感動。比起用“淚雨”、“愁腸”之類是不是讓人覺得更親切呢?

詩,精煉優美的語言,給人美的享受;詩,感人至深的感情,讓人感動不已;詩,深入淺出的道理,教人得到啟迪。詩經,我要與你同行。

第二篇:閲讀與經典同行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源!”這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説的一句名言。

我從小就愛看書,拿着書就不想放下。而其中最愛的就是那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在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就在這時,曹操、劉備、孫權等便在這時挺身而出,各自率領着國家展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興衰史。

在看《三國演義》的讀者中絕大多數都認為劉備是英雄模範,而曹操則被他們痛訴為奸詐小人,都不喜歡他。但我卻認為,曹操並不是一個奸詐之人,反而很有本事,他應該至少是個英雄!這肯定有人質問:“你為什麼會喜歡曹操?你也要説個理由啊!”那好,我的理由就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是從周喻的角度去描寫曹操這個人,把他寫成一個陰險惡毒的壞蛋,其實曹操是個有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如果不是,那魏國怎麼會是三國中佔據領土面最大,勢力最強大的呢?説曹操是軍事家,那肯定要有一定依據的。那次,曹操派兵去收麥子,誰知呂布率兵來攻城。城門前正好有一片樹林,呂布就認為曹操是把兵埋伏在樹林裏,等着他自投羅網,就趕緊退兵了。曹操預料明日呂布定會來燒樹林,他就將兵馬埋伏在城門外,打算包圍住呂布。第二天,呂布果然來燒樹林,曹操的兵馬立刻在城外包圍呂布,且打敗了他。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曹操是多聰明啊!

當然,聰明也不是長久之計,要獲得成功,自然也要旁人的幫助。這就説到曹操另一個特點了,那就是知人善任了。他打破了一直以來的官位世襲的傳統,重用那些身份低賤卻有專長的人,例如在攻克冀州後,他命人遍訪冀州賢士,甚至頒佈了三道《求賢令》,可以説是把以前的選才標準全都一掃而光,誰只要是有一技之長,都能提拔成大將。所以當時自願投靠到曹操那邊去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將如雲的情景,所以他在將來能如願以償奪取天下也不足為奇了。

對我最有啟發意義的就是曹操的任人唯賢這一點。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班上要舉行一個合唱表演,可就是缺幾個空位沒人替補,老師讓我推薦幾個平時唱歌比較好的同學,我就也推薦了幾個我挺欣賞的同學,可還是少一個同學,我犯難了,還能找誰呢?沒想到就在我心急如焚地尋找時,在一節音樂課上,這個學期新轉來的名不見經傳的梅章潔帶頭唱了一首《童年》,居然唱的格外好,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我也同樣高興,因為我終於找到一位合唱隊員了。同時我也在心中感慨,如果我們都有曹操的那種善於發現人才的眼光,那世上就不會再有那麼多遺憾的了!

《三國演義》令我痴迷,令我愛不釋手,看着看着,我彷彿回到了東漢末年,與劉備他們焚香跪拜,結拜為兄弟;與聰明才智的貂嬋一起在董卓和呂布之間挑撥離間,為民除害;與諸葛亮一同彈琴書畫,悠閒自在,巧設空城計……

就如同雨果説得那樣:“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所以請熱愛書吧!把書當做你的摯友,你將會受益無窮的。書籍,伴我們一路成長!

第三篇:閲讀與經典同行

在眾多的.紅色經典詩作中,我獨愛毛主席寫的《長征》。它短短的八句描繪了紅軍這支仁義之師,鋼鐵之師,英雄之師的輝煌壯舉。它之所以成為了經典,不僅因為它的歷史,更因為它真實反映了紅軍的革命精神——樂觀、奮鬥、堅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泥濘沼澤隨時呑噬戰士的生命,漫天飛雪隨時掩埋他們的軀體,敵人冰冷的槍口隨時出現在大山之後、大江彼岸……,但二萬五千裏漫長而險的征途在紅軍眼裏卻有如閒庭信步。高山巍巍,大江滔滔,也阻擋不了紅軍與其樂觀精神的前行!這時,我身上的種種不足有如退潮時全露出來的礁石,顯得突兀:平時怕苦怕累,走上個二三百米就喊累,遇點兒挫折便悲觀絕望……。我必須改!我暗下決心。我深信:前輩們革命的紅旗只有樂觀向上,吃苦耐勞才能扛下去。

“五嶺逶迤騰細浪……。大渡橋橫鐵索寒。”五嶺山脈別人望去高不可攀,就只不過是紅軍邁步時騰起的小漣漪;烏蒙山別人望去氣勢磅礴,也只不過是紅軍攀登時滑過的小泥丸;金沙江別人望而生畏,紅軍勢如破竹;瀘定橋鐵索麪目猙獰,可終究讓紅軍一舉拿下!這不僅有樂觀,還有視死如歸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儘管國民黨反動派佔盡了優勢,圍追堵截,但經軍還時最終取得了勝利,靠的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精神。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每一個人何嘗不要奮鬥呢?我們應當發揚先輩們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在千變萬化的竟爭中不斷前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戰士們勝利到達目的地後,舒心地開懷歡笑,是蔑視敵人的歡呼,更是勝利的喜悦。是什麼支撐着他們走完了二萬五千裏?是什麼支撐着他們即使啃皮帶、嚼樹皮也毫不退縮?是信仰!是堅持共產主義事業的偉大信仰!一個人如果沒有了信仰,只是一具吃喝拉撒的驅殼,又怎能會有輝煌的成就呢?我們作為祖國的新主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才能戰勝困難險阻,成就一番事業。

全詩不過短短八句,我讀的時候想到了很多很多。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只要它預以我們啟示,為我們指明人生之路,同樣可補奉為經典。長征這一壯舉就是一套活教材,給予我取勝的信心與動力,賦於我人生的哲理與感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後,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長征這一壯舉中體現出來的樂觀、奮鬥、堅持的革命精神,不懈努力,讓自已的人生也像長征這一壯舉一樣充滿光輝。

第四篇:閲讀與經典同行

“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戰黃袍怪”、“烏雞國”……這一個又一個名稱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沒錯,他們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裏面的故事。《西遊記》伴隨着一代代人的成長,深受大眾喜愛。為何在祖國千百年裏浩如煙海、形形色色的古典名著中,我唯獨對它情有獨鍾?這説起來還有一段故事呢!在很小很小的時候,爸爸帶我去逛書店。可我對爸爸塞過來的《幼兒識字》並不大感興趣,而是把目光落在了書架的最上層——一本《西遊記》上。哦,當然,我那時還不識半個大字,真正吸引我的是封面的圖案:兩隻穿着像人的猴子和豬,還有一個和尚。我用盡力氣踮起腳尖,伸長小手,眼睛死死盯着那本書,想把它拿下來,可怎麼也夠不着。爸爸笑着走過來。他幫我拿下那本書,微笑着撫摸着我的頭,説:“好丫頭,眼光真不錯!”當時的我雖然不明白老爸説的是什麼意思,但我還是為能把這本書帶回家而感到格外高興。

回到家,爸爸給我講起了《西遊記》的故事來,我聽着聽着就情不自禁入了迷。漸漸地,我被那精彩的情節所吸引,硬是哀求爸爸繼續講。老爸看見我對《西遊記》如此喜愛,又一口氣給我講了一大段。從此以後,我每晚都纏着爸、媽給我講。他們講困了,我還聽的津津樂道,意猶未盡。很快,整本書都聽完了,可我還經常“點播”精彩段落。由於太熟悉,哪怕爸、媽漏講一個情節,甚至是一個字我都會大聲指出,給他們糾正過來。

四歲了,該上幼兒園了。我剛學會看書時(指的是會捧着書看圖)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西遊記》。字嘛,好多都是不認識的。但沒關係,光看着那生動的圖畫我就覺得身臨其境,滿足極了。

上了小學,我認識的字多了,於是便迫不及待把《西遊記》飽覽了幾遍。後來,我又接觸到了電視劇版的《西遊記》,六小齡童扮演的美猴王可謂惟妙惟肖,我百看不厭;收音機每天正午播放的《西遊記》,講的是那麼吸引人、活靈活現,我也百聽不厭。

現在,我開始接觸《西遊記》的古文版,更深入在領會到了它的獨特魅力所在。《西遊記》與我間似乎有一條無形的紐帶,永遠難以分開。無論讀了上千或是上萬遍,《西遊記》的每個情節總是會扣動着我的心絃。在生活中,我學到並做到了像孫悟空那種遇到挫折從不放棄、堅持不懈的大無畏精神。

《西遊記》,在我童年記憶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與難以割捨的情懷,在祖國瑰麗的文化的薰陶下,我茁壯成長。現在的我已把四大名著看個遍:為《三國演義》中孔明的妙計而稱奇;為《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的豪氣所震撼;為《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的下場深感痛惜……《封神榜》、《聊齋志異》、《駱駝祥子》、《城南舊事》,我更是常讀常新。書中的人物就像我身邊的朋友。願她們,成為永遠滋潤我心田的股股甘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ueduzuowen/lwvr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