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閲讀作文 >

【精華】閲讀作文8篇

【精華】閲讀作文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閲讀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閲讀作文8篇

閲讀作文 篇1

如果閲讀是一汪深邃的大海,那麼我所浸漫的只不過是一條淺澈的小溪;如果閲讀是那片遼闊的藍天,那麼我所觸碰到的只不過是那山頂的浮雲;如果閲讀是一望無垠的草原,那麼我所踏入的只不過是那門前裏的雜草。

充斥着大海的,是那河水跌撞而來的濤聲,而並非那用盡全力也只是滴滴答答的小溪。我不願做溪裏的蛙,縱使我竭盡全力地鳴叫,溪水仍不為所動,波瀾不驚。溪水終會擠進河流,隨之湧向大海,我欲做海中的蛟龍,一躍翻騰,激起晶透的海浪,陽光照耀下那燦爛的茫茫美景盡收眼底。在大海中我可以做一條翱遊萬里的蛟龍,而在淺溪中我只能做一隻一無所知的青蛙。

深邃曠遠的藍天,映照着海水的蔚藍,包容着風的穿行,襯托着千山萬水的驚豔。而空中的浮雲,乾冷易散,飄忽不定,迷失自我染一身污垢。我不願做那低飛的鴉,只及枝頭的沉雲便自喜鳴喉,不知天高。我欲做那灑脱且豪放的雄鷹,拍擊着長空,翱翔在廣闊的天際,俯瞰着山河的壯麗。在天空中我可以做一隻飛沙走礫的雄鷹,自由地高飛在藍天,而在浮雲之下我只能做一隻枝頭啞啞鳴叫的烏鴉,與雀爭巢。

廣袤無垠的草原,承載着無盡的生機,接納着雨露的滋潤,渙散着一片新綠。而那門前的雜草,枯蔫焦黃,稀稀落落,無人問津,只得苟且不被人除去。我不願做那雜草叢中的蚯蚓,泥潭中蠕動心無所向隨遇而安。我欲做那草原中奔騰的駿馬,追隨着自我的腳步抵達目的地,如風般瀟灑,無拘無束。在草原上我可以做一匹馳風騁雨的駿馬,與羣馬爭鋒,行步如飛,而在雜草叢中我只能依靠雜草的庇護做一條兩眼如盲的蚯蚓,黑暗中生長。

閲讀如同這大自然一般如詩如畫,令人不願停下追逐的腳步,想要抵達更高更遠的地方,不願止步於此。不做溪中的蛙,枝頭的鴉,泥中的蚯蚓,我欲去感受大海的威嚴,天空給我的曠遠,草原給我的無垠!

點評:如詩如畫的抒情美文,作者運用系列意象,比喻生動,聯想豐富、貼切,節奏緊湊,一氣呵成地將閲讀與自然乃至精神嚮往進行了展示與標榜,啟迪人心。

閲讀作文 篇2

對於閲讀,我傾心於華麗的辭藻及意韻灑然雋秀的文章。對於一些不喜歡此類文章的同學而言,閲讀它們就顯得枯燥乏味,缺乏生趣了。

我們總是喜歡憑藉着名為經驗的喜好批判着你。許多人會將閲讀分為兩類,分別是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可我們又怎麼知道什麼“好看”什麼“不好看”呢?閲讀是多樣性的,同一篇文章中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見解,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可以説這是一篇好文,但絕不能説這是一篇好看的文章。當初我也將文章分為“好看”與“不好看”,卻不知怎樣才是一篇好文。只有強忍着不悦認真閲讀,聽老師的話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但心中所想的,也許仍是那隻讀了一半的課外書。雖然沒什麼營養也收穫不了多少知識,但它輕鬆,不費腦子,也可以消磨一段時光。

也是偶然的一次,去圖書店聽到了一個講座,並不是哪個著名文學者舉辦的,而是書店的老闆有感而發的。講座剛開始那會只是講這個當作他一個為推薦自己書而想出的辦法罷了,從他身後立着的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雜誌和小説佔了近百分之八十,其他專業、散文等零零總總不過百分之二十。“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難脱離閲讀的舒適區,正如這個統計圖所呈現的。”意料之外,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走到了講台上,“讀書同生活一樣,生活在舒適區便如同放縱,是很輕鬆,但難以取得進步。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面對無數困難,甚至要去尋找一場風雨來挑戰自己。在讀書上,也需要閲讀更多有營養有意義的書籍。過程不好受,但它可以提升自己,豐富自己……”

如他所説,我們不能一直窩在這個給足了你安全感的舒適區中,而是跨出去,去尋找開闊一片新的天空,那片天空的盡頭,是暴風雨後薄霧裏的彩虹。

閲讀作文 篇3

以一種挑剔和懷疑的目光審視生活,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固不可少的習性。在這冷峻和苛嚴的思維包圍下,陽光與芬芳蕩然無存,灰色和苦澀在劫難逃。

我們貪婪地佔有並揮霍着生存時空,除此以外,我們還以智慧和文明的名義恣意貶低萬物和自身的價值。在夜晚賴以指示光明的星空下,我們甚至可以詛咒太陽:那般熱,為何温暖不了自己的心房?那般亮,偏偏只照見了塵世的邪惡!

鞭撻世事的勇氣來源於對自身殘缺的着力迴避,我們經受不住生活的太多磨練,只得藉助聲嘶力竭的評説加以掩飾。於是,生活默默地承擔了不盡莫須有的罪名,我們亦心安理得地在這個轉嫁過程中堅持心理的平衡和人性的尊嚴。少數頭腦保持清醒的人士則對此現象歸結為“命運”和“抗爭”學説,而他們也已經贏得“占卜師”或“哲學家”的桂冠。

多年來,我們對生活玄奧的畏懼感遠遠超出對人類退化的危機感。生活空間的拓寬,愈昭示着未知領域的擴大;文明素質的提高,更暴露了抗爭能力的遞減。終於,一場高智商的遊戲將豐富多彩的生活擠壓成一部色澤凝重的漫長苦難史。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有沒有膽識還原生活以本來的面目呢?該不該將湮沒在信念中的抗爭意識激活以自救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身的解脱和超越。

認識生活,生活是一本書,一本關於自己和他人真實人生軌跡的書。我們可以豁達的心境閲讀它,擯棄悲歡離合的外在形勢,生活賦予了我們豐富的人生體驗。從整體層次上看,生活賜予了我們寶貴的思想精華,歸根結底地幫助人類完成了繁衍和進步。

熱愛生活,生活是物質的母體。離開生活,我們便失去了陽光星辰及大自然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更失去了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抗爭和搏擊的對手。人類開創生活,生活塑造人類,而這相輔相存。

生活的味道多種多樣,有時的確苦如黃連,但我們應視為一杯咖啡,從容不迫地啜飲、品味它。因為,生活只能是殘缺的存在。正是這種殘缺,才激發了我們去創造生活、熱愛生活,從而最終達到構建生活、珍惜生命的境界。

閲讀作文 篇4

喜歡讀書!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提高閲讀能力?怎樣通過閲讀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質?怎樣通過閲讀來吸取更多的養分,來把握未來的方向?怎樣通過閲讀來更豐富自己的眼界,進而充滿夢想?

這是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坐井觀天,雖然可能因為很多侷限不能出去看世界,但閲讀便能讓我們瞭解世界,瞭解人文,瞭解歷史,瞭解更多有意思的事情!閲讀除了能讓我們學到生活的方式方法,能讓我們藉助閲讀來修身養性,能讓我們藉助閲讀來保持生活的激情,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生活真理!那提高閲讀能力的好處有哪些呢?

首先,提高閲讀能力有利於延緩衰老。我們能從閲讀中發現很多有意義的話題,可以讓我們的腦袋一直保持思考,於是,我們活力十足,我們更懂得分辨是非,我們更能從書本中找到很多人生答案!是的,提高閲讀能力能延緩衰老,使頭腦保持健康與活力!

再是,提高閲讀能力使我們減少生活壓力。無論在職場還是學習階段,很多人能感受到壓力,但舒坦的生活,便是陽光下,背靠椅子,一杯清茶,靜靜地閲讀,那時是最舒坦的,提高閲讀能力能使我們轉移了學習、工作的注意力,緩減了壓力!

其次,提高閲讀能力使我們學到更多知識。很多時候,很多階段,我們人生中的很多部分都會突變,無論是職場,還是人際交往,但,如果你提高了閲讀能力,你會充分感受到順其自然的重要,你會充分了解到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懂得釋懷,你會認識到人生的路上必定有晴天、更有雨天,你會懂得知足常樂的重要性。是不是感受到知識越多,人越幸福呢?

最後,提高閲讀能力能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朋友圈越來越多地發很多的心靈雞湯,字字見真知!我們很多時候還是要自己獨自一人面對很多事,那精神上的'豐富是很重要的,提高閲讀能力不會讓自己感受孤單,不會讓自己陷入抑鬱情緒、無法自拔!

要快樂,要幸福,就來閲讀吧,當你提高了閲讀能力將會發現生活充滿陽光!

閲讀作文 篇5

我想好好地坐下來,坐在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那裏,只有我和一本書,我想聽到書翻頁“唰唰”的聲音;我想觸摸書頁粗糙的頁面;我想感受紙的香氣;我想專一地讀完一本書!碎片化閲讀,可能讓我們瞭解的文章更廣,卻減少了真正理會的知識,它讓我們逐漸失去了讀一本好書的動力與堅持,讓我們實行魯迅的那句話,找個空時間,好好坐下來,翻本好書,體會其中的奧祕,體會讀書的快樂!

不只是我,每個人的手機上可能都有看小説,新聞的APP,是的,我也不例外,每當在地鐵上,在公交上,每當空閒時,我都會打開手機看起小説或實時新聞,可當每一次就品味到一絲韻味時,我被迫無奈又要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在社會上,人們一個個都漸漸變成了“低頭族”,小孩也不例外,手裏都緊緊捧着一部手機,又有誰手裏會拿着一本厚實的書呢?

當我平常想翻開一本書,想貪婪地吸取裏面的知識,想陶醉在書的世界,想一整天都靜靜地看書時。一個熟悉的聲音“作業寫完了嗎?”出現了,這聲音,温柔中卻夾雜着一絲嚴厲,甚至,在一片安靜中,那句話的分貝簡直爆表,而當我每次生氣的抬頭一看時,喔,原來是媽媽呀。我有時也會心裏埋怨媽媽,為什麼不給我多一些讀書的時間,而是無時無刻糾纏着練習本但迫於無奈,我也只好緩緩放下書本,打開練習本。

在移動互聯網大為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是方便了不少,但是我們的生活也漸漸變得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心態和認知。而我,也漸漸地陷入碎片化閲讀這個無盡的深崖裏……

碎片化閲讀,自從上初中以後的我,常常為這個而煩惱,我有時候坐在椅子上,對着窗外發呆,有時會想:我上次讀了哪本書?哪一頁?哪一章節呢?我這麼閲讀怎麼會領悟到其中知識呢?我轉頭看了看我身後的書櫃,現在在裏面的書又有幾本是真正給我看完的呢?魯迅曾説過:“時間就像海綿,只要願擠還是有的”,這句話似乎只成為了人們嘴上説的名句,並沒有成為實際操作的動力。

還記得小時候,我搬着小凳,坐在院子裏,陽光彷彿不是很刺眼,我拿起一本塗着彩圖,注滿拼音的童話書開始囫圇吞棗得讀了起來,當我意思不懂也還是會返回去慢慢地理解,當我讀地入迷時,彷彿我飛入了故事裏的世界,主人公彷彿就在我的眼前,書本上的字彷彿像個個音符,在故事的世界裏飄着,飄着……到了晚上,當父母與我談心時,我也會與父母分享我今天讀的內容和心得。而現在,我們走出了童話的世界,開啟了寫滿字的征程,這可能是個好的開頭。可由於現在隨着學業的漸漸繁忙與科技的進步,我漸漸進入了碎片化的閲讀。

閲讀作文 篇6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就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書就是一位嚮導,幫我們找到智慧的源泉;書就是一架梯子,讓我們登得更高看得更遠;書就是一座燈塔,為我們照亮走向成功的路。

我愛閲讀,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愛閲讀,讀書拓寬了我的知識面;我愛閲讀,讀書提升了我的文學修養;我愛閲讀,讀書使我開闊了視野;我愛閲讀,讀書使我情趣優雅;我愛閲讀,讀書使我思想深邃。

我從小就很愛閲讀,只要手中一有書,就會忘了一切,書是海,我是魚兒,我在書海中自由遨遊;書是天空,我是雛鳥,我快樂地在天空中飛翔。《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四大名著》我都愛不釋手。

我最愛看的書是有關動物方面的書,我從小就一直喜愛動物,憐憫動物,通過閲讀有關動物方面的書籍,我對動物的瞭解更加透徹。通過看書閲讀,我知道了天鵝分五種:大天鵝、小天鵝、猶鼻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我還喜愛看有關植物的書,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植物學家,我想研製一種樹,這種樹可不是一般的樹,它不僅可以淨化空氣,還可以用來造紙、做傢俱、蓋房子……這種樹甚至能吸走霧霾,讓我們擁有藍天白雲,新鮮的空氣。

通過閲讀,我的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獲得了不少榮譽。我在《小記者報》上發表文章十多篇,其中一篇文章獲得了三等獎。我被周口晚報先後授予優秀小記者、十佳小記者稱號。

我愛閲讀,是因為我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閲讀作文 篇7

高爾基説:“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而我覺得我站在圖書館的書架前急切地找我想看的書的時候,就像淘金者瘋狂地尋找金子一樣。

小學一年級,媽媽第一次帶我到圖書館,那時的我,看見這麼多的書,覺得很高興,想借什麼書就借什麼書。從那以後,我就經常在週末去圖書館。

圖書館裏非常安靜,它是這個喧鬧的城市中一個靜謐的角落。因為它,我愛上了閲讀。一年級時,一個個童話故事教我做人要善良;二、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讀百科書,也愛上了楊紅櫻的作品;四年級,我在書中認識了曹文軒;五年級,我又經常讀沈石溪的書。

在我讀過的書裏,給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是高爾基的《童年》。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命很苦的孩子。父親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母親便和他住到姥爺家。姥爺脾氣很壞,經常打罵阿廖沙,但温柔善良的姥姥在他如冰天雪地的世界中,給予了他春風般的温暖,讓他心中擁有愛。最後,阿廖沙只剩下姥爺,姥爺把他趕了出去,於是,年僅十多歲的他開始了他苦難的一生。

書中的阿廖沙的環境比我們要苦得多,但他在這樣的生活中,卻能夠樂觀地生活。而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比阿廖沙幸福得多,卻常常受到一點小挫折就灰心,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並且努力學習,回報我們的父母。

書,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成長為知書達禮的少年。每當我讀書時,就覺得正在一架用書搭成的階梯上向上爬,每讀一本書,又向上了一點。於是,我通過這座階梯,邁出了人生的步伐。是浩如煙海的書,讓我把人生的每一筆寫得更精彩。

閲讀作文 篇8

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劉老師,我最近好迷茫,想寫文章,但是總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其實他們問我這個問題只是想從一個編輯那裏得到一個或者幾個寫作技巧,甚至是一點鼓勵。但是我沒有給他們理想的答案。我會建議他們多讀書,從頭到尾積累一些人生經驗。他們總是會通過努力學習,努力練習,寫出好文章。

很多寫作初學者覺得我敷衍,努力學習,努力練習?那不等於不説嗎?事實是,一個人的思想深度與他吸收的知識量成正比。如果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沒有開始接受知識,我們能做到現在這樣嗎?思想需要一個積累和沉澱的過程,這是迫切的。

有一次,看宮崎駿其人的漫畫《女巫的送貨上門》,被一個情節深深打動。故事的主人公生來就是一個會拼會飛的女巫。但是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鍛鍊一年。小魔女很快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在這裏定居後,開始了送貨上門的生意。但是有一天,不知怎麼的,她突然不能飛了。不管她怎麼練,就是飛不起來。看到這些,我就想到那些因為不會寫文章而苦惱的人。其實他們真的很努力。他們以前寫得很好,但現在什麼也寫不出來了。我以前也有過這種感覺。無論我做什麼,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姑且稱之為瓶頸期。反正感覺視野越來越窄,甚至沒有出路。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下你所擔心的事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過兩天再試。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渾水,都需要時間去沉澱。如果不給水足夠的時間澄清,那隻會是一灘渾水,即使積累的再多,也沒有多大用處。閲讀和寫作需要時間慢慢沉澱,尤其是人的思想和經歷的成長。

記得小時候剛開始找不到門道,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喜歡抄,尤其是在父母面前聽到別人誇我的時候,信心滿滿,每天練兩次。但是有一段時間,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拿到筆就覺得不熟,越看自己的字越難看,越慌,寫的越差。當時我急得恨不得把時間都花在練字上。我以為自己急躁,渴望成功,不知道日積月累的道理,不知道如何沉澱自己的內心。我只知道自己在和自己較勁,在經典的美國文學上浪費了很多時間。我已經忘了我是怎麼到這裏的,但從那以後我的書法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我從看字帖中學到:寫字如命。剛開始不成熟,少了就沒耐心,經典漂亮,到了生活就穩了。不要小看這個小方字,也可以從中看出你人生閲歷的深度。古人説文字如命,一點也不誇張。

如果一個人營養不良,可以用激素來彌補,但生活經歷不要有一點急躁。年輕的時候走捷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被迫走彎路。你覺得自己比別人領先,卻經常被別人甩在後面。寫作,做人都一樣,都需要時間慢慢安定下來,不要投機取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ueduzuowen/7p7x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