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閲讀理解

桃花源記閲讀理解

桃花源記》雖不是詩作,但也表現了一個詩人明朗清新、樸實自然的文筆。下面是桃花源記閲讀理解,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桃花源記閲讀理解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一、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屬: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現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3分)

二、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17分)

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9.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10.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後,仍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麼不願離開?(3分)

12.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呢?(3分)

三、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9分)

1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4分)

(1)欲窮其林窮:(2)便要還家要:

(3)處處志之志:(4)欣然規往規: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魚為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B.、問所從來,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其中往來種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D.、便扶向路尋向所志

20、閲讀思考,簡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得一兩處語句;(2)文章第二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四、閲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5-9題。(17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陶淵明《桃花源記》節選)

【乙】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5.理解文言文詞義,常常藉助工具書。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漢語詞典》。

文中“屋舍儼然”中的“儼”字應選擇的正確義項是【】(填序號)(2分)

儼yǎn①莊重。《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雅跽而相對。”②整齊。王勃《滕王閣序》:“~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還家:②既出,得其船: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譯文:

⑵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譯文:

8.請發揮你的聯想與想象,用語言描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的畫面。(4分)

9.從《桃花源記》和《飲酒》中,你認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麼?結合當今社會實際,簡要説出你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4分)

五、閲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8、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1分)

9、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還家()

10、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他什麼樣的願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

參考答案

一、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12.屬:類要:同“邀”,邀請。評分標準:(2分)每詞解釋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説魏、晉了。

評分標準:(2分)重點詞“乃”、“無論”翻譯正確可得2分,各1分。

1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評分標準:(2分)每句1分,錯字不得分。

15.示例:沒有戰爭、沒有飢餓,沒有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科學技術發達,社會文明進步。評分標準:(3分)內容合理2分,語言表述1分。

二、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17分)

8.(1)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2)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説魏、晉兩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問:漁人的行蹤。(1分)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3分,每小題1分)

11.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1分)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3)和睦相處。(共2分,答出一條評1分,答出兩條即可評全分)

12.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境。(3分)

三、閲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9分)

17、窮盡、走盡;通“邀”,邀請;做標記;計劃,規劃

18、D

19、帶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20、(1)①“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②“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2)表達了作者對沒有戰亂、寧靜和平和自由和諧的理想社會(生活)的追求。

四、閲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5-9題。(17分)

5.②

6.要:邀請其:他的、自己的(代漁人)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評分標準:關鍵詞“黃髮垂髫”、“並”、“怡然”,每個0.5分。)(2)(漁人)就沿着原先的走過的路,處處都做好標記。(評分標準:補充主語(漁人)0.5分、關鍵詞“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齊的籬笆旁,我親手採摘金黃的菊花,周圍頓時香氣瀰漫;在悠閒恬適間,突間望見高大的廬山,雲霧繚繞。在夕陽的照耀下,廬山彷彿披上了一件綵衣,不時有成羣結對歸巢的鳥兒,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靜。(評分標準: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寫給1分,準確地修飾語給1分;根據表達效果,酌情給分。)

9.理想境界是:沒有戰亂,安定團結;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境優美。(評分標準:答對其中的兩點即給2分;)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屬於開放性答題,只要能從以上四點中的任意兩個方面去答題。認識到位,表達流暢即給2分。

(甲)(10分)

8、飲酒(歸園田居)(1分,只要是陶淵明著名詩作即可)

9、(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2)通“邀”,邀請(共2分,每小題1分)

10、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分,抄寫全句也可)

11、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3分,結合作品內容1分,修辭手法1分,語言生動形象1分)

拓展: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兩岸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便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隱隱約約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捨棄了船,從洞口進去。最初,山洞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村裏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飯來款待他。村子裏的人聽説來了這麼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這裏的人)問如今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説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歎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裏人告辭。村裏的人告訴他:“(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的人説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自己的船,就順着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説了這番歷程。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還是迷路了,通往桃花源的路再也找不到了。

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人來探訪桃花源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aohuayuan/xzyo0o0.html
專題